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上台会做两件事:科技战照打 还有这个

2011年,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小约瑟夫·拜登与习近平及其翻译在成都郊区。 PETER PARKS/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美国大选点票结果仍未出炉,但民主党拜登有望当选。选战过程中,寻求连任的总统川普不断攻击拜登亲中,惟不少论者均认为美国政界对中国关系,已回不到过去,拜登上台后对中国松手的空间恐未必很大。更重要是,外界都忽略了民主党此前发布的一份草案,它反映该党鹰派对中国强硬不逊共和党、甚至是更鹰。

西方主流媒体有一种观点,认为对中国"硬起来"已是美国两党共识,无论拜登或川普当选,中美关系困局很难有根本变化。事实上,从民主党外交幕僚所提出的建言,以及拜登竞选政见中的中国政策,可以发现,其实两边的都是半斤八两。

更值得注意是,民主党参议院党团曾于9月公布了"美国领导法案(America Leads Act)"立法草案,内容横跨经济、军事、文化和人权,是民主党到目前为止所提出来的最完整中国战略。

民主党参议院"美国领导法案" 预示对华强硬

当中,主要内容是在未来十年投入3500亿美元、折合港币2.71万亿元,重振美国制造业能力和基础设施,降低美国对中国制造业的依赖(半导体、电信、制药),提升美国企业竞争力,有如美国版的"中国制造2025"。

其中,将投入3000亿美元、折合逾2.3万亿港元强化美国在AI(人工智能)新科技的研发能力,投入160亿美元(折合港币逾1240亿元)协助美国半导体产业维持全球领先优势。同时要求美国总统提出计划,提高半导体产品的本国制造能力,提高相关产品的国内采购比例。

这个法案是由民主党中的鹰派、参议院少数党领袖舒曼(Chuck Schumer)领衔提出。他宣称,立法目的是为了"反击中国共产党的掠夺式贸易行为和激进的军事行动,透过投资美国劳工、企业家和制造业,反转美国和中国竞争的劣势"--尽管中方一直否定这种指控。

这些用词,几乎和川普与他的外交、国安官员如出一辙,同样强硬。双方差别,只在于采取的战术方法不同而已。

其中最大的差异,就是拜登非常强调联合盟友的重要性。境外媒体分析指,换句话说,就是川普选择"单挑"中国,拜登认为"打群架"才对。

拜登倘若上台,并沿着民主党对中国强硬派的路线奔走,至少可确定中美科技战会继续打,而美国更会试图重建全球"盟主"地位,动用外交影响力与中国打群架。中国面临的可能比川普时代更复杂的外部环境。

拜登图重塑全球盟主地位 应对中国的竞争和挑战

曾在奥巴马政府担任负责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的坎贝尔(Kurt Campbell)强调,"和中国竞争,美国最大的强项,应该是联合盟国形成更大的力量","我们要把全世界的同盟关系,看做是需要投资的资产,而不是需要删减的成本??,美国任何有效的战略,都必须从盟国开始"。

这一点,也是拜登阵营不断抨击川普的中国政策适得其反的原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