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疫情感染者85%以上来自农村:农村防疫到底有多难

从2020年元月至今,疫情防控长达一年,村民难免出现意识松懈。尤其是去年七八月国内疫情基本控制住以后,民众更容易放松警惕,聚会活动有所增加,天气变热后不爱戴口罩,觉得疫情离自己很远,咳嗽头痛当作小病,可能都不去诊所看,就更不会被发现了。

1月9日上午11时许,《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抵达石家庄火车站,看到冷清的站台上人员很少,出站口前已挂起封锁线。空当当的车站候车大厅目光可及之处,只有个位数乘客。南进站口有身着防护服的人员和车站值勤人员值守,售改签票的引导语已被红线划去。

图为实行“全市居民居家7天”后的石家庄火车站。本刊记者/杜玮 摄

1月8日深夜,石家庄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消息要求,石家庄市完成全员核酸检测任务后,广大群众居家7天,有效防控疫情,人员不流动、不聚集、不出社区和村庄。

从石家庄站出发,沿着中华南大街一路向北,沿路两边的餐馆、写字楼、酒店都已关闭。街道也显得清冷和安静,但路上也可见因工作必须出行的车辆,有市民骑着自行车、电动车外出买菜。

图为实行“全市居民居家7天”后的石家庄火车站。本刊记者/杜玮 摄

据河北省卫健委通报,1月8日0~24时,河北省新增14例本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新增16例本地无症状感染者,均为石家庄市报告。截至1月8日24时,河北省现有本地确诊病例137例(重型7例、普通型130例),尚在医学观察本地无症状感染者197例。

从1月6日凌晨起,石家庄市对全体市民进行了全员的核酸检测,到8日24时,检测全部结束,累计检出阳性人员354人。1月9日下午,河北省召开疫情防控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石家庄市将尽快启动并完成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

1月6日至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到河北调研疫情防控工作并实地考察。

这次河北的聚集性疫情发展较快,目前感染者85.5%来自农村,年龄总体偏大,中位年龄46.5岁,出现了社区传播、多代传播,防控的形势复杂严峻。

“这次河北疫情主要发生在农村,这也提示我们以往对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强调得还不够。”卢洪洲此前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农村出现感染后,基层诊所警惕性差,这是目前防控中的薄弱环节,接下来要加强培训,做到早期发现感染患者。

图为实行“全市居民居家7天”后的石家庄街头。本刊记者/杜玮 摄

农村基层诊所在防疫中起什么作用?

“我们就是个村诊所,哪有什么发热门诊。”石家庄市藁城区东桥寨村紧挨着此次疫情的风暴眼小果庄村,目前已有5例确诊患者。该村一家诊所的村医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他工作的诊所有120平米左右,只有一间诊室,没有专门的发热隔离区。诊所连基本的血常规和尿常规都做不了,日常的看病流程主要是问诊和开药。平时来诊所就医的主要是村里的老年人,看的也多是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病和慢性病,女性患者比男性多一些。但因为疫情,整个2020年都没有几个患者来诊所看病。

基层如何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发热病人?目前的疾控体系由国家、省、市、县四级疾控机构构成,但在这个体系内处于最底层的县级医院并不在真正接触农村患者的第一线。在县级医院往下,还有乡镇卫生院及其管理的农村卫生所、卫生室和诊所,这些医疗机构在满足农村居民就医需求的同时,也承担着基层最初级的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对于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现状,河南省济源市下辖的一家乡镇卫生院原院长解释说,2003年SARS过后,他所在的卫生院建设过一个简易的发热门诊,就是在走廊一头的屋子集中看发热病人,但走廊是医患共用的,没有三区两通道,过了一年两年,发热门诊没有再用,都拆了。

河南省汝州市临汝镇卫生院院长毛国通指出,在疫情中,由于条件所限,农村基层诊所没有能力确诊病人,但它们的最大作用,应当是及时发现疑似病人并主动上报。“既然去诊所了,肯定是有症状,要么发热,要么咳嗽,但是农村诊所没有核酸检测的设备,很多血常规都做不了,鉴别不了是普通的感冒发烧、流感、还是新冠,这时应该及时给基层卫生院打电话,卫生院有应急小组、救治小组,会及时派人去现场。”

根据公开流调信息,石家庄有17位患者在确诊前有过去诊所求医的经历,其中去诊所时间最早的是一位来自刘家佐村的女患者,69岁,她在2020年12月20日出现感冒症状,曾去村诊所就诊,之后13天居村无外出。河北疫情出现后,藁城区几个重点村进行全村核酸检测,这位患者1月3日核酸检测呈阳性,最终在1月6日确诊,此时距离她去诊所看病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

上述河北石家庄东桥寨村诊所的村医也说,县医院、镇卫生院每年都会下来人给诊所办培训,去年(武汉)疫情过后,县里、镇里也来过人,讲基层防护应该怎么做,具体内容已经记不清。他没要求过患者就诊必须先量体温,但他反复表示,肯定没遇到过有症状的村民,更没遇到过发热患者。疫情发生后,按照要求,他目前正在居家隔离。

曾在藁城城区东部居住过的梁言(化名)就表示,家人有个头疼脑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附近的小诊所,实在没办法才会去县医院。

梁言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地的情况是,老一辈或年长的人留在农村,年轻人学历高一点的或有能力的都会往外走。当地人外出务工,很多是去石家庄市里,这样交通方便,倒两班公交就能回到藁城区农村的家,很多人会在周末开车回家看看。这次疫情比较集中的几个村子多出自增村镇,记者就村内外出务工人员情况咨询藁城区增村镇政府办公室,尚未得到回复。

梁言曾因发烧、拉肚子、嗓子疼的症状去过藁城区东部的一家镇卫生所就诊。据他回忆,这个卫生所没有健康码,进去后也没量体温。医生问过他症状后,可能因为是熟人推荐,直接开药打针,也没有后续回访和上报。

1月6日起,藁城区全域调整为高风险地区,藁城区多位诊所医生接受采访表示,早在元月3、4日,诊所都已相继关门。

农村防疫为什么难

小果庄村委会附近一家商铺老板说,小果庄村是附近几个村子里最繁华的,街上商铺最多,且交通便利,附近就有客运站和省道,学校也集中在小果庄村。周边村子的居民常来小果庄村活动,村和村之间基本只隔一条马路,走路就到。

据梁言观察,村里人有交通工具的不在少数,部分人有汽车,大部分人有能拉一些货物的电动三轮车,公交系统发达,村和村之间的人员来往很频繁。最重要的是,从去年入春以来,村里基本没几个人戴口罩了,这给防控疫情提供了难度。

“农村基层医疗条件、个人防控意识都不强,管理起来会有困难。”河南省直辖县级市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薛继东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他现在兼任当地卫健委副主任,早年在乡镇卫生院工作过。薛继东举例说,村民个人卫生习惯也需要注意,在农村,就连疫情防控的基本措施“勤洗手”都很难做到。

薛继东还指出,从2020年元月至今,疫情防控长达一年,村民难免出现意识松懈。尤其是去年七八月国内疫情基本控制住以后,民众更容易放松警惕,聚会活动有所增加,天气变热后不爱戴口罩,觉得疫情离自己很远,咳嗽头痛当作小病,可能都不去诊所看,就更不会被发现了。此外,农村基层卫生所或诊所的硬件设备也不够,不能做核酸检测,没法确诊,很多基层地方还没有实现健康码电子登记。

但多位专家同时指出,农村防控也有优势,因其人员流动性不像大城市那么大,可以通过封村、基层干部分片包村负责等方式严控人员流动,从而切断传播途径。

针对农村防疫漏洞,也并非没有办法。河南省汝州市临汝镇卫生院院长毛国通举例说,比如,针对村民个人卫生习惯问题,村医可以在村民吃饭时间,通过村室大喇叭进行宣传教育。同时,基层村干部要逐村逐户口头宣传,发放防疫常识宣传册子。大约十天前,他所在的镇各村医务室已经下发了84消毒剂,重点对诊所等人员比较聚集地方进行消毒。

“关键是各级单位都要警觉,宣传到位。”毛国通说,但问题是,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待遇低,基层卫生系统现在根本留不住人才,从事公卫的人员全部是转岗过来的,医院技术人员平均学历是大专。毛国通再次强调,目前,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乡级是网底,人才建设非常重要,只有发现疫情,及时上报,才能做出反应,基层村医的工作,包括人才、技术培养、包括设备,有必要的技术设备配备,非常重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