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尔本行纪(下)

接上篇,墨尔本的brunch(早午餐)和咖啡、夜生活都非常有名。这次我们前后在墨尔本待了6天,抓住这个机会好好探访了一下当地的美食和咖啡。以下皆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墨尔本最好吃的汉堡店Grill~q~d

城里有两家,这是Melbourne Central那家。

我点的和牛汉堡还可以,但不如伦敦的burger&lobster那么好吃,老公的羊肉汉堡意外地不错,很嫩,而且完全没有膻味。墨尔本是移民城市,融合菜挺多的,菜单上羊肉也比较常见。据说天下第一羊是是内蒙古乌珠穆沁羊,也许你不爱吃羊肉是因为你没吃过真正好吃的羊肉呢?这条也适用于其他美食。

然后是Niku ou by wagyu ya(和牛屋),也有两家,我们吃的是市中心的新店。这家店时常下午3点都客满,所以我们中午开餐就去了。服务生都是日本人,小哥哥很帅,小姐姐很甜

yakiniku don(日式烧肉丼)午市比晚市划算,就是中午配菜会少一些。酱汁有点偏甜,肉和饭都很好。蛋的火候也是精髓啦。

这是M9 Eye Roll steak(下肩胛眼肉牛排),有雪花有筋,肉质柔软,很香且不油腻。

这是A5等级的飞弹牛short ribs,有点太肥了,其实可以选稍微瘦一点的部位,比如chuck roll或haraml。这种肉质和纹路,我没在国内见过。A5价格最贵,但如果想脂肪少一点,品尝牛肉本身的味道,可以选择A3等级。

脂肪含量太高,火焰一窜老高,真·火烧肉,但油香四溢,有很明显的奶香和脂肪的甜味。

鹅肝饭,据说是必点,我觉得比较普通。

另一家牛排rockpool bar & grill也提一下,开在皇冠赌场里,比较old school,前菜calamari好吃,和外面的炸鱿鱼有本质的区别。因为给侍者说了我们要share,牛排端上来的时候已经分好了,加上光线昏暗,没有华为手机,就不上图了。我的建议是点和牛,另一个喂养了36个月的干式熟成肉眼烤出来太干了,大概干式熟成就是要吃那种干巴的香味吧。这家的烤法比较粗犷,出品上面有层碳。

早午餐(brunch)

吃了三次正经的早午餐,第一家Three bags full是当地评分非常高的一家,环境也比较复古,外面是橘红色的砖墙,有大玻璃窗。我要的全餐,出品如图。蛋火候很好,但完全没有味道,其他种类都很咸。最好吃的是牛油果泥,清爽不腻,加了盐、胡椒、柠檬汁、薄荷一类的调味。牛油果是澳洲和新西兰的标志性食物,特别是牛油果吐司,也许因为几乎每家都有,竞争激烈,所以做法这么精益求精。

老公点的羊肉XX就很清真了,他说上面的是豌豆尖,我不是很确定。

咖啡很不错,但我和老公喝了都有胃灼热的感觉(我是第一次),不知道是不是空腹喝的原因。也是这天以后,从一天三杯的不要命喝法降成一天两杯,还去药房开了治疗胃灼热的短效和长效药(真的是在用生命喝咖啡)。

美式机冲(batch-brewed),果然味道浓郁稳定,不像是机器冲出来的。

然后是我很喜欢的Auction Rooms,隶属于Small Batch Roasting Co.很多年前是演员试镜的地方,所以叫Auction Rooms,周六上午去的,生意很好,但空间较大,所以等位不久。

这家环境和服务都很好。服务生都很机敏,反应迅速,完全不需要重复,耐烦同时能让你感到贴心。生意好的店确实很锻炼人,当然一开始招什么样的人也同样重要。

大家聊得热火朝天,又很放松,氛围非常好。

我要的French Toast,松软香甜,枫糖自己加,不会太甜。香蕉上有一层焦糖,很搭。奶油是加了朗姆酒调味的,比较醒瞌睡。我对食物里加酒不是很感冒,但不得不说口感很特别,而且非常清爽,有冰淇淋口感。花花草草的适合拍照,但我不确定是否可以食用。

老公点的和牛汉堡,还不错,但也不算惊艳。

我点的拿铁,似乎上面有层奶泡,口感特别。

冰巧克力。确实还挺好喝的,虽然不如Koko Black馥郁,但是合格的解暑饮品。

接下来就是此行重点的的咖啡环节了。先来一张sceen~q~ry杂志第五期墨尔本专刊评选出的墨尔本顶级咖啡。这里面我一共去了六家。


第一家Brunetti,其实这家没做功课,只是第一天到的时候(才4点过),多数咖啡馆都打烊了(毕竟墨尔本的程序员也就5、6点下班),就找了一家商场里的。墨尔本的咖啡文化起源于意大利移民,这家就是意大利咖啡,店员给我推荐了摩卡,真的非常好喝,比那种高乐高口感或者喝进嘴里全是粉状的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表面上的巧克力粉极其细腻,融在咖啡里很销魂。远一点的是澳白,比摩卡差一些。


出于好奇点了个Crema di Caffe,类似浓稠的咖啡冰沙,也很美妙。

第二家是seven seeds,墨尔本大学最著名的咖啡厅,对当地甚至全世界的咖啡厅都影响深远。创始人是艺术系学生,初期的想法只是“我才不想给任何人打工呢”,最后拓展成全产业,输出了很多优秀的咖啡师,豆子供应全城。

生意很好,去的时候快打烊了(又是提前半个小时就收菜单打扫卫生,在墨尔本上班未免太幸福),还是坐满了人,很多是学生。

这家澳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国内我不怎么喝澳白,一般都喝拿铁。其实Flat White就是澳洲人的Cappuccino(是不是恍然大悟),虽然和其他地方的Cuppuccino有区别,but you get the idea.Piccolo就有点酸了,没有在国内喝到的一些平衡。目前在成都喝到最好喝的三家piccolo分别是Grey Box、Five Elephant、Piccolo。

第三家是Patricia Coffee Brewers,人气很高,附近的白领和老爷爷老太太里三层外三层地在这家店站着聊天,有活力又温馨。服务态度很好,也很高效,经常看到小哥一杯重着一杯,一次性端出四五杯叫人名字来取。

小小一杯,但是味道很好,非常浓稠,风味还会随着温度变化。

咖啡师非常忙碌,好在头顶有sunshine.这家体量虽然大,还是非常注重咖啡豆质量,曾在杂志上读到他们将更换咖啡豆的花费放进预算中,以防会丢弃前三个月使用的咖啡豆………

第五家是Atomica.这家是去吃“南半球最好吃的可颂”LUNE意外喝到的,香滑到让人感动。LUNE也不错,我的普通可颂和老公的ham&cheese都很好吃。高峰期等得比较久,毕竟是太多人的早餐选择了,味道确实可以。

第六家是我最喜欢的St.Ali,有气场的咖啡店。气场这个东西很神奇的,当年我在美国东部旅游,逛了很多大学校园,唯一让我觉得有气场的是MIT。这家也是,你一进去就会觉得不一样。也不知道是因为这里曾经聚集了太多气场强的人,还是只是我和它们的气场对上了。

不是迷信,也不是玄学,不一样就是不一样。活在世上,总会有一些超验的经历,但对我来说means no harm,反而觉得做人还挺特别的。

店里咖啡师都是大牛,也在全世界其他很多地方开了分店。

冰拿铁非常好喝,顺滑、享受,在店里喝的不加糖,带走的是用啤酒瓶装的,加了糖。

机场还有一家,没忍住点了个double happiness,太苦了,不是很happy。

享有盛名但我个人觉得一般的两家是Market Lane Coffee和Dukes Roasters.Market Lane我很早就知道了,也是墨尔本早期咖啡学院之类的圣地,很多咖啡店主和咖啡师都曾在这里工作过。但我喝到的拿铁和澳白都有点糟心。

Dukes Roasters很浓,但是香味不够,感觉像在喝药。墨尔本咖啡整体都偏浓。

这两家我都不是很喜欢,不知道是不是个体差异,巧合的是这两家都是亚裔咖啡师给我做的。但也说不好,也许其他人喜欢这种口感。


旅行就是这样,不管你对你的旅途有多少fantasies,it turns out现实总是有些比你想象的好,有些又不如你的想象。在打破自己的想象,触摸真实的过程中,你对世界,对自己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个过程既是一种祛魅,也是创造和世界其他部分更深刻连接的基础。


就像《白日梦想家》里说的那样:

To see the world,to draw closer,

to find each other and to feel.


愿你在旅途的每一程都充满好运和奇遇。

Bon Voyage!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