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公开车辆数据能“洗白”吗?详细分析来了

4月22日晚,特斯拉公开通报“上海车展维权女”相关车辆发生事故前30分钟内的数据。在车辆发生事故前的30分钟内,车辆有超过40次踩下制动踏板的记录。在驾驶员最后一次踩下制动踏板时,车辆时速为118.5千米每小时,在驾驶员踩下踏板、ABS后续介入后使得车速持续降低至48.5千米每小时。

那么,特斯拉公布数据是否可以澄清“刹车失灵”?特斯拉公开相关数据是否涉及侵占隐私?

特斯拉是否刹车失灵?

数据显示,在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后的2.7秒内,最大制动主缸压力仅为45.9bar,之后驾驶员加大踩下制动踏板的幅度,制动主缸压力达到了92.7bar,紧接着前撞预警及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启动(最大制动主缸压力达到了140.7bar)并发挥了作用,减轻了碰撞的幅度,ABS作用之后的1.8秒,系统记录了碰撞的发生。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后,车速持续降低,发生碰撞前,车速降低至48.5千米每小时。

这意味着,车辆以较高速度行驶,驾驶员开始踩下制动踏板力度较轻,之后,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启动并发挥了作用,提升了制动力并减轻了碰撞的冲击力,制动系统均正常介入工作并降低了车速。

那么,有外界质疑,特斯拉事故车辆是否制动距离太短?刹车功能有无问题?为何这么短距离给到这么大制动力?

对此,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副院长姜立标介绍,评价汽车的刹车安全性能通常有2个重要指标,一个是刹车距离,即减速过程所经过的位移,另一个是踩刹车的快慢和力度。

从特斯拉公布的数据来看,在驾驶员最后一次踩下制动踏板时,车辆时速为118.5千米每小时。在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后的2.7秒内,最大制动主缸压力仅为45.9bar。

据特斯拉描述,在车辆发生事故前的30分钟内,驾驶员正常驾驶车辆,有超过40次踩下制动踏板的记录,同时车辆有多次超过100千米每小时和多次刹停的情况发生。

有外界质疑,特斯拉前段刹车是否虚位?一般来说,以这样的速度,应该加重力度踩刹车,刹车力度根据车身铝制/钢制有所不同,但一般也要在150bar,从通报数据看,车主踩刹车力度可能不及实际所需的1/3。

从车主反应时间看,在6时14分25秒,车主看到障碍物后,踩刹车力度到达45.9bar时,用时2.7秒,而这样的时间也是比正常反应速度要高出不少的。从看到障碍物到完成紧急制动,一般不宜超过2秒。

“综合目前信息看,车辆速度过快、跟车距离过短,驾驶员反应慢,对特斯拉驾驶习惯不是很熟悉,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姜立标说。

同时,有业界人士表示,该数据要结合以往的更多数据,通过对比分析才知道意外是否有共性还是特殊性,而反映制动踏板实际工作状态的“制动踏板物理性移动信号”的关键数据,以及控制踏板传感器相关数据则“有所缺失”。车辆从时速94km/h到发生碰撞时48.5km/h,历时约2秒,刹车距离也被外界所质疑。

特斯拉是否侵犯隐私?

4月22日,张女士的丈夫接受媒体视频采访时称,特斯拉对外提供数据侵犯了隐私,并要求特斯拉撤销数据并致歉,“我觉得侵犯了我的个人隐私,也侵犯了消费者合法权益,我下一步将会向市场监管局投诉,让他们公开道歉,撤回声明。”

那么,特斯拉公开的车辆数据是否涉及侵占车主隐私?对此,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赵占领表示,特斯拉车辆的行驶数据包含了位置信息、行踪轨迹等,因车辆有发动机号,发动机号具有唯一性,这些行驶数据通过与车辆的发动机号、行驶证等结合,完全可以识别车主的真实身份,因此,根据民法典、网络安全法等法律规定,特斯拉车辆的行驶数据属于个人信息的范围,车主对此享有合法权利。

“特斯拉收集、使用甚至公开车辆行驶数据等个人信息,应当依法经过车主的同意,如果未经同意就擅自公开,则侵犯了车主对于其个人信息享有的权利。”赵占领说,“根据民法典的规定,隐私是指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特斯拉车辆的行驶数据不仅属于个人信息范围,还有可能构成隐私,特别是位置信息、行踪轨迹信息,车主通常不愿为他人知晓,应属于隐私的范围。因此,如果特斯拉未经车主同意,将车辆行驶数据中包含隐私的数据公开,还涉嫌侵犯车主的隐私权。”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兼技术部部长王耀表示,用户数据和行车数据一般会通过车辆的网联模块通过移动网络传输到车企的数据库并存储,但目前针对自动驾驶数据的确权,以及发生事故后车企公布数据的流程,尚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没有消费者授权或者执法机构要求的情况下,擅自公布数据无疑侵犯隐私。数据的采集、留存、公布都应该遵循最小化原则,不应将与调查无关的数据尤其是消费者隐私泄露。”华控清交副总经理宋巍称,“从特斯拉的角度,事实上刹车出了问题,已经涉及公共安全而非单纯的个人隐私,执法部门应该且必要采集相关驾车行为数据进行分析。”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