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连载】朱镕基实录:德国产品的秘密在职业教育

  应广大网友要求,人民网从1月7日起开始独家连载《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人民网读书频道获出版社独家受权,发布《实录》部分章节。禁止其它媒体转载!



  1988年5月20日,朱镕基在中国福利会少年宫与上海市红领巾理事会、市第二届少先队代表大会的部分代表亲切交谈。( 周先铎摄)


(接上次连载)


  同志们,上海现在的几个爆炸性问题都是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的,交通问题、住房问题、环境污染问题都不是短期能够解决的,群众骂我们还得骂上几年,这是没有办法的。但是“菜篮子”问题可以解决吧?上海的气候条件、工业基础难道不如天津、北京?只要我们使一把劲,努一把力,完全可以把它搞上去。只有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够动员起上海人民的劲头。因为这个“菜篮子”是天天要买的啊,他一感到价格涨了、买不到了,他就骂啊。所以,我们要选择这件事情作为一个突破口。


  第五,狠抓科技同生产的结合,发挥科技的优势。刚才陈沂同志写了个条子,要我表态把上海已经失去的优势给夺回来。科技优势还没失去,还在上海,现在是怎么样把它发挥出来。江泽民同志和我委托一位老同志顾训方,他在“文化大革命”前就是市“赶超办”的,我们就用那一套办法来搞这个事情。现在经过他召集各路科技大军,开了好多次座谈会,写了好几稿,最后确定要抓23 个重点科技项目,通过各路科技大军把它们拿下来,这样的话,就把整个上海的科技和生产带动起来了。我的初步意见,不要23项,太多了,市政府抓10项就够了,其他可以由各委办局、各区县自己抓。比如说,把“桑塔纳”的国产化搞出来,1990 年达到年产6 万辆,过几年达到年产15 万辆,这个就不得了啦。再比如,36万台程控电话,上海贝尔公司的国产化全部实现了,我们集成电路的技术也掌握了,上海整个水平就提高一步了。还比如,我们把30 万吨合成氨、30万吨乙烯成套设备,60万千瓦的发电设备攻关出来以后,那一年就是很大的产值和利润。市政府就集中力量把这10 项攻出来。我建议组织10个领导小组,请10 位老同志出来分别负责这10 个领导小组。


  第六,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江泽民同志已经讲了,这也是党的十三大的精神,我们要贯彻。我想根据代表们的意见讲一讲。一是大家要求增加经费,江泽民同志已经做了原则性的表态,我们一定根据这个原则去做。但是也有代表提出怕我们说话不算,这次市长候选人就要承诺加1500万元,否则的话,对你投弃权票。这一点请同志们谅解,我们暂时还不能承诺,因为困难很大,谁也难以预言生产、出口能不能搞上去,财政收入能不能完成包干任务。我现在就许诺的话,等于是说空话。我能够保证的是什么呢?如果我们完成得好,首先增加教育经费;如果我们完成得不好,我们首先砍行政经费、基本建设经费,也绝不砍教育经费。我只能说到这个程度了,同志们是不是能谅解啊?二是应该加强中小学教育,这是基础性的东西。根据我的体会,中小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我学的东西印象最深、记得最牢的是中学的时候。现在回忆我在中学学的代数,比我在大学学的微积分印象深刻得多,上大学以后很多东西都记不住了。所以我对中学的老师怀着深深的敬意,中学老师、小学老师的形象始终是难以忘记的。我觉得上海最重要的是加强中小学教育,提高这方面的水平,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加强职业培训,这样上海的振兴指日可待。我并不是说不要加强大学教育,没有这个意思。大学主要是质量而不是数量,对中小学教育应该给予更大的关注。


  职业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前段时间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领导人谈话,他们说德国振兴的秘密很简单,就是职业教育。我专门去德国考察过职业培训,到过好几个州,确实了不起,每个工厂都有职业学校,拿最好的设备培训学徒工,而学徒工并不一定在他的工厂工作,可以到别的工厂去,私营企业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他有这么强大的培训网,所以能做出世界上质量最高的产品。我们现在这些学徒工未经培训就上岗,好多设备不搞坏才怪!现在急需加强中小学教育,然后搞职业培训,不要大家都往大学跑,这样上海才能真正振兴起来。三是要加强管理教育。最近有些外国人到上海考察,写了个报告,说他们跟一些厂长谈话以后非常失望,中国搞大进大出、搞商品经济的人才都不够水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