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洋地名,中国真的就能够变成文化自信了吗?

中国政府似乎正在推动一场全国范围内针对住宅小区的改名运动,很多城市要求当地住宅小区修改他们的名称,理由是这样的名字夸大事实、崇洋媚外、故弄玄虚、怪异难懂,甚至还将之与“文化自信”挂钩。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海南、陕西、河北、广东山西、浙江、四川、福建等多省开展类似行动。其中,海南省民政厅也发布了一份包括84个“不规范地名”的清单。在遭点名的小区中,“崇洋媚外”依然是一条主要原因,包括“凯撒豪庭”、“夏威夷海岸”和“维多利亚花园”等。

在名单中,还列入15家名为维也纳国际酒店的分店,理由同样是“崇洋媚外”。其他原因还包括夸大事实等,比如太平洋别墅、钓鱼台别墅和中华水恋等

在陕西西安市所辖的未央区,有19处地名需要清理整治,包括塞纳公馆、保利拉菲公馆、紫薇苑欧洲世家以及英皇之都小区等,这些小区被指名称“崇洋媚外”。

另外,一个名为“维兰德小镇”的小区被指名字“怪异难懂、故弄玄虚”,而“御府花园”则被指带有“封建色彩”。

中国政府此轮对于“洋名”的打击,起源于去年12月,中国民政部、公安部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通知》。该文件要求,各地在2019年3月前需完成“摸底排查”,并确定拟清理整治的不规范地名清单。

文件称,这些“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割断了地名文脉,损害了民族文化,妨碍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活动。

“国家现在要文化自信嘛,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在中国的领土上叫这些洋地名合适不?这不是伤民族的感情吗?在外国干嘛不叫中国的地名啊,”一名海南省民政厅官员面对媒体询问时回应道。

中国各地的整治洋地名运动,引发了广泛争议,就连有官方背景的微信公号侠客岛,也对此发声“好经不要被念歪了”。

笔者以为,这不仅是“好经被念歪了”,更是“低级红、高级黑”的行为。这些洋地名的产生,是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自然产生的事物,没必要上纲上线,更没必要翻旧账。

需要承认的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周期中,西方世界确实领先于中国很多,是中国学习的榜样,一些洋地名的产生,可以说有一定的“崇洋”色彩,但这是向更先进者学习,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体现之一,这没什么丢人的,也没什么避讳的。至于说媚外,那就太过上纲上线了。尤其是还要通过行政手段,强制要求改名,那就更完全没有必要。

“(洋名)说白了就是给消费者一个想象空间,有一种虚假对标更‘高尚’、更‘有品位’生活的幻觉。但为什么会有这种幻觉?人家确实过得好嘛,而且明显生活质量更高。其实说白了,所谓自信要靠实力”,中国大陆时评人@五岳散人对此在微博说道。对此笔者很是认同。

文化自信,可不是能够通过行政命令得来的,靠的还是实力,是由里到外积淀而成的。文化自信不可能通过行政手段限制和操弄出来,实力不够,光靠改掉洋名就能找到文化自信吗?这简直贻笑大方。

当然,也不是说这些地名就没有问题,但政府应该通过引导,以及强化事前审批的,来逐步进行改善,而不是一刀切的行政强制修改。退一万步说,即便保留一些,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完全没必要过度紧张,好像这些洋地名的存在,真的会让中国的文化自信消散似的,简直可笑之极。

笔者相信,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中国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尤其是当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甚至第一大国时,这种洋名字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亡,这是自然规律。到时候,不用政府行政强制,可能自己就改了。说不定,中国强大一定程度,很多西方国家,会出现“中国名字”,比如北京街之类。中国需要的是这样的自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