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对外扩张,在西边的欧亚大陆,仍有俄罗斯这个“笑面虎”般的强劲对手。图为解方军在西部边境的军演阅兵。 图/法新社
随著中国铺天盖地宣传“一带一路”倡议,近年“欧亚”(Eurasia)这个概念渐渐广为大众注视。欧亚不只是夹在欧洲与东亚太平洋沿岸之间的一片辽阔内亚大陆的地理描述,而是非常地缘政治意味的——欧亚在学术上来说,每每被视为非西方势力主导的政治空间,是陆权势力的腹地,与海权势力互相抗衡。
过去不少陆权论者,如麦金德(Halford Mackinder)及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皆认为欧亚中央是具战略利益的兵家必争之地。近年,同一欧亚屋簷下的两大强权俄罗斯与中国各出其谋,分别推出欧亚联盟(EAEU)和“一带一路”倡议。纵使性质不同,一个是超国家体系的跨国政府雏形,一个是经济合作为主的宏观战略,但其实两者殊途同归——透过不同形式的区域整合,扩大在欧亚大陆的影响力,实践自身一套的全球治理模式。
俄中关系在历史上高低跌宕,由大清割地予沙俄的不对等关系、冷战时代中苏决裂、直到现在习近平称普京是他“最好的知心”朋友。官方大肆宣传“中俄友好”的同时,亦有声音质疑这段大国的友谊,戏谑狡猾的“俄爸”有意无意挑拨中国。例如去年俄驻华大使馆发微博帖文庆祝符拉迪沃斯托克(Vladivostok,即海参崴)建城 160 周年,刻意强调“符拉迪沃斯托克”其原意指的是“统治东方”。然而,仅凭单一事件或官方美言,就斩钉截铁地评价俄中关系孰好孰坏,只会见树不见林。
王家豪和罗金义教授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欧亚融合与俄罗斯复兴》,是坊间少有认真书写中俄关系的著作。凭著作者知俄知中的背景,这本著作能以立体形式展现俄罗斯与中国关系的本质,详尽交代两国在欧亚融合上的思维,有何相同相异之处,双方战略合作的契机,以及关系和谐背后的暗涌。
这本著作引导读者思考了一个重要议题——中国与俄罗斯生存在同一地缘政治空间,他们能够做到各司其职,发挥协同效应?抑或是一山不能藏二虎,共存必然互相猜忌、继而竞争,最终衡突?
俄罗斯与中国的“熊与龙”之争,不仅是军事惊悚小说的题材,也是冷战至今双方都感到芒刺在背的沉默竞争。图为冷战时期,苏联对抗中共的政治漫画。 图/维基共享
自从 2014 年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重亚轻欧,加速东进;中国自 2013 年在推出“一带一路”倡议,向西推进。两强在欧亚大陆相遇,促成了 2015 年俄中签署“一带一盟”对接的联合声明,把“一带一路”与欧亚联盟对接起来,达到求同存异的“大欧亚伙伴关系”。
然而,俄罗斯视自己为“大欧亚”的中心,由本国向外延伸的欧亚诸国,例如东欧、高加索、以及中亚斯坦国家,皆被俄罗斯视为前苏联遗留下来的势力范围。如今中国出击西进,在欧亚不断扩张政经影响力,长远必定削弱俄罗斯在欧亚的势力,令俄感到芒刺在背。
俄罗斯口头上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但其实自己也有一套欧亚融合政策。就如作者所言,俄国岂会毫无条件地为中国缝做嫁衣裳呢?在书中,作者举出不少“一带一路”项目例子,看穿俄中合作口惠而实不至,竞争多于互补的本质,让读者理解俄罗斯参与“一带一路”的虚实,从中领会俄罗斯对中国的顾忌。
既然俄中各怀鬼胎,到底有甚么原因驱使两国达成合作?
对此,作者以“权谋之合”(Marriage of Convenience)、合作而不结盟来形容中俄关系的本质,最合适不过。俄中两国憧憬的国际秩序,就是倾和非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模式,外交思维充满推倒欧美西方霸权的共同想像。他们挑战“历史终结论”,对自由主义嗤之以鼻,视之为损害国家主权及文化多元的洪水猛兽,主张机关算尽的现实主义,国家利益才是最重要。
就算再怎么同床异梦,中俄以暂时性利益为出发点的“权谋之合”,仍得维持两国友善合作。图为中俄联合军演中,意兴阑珊的俄军在台下听著解放军歌手的友谊劳军演唱。 图/新华社
俄中认知国际秩序的基本框架大抵相同,但内笼却相去甚远。要了解俄罗斯背后的战略思维,必先要了解影响其外交政策的“新欧亚主义”(Neo-Eurasianism)意识形态。“新欧亚主义”主要奠基者是著名地缘政治学家杜金(Alexander Dugin)。
根据其著作《Eurasian Mission: An Introduction to Neo-Eurasianism》,他认为以美国为首的大西洋主义者(Atlanticist)构成了国际关系的单极体系(Unipolar system),而美国就是该体制内的霸权(Hegemony)。在没有制衡的国际秩序下,美国霸权助长了独裁与不义。所以,俄罗斯作为欧亚主义者(Eurasianist)应负起责任,带领欧亚国家团结,建立多极体系(Multipolar system)的国际秩序,抗衡大西洋主义者。
虽然普京对杜金的看法非全盘接受,但在俄罗斯外交政策上的确能体现出来。俄罗斯介入叙利亚战争,担任调停者角色,不偏袒任何一方(如在叙利亚问题上非力保伊朗),致力与各持份者维持关系(如沙特阿拉伯、以色列、土耳其),同时有技巧地抽离,力求权力平衡,就是俄罗斯实践欧亚领袖的例子。
然而,作者明确指出了中国眼中的国际秩序,是中美共治的的两极体系(Bipolar System)。习近平曾提出“新型大国关系”,以中美为核心,两国平起平坐,意味着中美之外的其他国家均是较低一等,这明显与俄罗斯一厢情愿认为的多极体系,有巨大落差。
面对中国崛起,俄罗斯真的甘愿成为附庸国吗?普京又该如何自处?
中国崛起与美国的对抗,让“中美共治”的两极体系,成为了国际战略的新现实,但这明显与普京追求的多极体系存在着巨大落差。 图/新华社
面对中国崛起,俄罗斯真的甘愿成为附庸国吗?普京又该如何自处?图为2021年1月,普京参加东正教主显节的泡冰水仪式。 图/法新社
俄中对国际关系的认知可谓本同末异,造就了其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作者在著作中疏理了俄中政治合作的空间,例如从联合国投票纪录(如委内瑞拉问题)、广受热议的国际议题(如《香港国安法》),看出中俄在基本政治立场如出一彻,十分符合两国“尊重国家主权、反对干预内政”的主张。
但是,对某些国际政治持相同看法,最多只能让俄中达成合作而非结盟,属没有长远承诺、合作基础薄弱的权宜之计。
两国在不少经济、军事、外交议题上依然存在矛盾。例如,近年中国在中亚的经济实力已超越俄罗斯——中国成为了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及土库曼的最大贸易伙伴;吉尔吉斯身陷中国“一带一路”项目的债务陷阱,对中国外债占外债总额近 4 成;土库曼最大出口商品天然气由过往依赖俄罗斯,转而依赖中国。
纵使俄罗斯与中国素来在中亚有前者军事、后者经济的分工,但经济连结必定转变成政治影响力,中国“一带一路”怎能不令俄罗斯担忧?更何况,2019 年中国被揭发在塔吉克斯坦“秘密驻军”,有入侵俄罗斯势力范围之嫌。塔吉克斯坦身为俄罗斯主导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CSTO)成员国,怎能不让俄罗斯尴尬?
中国边防的特殊“骑牛部队”是负责巡弋新疆西境、紧邻塔吉克斯坦的险峻高原吾甫浪沟巡逻线。近年来,中国解放军以“反恐”为名,极为积极地试图把军事力量投入到中亚的“西域”。 图/中国国防部
应对中国的挑战,俄罗斯欲利用其主导的欧亚联盟,作为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软制衡”。对策是否有成效,作者在此著作中有详细分析。从俄中在欧亚区域整合的方式上,看出两国截然不同的思维。欧亚联盟着重掌握政治的话语权,而“一带一路”倡议则较重视经济合作。
欧亚联盟是加强政经合作而组建的国际组织,然而盟内的情况并不平等,除了盟内贸易过份侧重俄罗斯之外,其自由人口流动政策更令较贫穷的中亚国家外劳单方面流入俄罗斯工作,容易成为俄罗斯影响别国内政的工具。
俄罗斯的野心昭然若揭,并非没有成员国心存警惕。欧亚联盟概念虽然由哈萨克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Nursultan Nazarbayev)于 1990 年代提出,但他对克里米亚事件犹有馀悸,担心俄罗斯同样以保护俄裔与俄语人口威胁哈萨克,故此哈萨克继续坚守多方外交政策,冀反借欧亚联盟,来约束俄罗斯的帝国梦。
就此,笔者引领大家思考一个重要问题:
北京如何从俄国模式借镜?
所以...北京该如何从“俄国模式”借镜? 图/法新社
虽然“一带一路”倡议以经贸投资合作为主,表面不谈政治融合,但近年中国在中亚的经济活动有影响当地政治之嫌,引发当地国民的“恐中症”。过去两年,中亚国家总共爆发超过 40 场反中示威。
当地国民不只在经济和维吾尔议题上反对中国,更迁怒本国统治阶层和中国精英及商人互相勾结、狼狈为奸,利用与中国的关系,以权谋私。即使中国做多少公关秀,往往也被与中国项目有关的贪污丑闻遮盖。
为免触动欧亚国家的不安情绪,北京需要从俄罗斯的经验学习,尊重主权,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争取欧亚国家支持,对欧亚大国能否实践自身的融合政策甚至是全球治理模式,十分重要。
《丝绸之路经济带,欧亚融合与俄罗斯复兴》分析了俄罗斯的全球博弈策略、与欧亚国家之关系、以及美中俄三国之间角力等等的议题,也抛出了值得深思的问题,例如美国“联俄抗中”可不可行?怎样才算是一个“大国”?相信大家阅毕此著后,对贯通全书的俄中关系议题,有更深一层的认识。(文/孙超群 香港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过去两年,中亚国家总共爆发超过 40 场反中示威。虽然“一带一路”倡议以经贸投资合作为主,表面不谈政治融合,但近年中国在中亚的经济活动有影响当地政治之嫌,引发当地国民的“恐中症”。 图/美联社
书名:《丝绸之路经济带,欧亚融合与俄罗斯复兴》
作者: 王家豪(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专研俄中关系和俄罗斯亚太政策);罗金义(香港教育大学大中华研究中心联席总监、社会科学系副教授,《香港社会科学学报》总编辑)
出版社:新锐文创出版
出版日期:2021/01/13
内容简介:俄罗斯的复兴,对中国的发展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否利多于弊?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将视野逐步拉宽:第一章导论;第二章讨论欧亚国家如何回应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第三章剖析俄罗斯在开展“欧亚融合”大计时跟白罗斯、乌克兰、乔治亚、哈萨克和波罗的海三国的双边关系,从而推论“丝绸之路经济带”将面对的机遇与考验;第四章探讨普京时代重亚轻欧的“大欧亚想像”地缘战略,以及它以中国为重心的亚太政策将使俄中交往产生何种变化;第五章关于“大国博弈”,考察俄罗斯在重大国际议题的角色和表现,如何影响中国在全球权力平衡的处境;第六章对莫斯科和北京的“非西方”全球治理理念与作为进行互相参照,探索俄罗斯模式和中国模式求同存异的空间。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