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来自中国最牛国际部、录取加州洛杉矶的他,对申请的理解异常深刻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获取优质内容



学生档案

姓名:Richard Zhang

所在高中:北师大实验国际部

录取学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内容摘要
1. 养成平时记笔记的习惯,写文书会受益匪浅

2. 早规划、早规划、早规划

3. 坚持自己,最后结果一定不差

(说明:本文是根据2019年6月9日线下分享会录音整理,部分内容调整了顺序)



Q:Richard,申请之路上你得到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A:最大的感受就是要提早做准备,无论是标化还是专业方向确定、选校调研等。这些有了眉目,才能更好打造个人形象体系,然后设计并选择课外活动,准备各种申请材料。


如果及早明确了自己的目标、适合的学校,坚持朝这个方向努力,最后打造出鲜明的申请材料,大概率可以胜出。



Q:你的申请时间线是?给学弟、学妹的建议是?

A:我起步算比较晚:高一结束的6月托福首考,高二上12月SAT首考,高二结束的6月考SAT2。高二下学期准备夏校申请时,也写过一些文书,但是不够认真。高二结束的暑假才正式开始构思主文书。选校调研也是高二结束的暑假开始的,通过上宾大夏校和访校,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一些调研,慢慢找到了自己适合的学校。


现在回看,我的安排还是有点滞后了。托福和SAT考试最好在高一达到相对理想的分数(比如托福110,SAT1500),这样申请各种高含金量课外活动都会比较从容。进行选校调研、了解申请的基本要求也要尽早。还有一点要补充,AP的作用其实不如大家想象的大,这部分不用有太大的压力(AP的全面解析,请看这里)。



Q:你的选校调研如何开展的?主要考虑了哪些因素?

A:我查询的主要资料包括官网、StudentsReview、Unigo、Quora、知乎等等,除了知乎都是英文的。建议大家不要只看正面评价,不妨带着批判性思维多关注负面评价。任何学校都有负面评价,如果某负面评价,你并不在乎,那么这所学校对你来说其实没什么槽点。另外,经过充分的调研,我发现顶尖大学(比如综合排名前二十的学校)之间的差异比我想象中要小,换句话说,这些都是教育质量非常不错的学校。


刚开始调研的时候,尽量更加理性,调研的范围不宜过大。比如,你目前的托福刚刚100,调研普林斯顿没有实质意义(这个定位有些太高了)。

我申请的方向是理工科,主要关注的选校因素有:开设的专业及学术资源、学术氛围及风格(结合学校地理位置、区位、传统等等)和课外活动等。这部分是因人而异的。另外,对于实验的同学,如果感兴趣某所学校,可以主动找老师索取校友的联系方式,这会让大家对学校的感受丰富很多。


顺便普及一下大学附加文书的主要类型:(1)Why School?为什么申请这所学校。(2)Why Major?为什么选择某个专业。(3)开放性问题或者任选问题。有的学校会给出四个题目,要求申请者四选二,或者给出三个题目,要求申请者三选一。有的是考察申请者的知识储备,有的是考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果有可能,多讲学校与自己的结合,不要单方面讲。


Q:文书方面有什么建议?

A:相对通用申请平台(Common App)的主文书(七选一,字数不超过650),加州大学系统的文书(八选四,每篇字数不超过350)要好写很多。我的主文书花了很多时间,反反复复改了十几稿,大改也有三四次。这个过程中最有挑战的是:因为文书相对其他部分比较主观,很难有量化甚至成形的评价标准,因此,写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一种思维定式,即“总觉得自己写的不够好,然而自己也不知道哪个版本会更好。问了身边很多老师和同学,大家给的评价都是不一样的”。主文书完全是自己的经历,既要选择合适的话题、展现自己的特质,同时还有要一定的思想深度,兼顾语言风格。现在回想起来,最重要的建议是:坚持自己的风格吧,因为再多的前人经验,毕竟只是前人的经验,不一定适合每个人。


很多人面对某些文书题目时会词穷,纵然有再强的写作能力也只能望洋兴叹。建议学弟学妹平时记录下生活的点滴感想,写文书的时候一定能派上用场。有些事情过后就想不起来了,当时真切的心境非常宝贵。














Q:如何确定专业?

A:大家要先搞清楚美国大学确定专业的相关规定,本科期间转换专业还是相对容易的(相对于高中直接申请热门专业而言)。所以,最终要学的专业不一定是申请的专业。我在升学指导课上系统了解过,同一所学校不同学院之间的申请难度差别还是很大的。如果你的专业不太热门(人文社科类的),不妨就按照这个专业去申请;如果你是感兴趣STEM类专业(即中国所谓的理工科专业),并且你的综合实力一般,可以找相关的专业申请。大部分综合性大学的基础学科都是在其文理学院的,换专业非常容易。明确了申请专业之后,不妨早做一点独立研究。这样可以加深对所申请专业的见解,写文书就有很多素材了。


这一切都说明了尽早开展专业兴趣测评的重要意义。















Q:那么,要用什么思路去规划课外活动呢?

A:我的课外主线并不是很明确(我的主要精力投入到话剧表演上了,然而申请的专业与之完全无关。因为申请启动比较晚,学术类也没时间做更多事情了)。一般来说,课外活动分为学术类、非学术类两大类。这就回到前一个问题了,尽早明确要申请的专业,才能更加有针对性设计学术类活动(比如参加竞赛、独立研究等),这对于申请形象的打造很重要。非学术类的包括兴趣爱好(建议大家要坚持自己的兴趣,不要因为学业压力放弃)、公益类等。公益类是广义的,并非只能去养老院之类的,我们学校有物理大神利用课余时间帮其他同学讲解相对论,这也是个很有意义的活动。


有商业目的的活动(交钱就可以去的,或者各大申请、教育机构主办的活动)没有任何价值,属于下下策。学校的资源、父母的资源都可以合理利用。实验的任课老师对于独立研究方面的帮助是很大的。


关于夏校,建议申请含金量高的。我是在高二升高三的暑假参加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数学项目,这让我更好地体验了大学生活,其非学术价值更大一些。如果标化考得比较早,不妨高一升高二的暑假去夏校。当然,去之前要先明确自己感兴趣或者要申请的专业。














Q:讲一个小插曲:结合多年的升学指导经验,我们发现,女生在申请名校时或许有一些性别优势,你怎么看?

A:确实是这样的。我们学校多年的申请结果也呈现出女生相对更多录取到名校的情况。前面说过了,STEM很难申请。而女生很多申请的是人文类专业,难度相对低一些。即使有女生申请STEM,那反而会变成一个独特的优势(因为学STEM的男生多)。














Q:身在中国最牛国际部,你怎么看Peer Pressure(来自同龄人的压力)?

A:我们学校很多强人(托福首考117、SAT首考1590等等),然而上帝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所以,不要拿别人的长处与自己的短板比较。坚持自己的规划,做好当下的事情,你就会建立起自己的优势。申请之路上,你会受到很多的干扰、听到不同的声音:给你建议的人,可能对你了解不够深入,因此,他们的评价和建议可行性会降低。今天的分享会上,你们可能也会感觉到我给你们的压力。来自学长的忠告,你们不一定信,对吧?这些不一定适用于你。我当年也听过很多分享会,很多东西当时不理解或不愿意相信,比如有人为了进顶尖名校要去申请哲学专业,最后发现事实就是这样的。


本科申请,非常看重你对信息的理解和把握、对复杂情况的评估和对自己的把握,这其实非常体现一个人的综合能力。这跟很多学校网站上频繁提及的Holistic Review(全面审核)是互相印证的。



Steve老师点评

初识Richard,便被他乐观、充满激情的个性所打动。或许是常年投身戏剧表演的缘故,Richard身上有较强的表现欲。但是,表面的张扬不能掩盖他同时是一个善于自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人,而且常年在实验耳濡目染,Richard练就了超强的学习能力。

申请之路上,Richard经历过迷茫、甚至自我怀疑,但最终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听过他申请之路结束后的分享,我不禁感叹他这一路走来的成长。这应该就是申请最大的意义吧!很高兴看到拿到大学录取的Richard已经开始详细计划大学的学习、生活了。衷心期待他的这些感悟能启发在申请路上奋斗的低年级同学!


Wendy老师点评

如果要找一个词来形容Richard,非“融合”莫属。那些看似矛盾的元素,在Richard身上神奇地统一在了一起。他有工程师的严谨,也有艺术家的洒脱,乐天的性格丝毫没有减弱他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结合这些特质,我们建议Richard参加了“海水淡化”的研究课题,使得他在环境科学领域不断探索的形象进一步清晰。同时,我们深入挖掘了他在自己无比热爱的话剧表演方面的收获

选校正式启动后,我们指导Richard完成了最终选校名单中近半数学校的调研,并为他量身设计了暑期访校计划,帮助他进一步明确了“适合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Richard最终入读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恰恰就是一所开放、多元、学风严谨又充满艺术气息的大学,和Richard的特质完美契合。相信这也是Richard打动招生官的原因之一。



有方留学-升学由此大不同!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欢迎联系Jacky进行预约

点这里,加Jacky为好友

点这里,微信咨询预约

有方留学 升学从此大不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