中国是全球许多智能设备的最大市场,数月来全球芯片短缺在该市场造成了“芯片荒”。一年前新冠疫情刚刚爆发时,孩子在家上学的中国家长们抢购了大量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导致了长时间的等待。然后,随着世界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再加上工厂也出现问题,芯片需求开始远远超出供应。
结果导致电动汽车、洗衣机甚至烤面包机都出现了短缺。对于正处于中国政府规定的21天隔离期的国际旅客还有一个坏消息:任天堂(Nintendo)表示其Switch游戏机可能受到影响。
中国最大的智能家电制造商小米(Xiaomi)的创始人警告称,消费者可能会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都要面临电子产品价格上涨的问题。
因此,当全球领先的台湾芯片制造商台积电(TSMC)上月宣布计划扩大其在南京的28纳米芯片——这一制程的芯片目前供应短缺——生产时,消费者应该松了口气。新生产线可能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投产,而使用这些芯片的智能设备的需求只会不断上升。
在中国,科技已成为一个政治敏感领域,尤其是在美国实施制裁后,中国意识到其芯片行业需要发展独立的“去美国化”供应链。在这场讨论中,一个唱反调的人成为了焦点,这位拥有上百万微博(Weibo)粉丝的民族主义科技分析师提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理论。
项立刚写道:“芯片短缺是伪命题。”他说台积电利用芯片短缺作为在大陆扩张的借口,“吸中国企业的血”。(中国声称台湾是其领土的一部分,并威胁称如果台北无限期地拒绝屈服,将对台湾动武。)
项立刚的观点是典型的“幼稚产业”论点:中国大陆需要发展本土芯片制造冠军企业。当台积电等经验丰富的境外晶圆代工厂在大陆扩张时,它们会利用大陆的土地和劳动力,打败那些需要发展机会的本土企业。
中国需要更好的本土芯片制造商这个前提现在已被广泛接受。的确,美国对芯片的钳制让中国人有理由抱怨这个世界超级大国试图打压他们的科技行业。
芯片已成为煽动民族主义的引爆点,而民族主义在中国社交媒体上非常有传播力。但与项立刚等评论人士不同的是,中国芯片行业的工程师们提倡通过互联——而非孤立——来实现独立。
中国大陆企业还远不能以台积电的规模生产28纳米的芯片。因此,大陆芯片制造厂的工程师们普遍认为其扩张最终会带来好处,而不是直接竞争。
一位工程师提到了向台积电学习的重要性。这位工程师经常在行业交流和会议上遇到台积电的员工,他们会分享关于成熟技术的专业知识,这些技术通常对于台积电来说不再具有商业重要性,但对大陆新入行的企业来说非常有用。
另一位工程师提到,拥有高水平的竞争对手很重要,因为能够激励他们做得更好。当然,最好的芯片工程师也会四处跳槽:台积电培养了多名中国顶尖的芯片高管。总的来说,中国的芯片工程师呼吁与非美国企业合作,以便发展一个去美国化的产业。这些工程师称,难怪南京市政府投入了大量精力来帮助台积电扩产。
尽管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发表了一篇社论反驳项立刚的言论,但芯片工程师们担心,民族主义的声音将切断全球联系,从而损害该行业。
但自从两年前美国对华为(Huawei)实施制裁以来,他们至少在一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此前具有国际思维的一代工程师已经开始有了去美国化的共同目标,尽管他们或许并不认为孤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
芯片产业已经全球化,这意味着当今任何国家都无法单干。以高通(Qualcomm)为例:这家美国芯片巨头将其专有技术授权给中国的初创企业,如小米、Oppo和vivo,使其能够制造智能手机,而如果是从零开始制造智能手机,成本会非常高。
于是,这些品牌让成百上千万本来负担不起智能手机的人能够用智能手机上网。在我们等待电子设备到货的同时,或许有必要反思一下我们最初是如何拥有它们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