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本周高层会谈的前奏不好

曹辛评论文章:上周,国际舆论普遍关切本月18日将在美国阿拉斯加举行的中美两国高层会面,因为这是自拜登总统上任之后,中美两国举行的第一次高层会面,而在此之前,中方已经多次主动对美国喊话,希望两国关系回归正轨,但收效一直不显著。然而,目前仍然没有任何证据让人对本周的此次会面表示乐观;相反,已经发生的事实表明,中美下周高层会谈的前奏不好。

前奏不好

正当本周中美双方正式宣布将于18日在阿拉斯加进行中美高层会面后,随即就发生了12日美日印澳四国领导人召开视频会议一事。在12日的这次会议上,拜登除了继续宣讲泛泛而谈的“自由和开放的印太”理念外,最重要的就是四国在会议上确定:四国融资,把资金交给印度,利用印度的制药生产能力生产出疫苗,供给东盟国家使用。在当前中国已经在极力为东盟国家提供力所能及多的疫苗的情况下,这被认为是在抗衡中国当前“疫苗外交”,以及分化中国与东盟的关系。

在当前世界抗疫的关键时刻,抗疫疫苗已经成为当前各国抗疫所必需,呈现出世界卫生组织所描述的紧缺而且各国分配不公平的紧张状态。据世界卫生组织前高级医学官员告诉笔者:中国当前的现实是,疫苗生产能力上不去,不能满足本国和援助其他相关国家的需要。据介绍特别是周边的东盟国家,因为疫苗的副作用小等各种原因,东盟希望中国给疫苗,用中国的疫苗,但中国只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这是中国作为14亿人口大国的现实决定的。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13日在接受中国环球电视网的采访时也表示:按照中国目前疫苗的产量,中国到今年年底至明年年中,可实现人口70%至80%的接种率,即9亿至10亿人口实现疫苗接种。这一疫苗生产速度和能够实现的人口接种率,远不如欧美国家。如此,中国对周边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疫苗的援助,只能是有限的和力所能及的。

在这种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印太四国联盟的行为,指向就是非常明显的了。东盟对中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笔者曾经多次在文章中指出:即便中美全面脱钩,只要东盟、欧盟和日本市场还在,中国就能在国际市场维持下去并继续获得发展。而且东盟是中国的邻居,经贸关系和人员交往极其密切;这里位居南海,还是地缘政治上的敏感地区,而且人口众多,中国的疫苗援助理应把这里作为重点,但现实情况决定了,中国用自产疫苗援助东盟国家,确实力不从心。

应该讲,拜登的这一切入点充分显示了他的丰富外交经验:疫苗是当今世界抗疫所急需,治病救人总是不能指责的,而且中国确实没有那样大的生产能力,援助欠发达国家疫苗也是联合国和世卫组织要求的,其行为甚至有道义的高度。同时恰恰因为东盟对中国很重要,用印太联盟共同筹资的方式,让印度生产疫苗供应给东盟国家,当然可以增加四国联盟在东盟的影响力,并同时相应抵消中国影响力了。但这对下周就要举行的拜登新政府成立后首次中美高层会谈而言,完全不是一个好的前奏和吉兆,在一定程度上,它甚至已经规定了本周18日中美高层会谈的前景。

除此之外,上周美国对18日中美高层会谈发出的一些信息,也不让人乐观。

3月11日,针对中国外交部通告称中美将举行“高级战略对话”,美方即将参加18日中美高层会谈的主要代表之一、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表示:没有中美“战略对话”,“在这样的时刻,美国还无意展开这样一系列的接触”。

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当天(Jen Psaki)说,美国政府将与其盟友团结面对中国。

她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说:“对我们来说,本届政府与中国官员的首次会晤在美国本土举行,并且在我们与亚洲和欧洲的伙伴和盟友会晤并密切磋商后进行,这一点很重要。”

3月13日,另一名参加18日中美高层对话的美国主要代表、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说:“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不会是下周会晤的核心议题”,美国将告诉中方:美国计划采取步骤,确保其技术不会以不利于美国安全或价值观的方式被利用。

上述言论当然有美国国内两党一致对华的背景和氛围,但如此咄咄逼人,也体现了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端倪,尤其是把这些言论和12日印太联盟四国首脑会议上推出的抗衡中国“疫苗外交”的行为联系起来的话,则更是说明问题了。

另一个信息也非常重要: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亚洲专家葛来仪(Bonnie Glaser)对这次中美高层会面做出判断说:“如果中方重复他们在最近的讲话中包含的信息,即美中关系中的问题都是美国造成的、因此球是在美国的场上,那么这次会议就不会有什么积极的结果。”

务虚多于务实

回顾拜登上台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尤其是上周美国针对18日即将举行的中美高层会面的立场,特别是12日美国主导的四国联盟首脑会议通过的针对中国“疫苗外交”的决定,基本上可以确定,拜登就职以来首次中美高层会面将以务虚的形式结束,很难有具体、务实的结果。

这一结果是由当前拜登政府确立的对华政策框架和美国国内政治的态势决定的。

拜登当前的对华政策框架是:对中国以压制和限制为主。这可以从美国大西洋委员会发布的“更长的电报”的文件,尤其是其对中国国内、党内形势的分析和判断看出其真实思想;也可以从拜登政府发布的相关讲话、文件中看出其趋势。核心内涵是:对中国划出底线,不允许中国在地缘政治上越雷池一步,例如在南海问题上;同时在经济和高科技领域对中国实行限制和封锁;在意识形态上则拿中国的香港、西藏、新疆和穆斯林问题作为在全世界批判的靶子;尽可能多地团结盟友压迫中国。拜登执政以来的对华政策,基本上是沿着上述方向行动的。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两党一致遏制中国的政治环境,客观上也限制了拜登对华政策的行为空间,这是美国国内政治的需要,甚至比外交还要重要。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当前中美之间找不到中国可以在其中发挥实际作用的合作点,可是前者毕竟相对务虚。可能朝核问题上有机会,但这要取决于美国的需要,关键是拜登政府把朝核问题看得多重要。

鉴于以上事实,本周即将开始的中美高层会面的结果可以预测。

此次会面务虚将多于务实;会晤以双方摸底牌、探虚实为主;很难会有具体内容的联合声明之类的文件发表。这是当前美国对华政策,以及中国自己国内政治的制约使然。

在涉及中国重大利益的议题方面,除了在台湾问题上,美国会有一个包括《与台湾关系法》、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在内的一揽子的“一个中国”原则的表述,以及双方会有一个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合作的表态外,在香港问题、中国穆斯林问题、西藏问题、新疆问题以及南海问题上,美国不会有丝毫让步。

当然,鉴于拜登执政以来中美两国间没有过任何高层会晤,本次中美高层会面还是有一定意义的,这就是:中美开始会晤了。

上述状况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除非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

(注:作者为察哈尔学会国际舆情研究中心秘书长、半岛和平研究中心研究员。)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