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眼中 拜登比川普可能更难对付

美国大选结果明朗化,回顾总统川普任内,中美两国开启贸易战,之后双方在新疆、香港、台湾、华为、南海等一系列问题上尖锐对立,两国关系一路呈螺旋式下滑,直至被舆论形容为爆发"新冷战"。

不少人期待今次美国总统大选民主党人拜登获胜,从而为处于崩裂状态的中美关系带来修复的契机。但在熟悉中美关系的北京政圈人眼中,拜登恐怕一点也不比川普易对付。

无论谁当选 难改中美对抗状态

外界普遍认为,无论是现任美国总统川普、还是民主党候选人拜登赢出,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的关系都将难改目前对抗,甚至冲突的状态 。

被视为中国鹰派代表人物的《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11月1日在中国社交平台微博上发文也称,"全世界都关心美国大选,但如果关心过头,甚至指望这次选举创造对中国有利契机,就不仅可笑,这种心存侥幸还挺没出息的"。

胡锡进还称,川普执政的四年间"唤醒了中国",让中国人相信美国不接受中国崛起,会竭尽其所能打压中国这一现实。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庆四则认为︰中国官方对于川普或拜登谁当选,倒没有特别明显的倾向。防范中国崛起,是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共识,美国民众大都支持政府对中国采强硬态度,无法容忍一个对美国产生威胁的中国。

拜登将加强与盟友的关系 共同应对中国

但在遏华策略和手段上,拜登与川普相比,恐怕更让北京头痛。与川普在国际上奉行"美国优先"孤立主义不同,拜登的团队表明将加强与盟友的关系共同应对中国的挑战。

德国外长马斯(Heiko Maas)就多次表示,欧盟与川普领导的美国在经济,政治,外交和安全诸多领域都存在分歧。10月25日德国报纸《星期日世界报》引述马斯在谈到中国问题时表示,"北京和莫斯科、德黑兰和平壤都在利用我们的分歧"。

事实上,北京也确实因应美欧的分歧,采取合纵连横策略,积极寻求加强中欧关系,突破美国的战略围堵。如外长王毅、中央政治局委员杨洁篪今年夏天相继访问欧洲多国,增进双边关系。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也与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视像峰会。

中欧频密互动及不断加深的互利合作关系,一定程度上令到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四处奔走筹组反中联盟的实际效果不彰。

德国负责对美关系的外交部跨大西洋合作协调专员PeterBeyer,11月1日接受各国记者联访时不讳言,川普4年前当选美国总统震惊欧盟,任内双方关系降至冰点。他预言,如果拜登胜选,欧美将并肩因应中国的挑战。

而在经济上,若民主党执政后决定重新加入现时由日本倡导的CPTPP(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推动构建环太平洋排除中国的经济圈,对中国威胁更大。

北京一些研究中美关系的学者还认为,川普连任可能对中国更有利。他的一系列颠覆性政策,会令到美国社会进一步撕裂。荒腔走板的防疫政策,也很难令美国短期走出疫情阴影,并导致经济复苏乏力,这些问题都将让白宫焦头烂额。而中国或许可获得喘息时机,发挥控制疫情较好的优势, 吸引全球资金流向中国市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