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货膨胀压力不减

3月10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经济数据,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1.7%。不过,在去年高基数的影响下,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减。

数据显示,2021年2月份,CPI同比下降0.2%。1-2月,CPI平均比去年同期下降0.3%。

2月份,CPI环比上涨0.6%。其中,城市上涨0.6%,农村上涨0.4%;食品价格上涨1.6%,非食品价格上涨0.4%;消费品价格上涨0.7%,服务价格上涨0.4%。

分析人士指出,通货膨胀继续呈现显著的上下游差异性特点,而今年中国将通货膨胀目标定在3%左右,也是给货币政策和宏观政策留有一定空间。预计伴随着高基数效应减弱,CPI增加将逐渐重回正数,3月同比有可能转正。

中国2020年前两个月CPI同比涨幅均突破5%,分别高达5.4%和5.2%。这意味着2021年2月的CPI数据看似较低,但物价同样高企,处于高通货膨胀状态。

一般定义超过3%为通货膨胀,超过5%就是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通常经济学家认可的通货膨胀概念是: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通俗的讲就是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通货膨胀。

中国央行去年释放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到金融系统,对物价上涨起到了推动作用。

中国总理李克强日前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2021年经济增长目标设为“6%以上”,CPI涨幅3%左右。

据《路透》报道,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应习文表示,去年2月恰逢疫情爆发,引发的物资短缺、供应中断、应急储备需求增加推升了同期的CPI基数。

“低基数迭加今年经济稳步复苏,PPI预计会继续上行。”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称,去年因为疫情,市场预期比较悲观,在经济复苏趋势不是特别明显的时候PPI快速下滑。

大宗商品在2月迎来了一波上涨,受此影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和石油、煤炭及其它燃料加工业等行业的环比价格也有所上涨。

中国CPI指数构成及统计方法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缩写作CPI),在经济学上,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它是衡量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之一。CPI往往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CPI稳定、就业充分及GDP增长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

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调查涵盖全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它用品和服务等8大类、262个基本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价格。

中国国家统计局表示,采用抽样调查方法抽选确定调查网点,直接派人到调查网点采集原始价格。数据来源于中国31个省(区、市)500个市县、8.8万余家价格调查点,包括商场(店)、超市、农贸市场、服务网点和网际网络电商等。

CPI又被戏称为“China pig index”,CPI覆盖约700个代表性的商品品种。食品类在2016年以前占比大致在1/3左右,2016年调整之后占比1/5左右。而单纯猪肉这一项,在CPI权重占比约3%。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