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行思 | 跟主编学写作——JPER写作研讨班总结


《规划教育与研究》(JPER: Journal of Planning Education and Research)由世界第五大学术出版商世哲(SAGE出品,是城市规划界最有影响力的国际期刊之一。每年暑期,杂志编辑部都会组织针对年轻学者(包括助理教授、博士后、博士候选人以及年轻规划师)的科研写作研讨会。


我老早就听说JPER的研讨会不收注册费,包住宿和餐饮,还能直接与主编和资深编辑促膝而谈,获取他们对青年学者在学术和职业发展的中肯意见,当然心向往之。在导师阿拉克申德拉博士(Dr. Abhinav Alakshendra)和论文委员会西尔维(Christopher Silver)教授的推荐和鼓励下,我有幸被选中,成为2018年暑期班的15名参与者之一。


研讨会在7月16—18日举办,为期两天半,由位于新泽西州纽瓦克市的罗格斯大学规划与公共政策学院(Edward J. Bloustein School of Planning and Public Policy)承办。


由于我所在的佛罗里达大学位于偏僻的甘村【佛大位于盖恩斯维尔市(Gainesville),华裔居民常戏称之“甘村”——编者注】,虽然我提前一天就出发了,但是在奥兰多机场转机折腾了大半天,又在纽约庞大的铁路系统中迷路两小时,所以还是错过了开场白和小组第一次讨论,真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然而浓缩的都是精华,回到甘村还有小伙伴一个个发微信询问,好奇我都学到了什么。记得6月底在武汉大学开会时,《城市研究》(Urban Studies)主编说中国学者投稿该刊的拒稿率大约是英语母语作者的两倍,因此,我觉得很有必要把研讨会上的所见所思整理一下,供大家参考。


研讨会由全体参与的主题演讲和分组讨论穿插进行,中间的茶歇和午餐给参与者很多互动的机会。限于篇幅,本文只能简要描述,个中收获还需要亲自参与和领悟。


1  全体参与的主题演讲


主题演讲分为四个板块,分别由弗兰克·波珀(Frank Popper)、克林顿·安德鲁(Clinton Andrew)、卡西·纽曼(Kathe Newman)和凯伦·奥尼尔(Karen O’Neill)四位主编或教授主持。


弗兰克是JPER的主编,同时也在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教授土地利用和环境与区域规划,他携夫人首创了“水牛公地”(Baffaluo Common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uffalo_Commons])概念,用于描述北美平原土地未来的利用;他还首创了“本地居民排斥的土地使用”(LULUs : Locally Unwanted Land Uses)概念;并对“收缩城市”概念有早期贡献。他目前正在编著《美国土地利用规划:记录历史》(American Land-use Planning: A Documentary History)。


克林顿与弗兰克一样,是JPER的主编和罗格斯大学教授,主要教授环境规划与量化研究方法,研究人们如何利用建成环境,出版过个人专著《谦卑的分析:事实发现、规制区域能源系统与工业生态的实践与全球变化》(Humble Analysis: The Practice of Joint Fact-finding, Regulating Regional Power System, and Industrial Ecology and Global Change)。


卡西是罗格斯大学规划与政策学院的副教授以及公民参与中心(Ralph W. Voorhees Center for Civic Engagement)的副主任,她的研究包括政治经济学与政治理论、城市再开发、绅士化、住房丧失抵押品赎回以及社区经济开发等。


凯伦是社会学家,主要研究土地和水资源相关政策对政府能力、专家以及多社会群体的影响,还研究全球大城市规划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小城镇发展、河洪治理以及海滨城市脆弱性与减灾等。


在研讨会中,他们的角色是讨论的推动者(facilitator),我们自由讨论且可以随时提问,直呼这些老专家们的名字也显得亲切和轻松不少。 


1.1  如何针对学术期刊写作


第一个板块是介绍JPER的审稿和工作流程以及“如何针对学术期刊写作”(how to approach writing for academic journal)。此外,还邀请了简·米勒(Jane E. Miller)教授来讲解如何在学术论文中更有效地解释数据表格。米勒教授是宾夕法尼亚大学人口学的博士,目前是罗格斯大学城市与政策学院健康、医疗政策和老龄化研究所教授。她主要研究贫穷、儿童健康、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可获得性。具体的量化研究写作方法,可以参考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的她的两本专著《芝加哥数字写作指南》和《芝加哥多元分析写作指南》(The Chicago Guide to Writing about Numbers [2nd edition]; The Chicago Guide to Writing about Multivariate Analysis [2nd edition]),还可以在出版社网站下载幻灯片、视频以及数据练习集等补充材料(http://press.uchicago.edu/books/miller/index.html)


1.2  如何选择“对口”期刊


第二个板块是关于投稿的具体环节,包括选刊、定位、提交文稿、回复评审意见、标题的选择、期刊影响因子计算等等。由克林顿和卡西主持,并邀请SAGE的期刊经理麦金蒂(McGinty)先生做演讲。麦金蒂的统计发现,15%~25%的投稿因为选刊失误或写作太差而被一次性拒绝,剩下的大多数投稿(70%)会进入大修、退修、第二轮提交或反复修改(即所谓R&R)环节,因此掌握期刊宗旨和特色对成功发表意义重大。有很多方法可以了解论文与期刊的定位是否一致,参会者们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比如同行或会议反馈建议、检索同类论文或引用论文所发期刊、阅读期刊简介、按照期刊特色专题的征稿通知写作、直接提交静等回音等等。主编们则一一进行优劣对比分析,让大家有了更感性的认识。


关于评审意见,主编建议采取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态度而不是批评的态度去回复。因为好的评审意见一般是本着促进文章更加深入和有影响力的发展为宗旨的,总是太过挑剔的审稿人甚至会被期刊主编替换掉。当然,很多技术上的问题不太可能仅凭一篇文章就完全解决,在回复评审意见时便需要表示出自己虚心接受的态度和已经努力的过程。一位来自纽约市规划局的高级规划师加尔文(Calvin Brown)问,“什么样的标题形式‘中标率’最高?”大多数参会人提交的论文题目都有两三行,基本都是用了冒号、有副标题的,而这位老兄提交的题目只有三个词——Searching for thresholds,因此他的问题着实让我们大笑起来。弗兰克说“当然是越简洁越好,但是也不能太简洁,需要把核心思想展示出来。根据统计,标题10个词左右的文章接收率挺高的,能不用冒号就不用;提问式的标题更容易明确显示主题,但是也不能滥用”。


1.3  学术发表与职业发展


第三个板块介绍期刊论文、评论文章和专著的发表以及社交网络对职业发展提升的影响。罗格斯出版集团(Rutgers)的资深编辑米库拉斯先生(Peter Mickulas)介绍了主编的工作流程、选题标准、分类策略和编辑修订的特色,还带来了他们的发行计划、申请专著出版的大纲模板和样书,细分了出版社的定位和受众,也对选择出版社与个人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由于不同出版社在平衡读者接受度和学术科研价值之间的权重略有不同,因此在联系出版社时,研究者需要首先定位自己发表专著的目的是扩大社会影响还是加深本领域的造诣。


1.4  总结


最后一个板块是总结。除了论文修改和研究计划的制订,还包括时间管理和后续合作等一些技巧性的自由讨论。


2  分组讨论


在主题演讲每个板块结束后,都有分组研讨活动(图1)。每个小组有3~4名成员和1位临时导师。在今年4月,参会者就提交了摘要和工作论文,因此同组成员的研究题目多少有些关联。此外,研讨会正式举办的1个月前进行了模拟盲审,会前1周收到了来自主编、外审专家、指导教授以及同组评议的具体修改意见。



图1  研讨会进行中


小组讨论第一轮是每人15~20分钟的个人陈述,包括论文简介、对评审意见的反馈以及希望在研讨会结束之后解决的问题。笔者所在小组4位成员的研究主题分别是:(1)通过挖掘推特数据研究街头骚扰和街道规划之间的关系;(2)以旧金山为例,研究绿色与灰色基础设施建设对社会隔离和绅士化之间的关系;(3)通过可视化地图数据识别德里贫民窟下水管网污水治污能力不足问题;(4)我的研究是通过印度帕特纳市贫民窟的入户调研数据和田野调查,识别贫民窟居民之间冲突和暴力的影响原因和社区组织的解决办法。我的课题与第一个课题的交叉点在于都有对街头骚扰的关注和女性主义角度的切入;与第二个课题的交叉点在于基础设施供给也是我识别出来的关键影响因素;与第三个人的课题交叉点在于都关注印度贫民窟的“非正式性”,并且都掌握丰富的数据和资料。


由于错过了第一轮小组讨论,我的小组导师凯伦·奥尼尔博士邀请我共进午餐。凯伦是一位社会学家,就土地和水资源利用对政府能力的影响做了不少实证研究。她从我论文的核心概念“非正式性”和“有组织的社区”提出的背景入手,指出很多方面可以深挖和进一步明确。我的文章构建了一个“非正式性”的指标体系,但缺乏理论支撑,因此没有相关背景知识的读者难以理解和接纳指标体系的构建,可能会对“非正式性”这一概念存在不少疑惑甚至产生误读,因此她的建议非常有价值。关于如何促进发表,她认为需要考虑文章核心理论的接受广度和延展性。比如,她指出对“社区组织”的概念以及随后的逻辑推理可以站在更高的层面,考虑一下社会学家、基础设施规划学者甚至交通规划学者可以从的我文章中得到什么启示。基于期刊编辑的视角,保持和提升期刊的学科影响力乃至对教学和政策的影响力至关重要,所以丰富而独特的数据来源、深厚而延展性比较好的研究问题发表后可以给本领域甚至相关领域带来更长久的影响。因此,在选择题材进行写作时,需要站在编辑的立场去思考自己如何发挥优势达到这个目标。


随后的第二轮小组讨论中,大家建议我将论文主题一分为三:首先定义什么是“非正式性”;其次识别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贫民窟居民的冲突(是土地产权、建成环境,或者更广泛地包含经济和就业的非正式性,还是由于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第三是基层社会结构对缓解社区冲突和暴力升级的影响和作用途径。


我的文章囿于篇幅省略了相关文献综述,因此造成对“非正式性”这一概念阐述不足,由此与另一个同样做印度贫民窟研究的同学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在采取了修改意见后,第二天的第三轮小组讨论中,大家重新捋顺了逻辑,删除了旁支问题,对研究问题进行了简化。比如做绿色、灰色基础设施建设的同学直接把研究对象定为“本地居民排斥的土地利用”(locally undesirable land uses),从而能更方便地组织、比较绿色和灰色基础设施建设对居住隔离的不同影响。我直接重新写了三个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摘要,在讨论中,他们又建议我专门写一篇文章阐述“非正式性”的理论框架,然后在之后的研究中引用。之后的第四轮小组讨论把4个小组合并为2个,每个人用5分钟发言来描述自己的研究。另一个组的导师弗兰克推荐我去看一本讲解社区结构的书来提升对概念的理解,离别时还叮嘱我“有什么后续问题给我发邮件,我记着你的困惑”。


3  年轻学者风采


一同参会的15名年轻学者中,有4位博士研究生,2位博士后,2位规划师,其他几位是助理教授。大家肤色各异、背景多样、各有专长。


与同辈的学习交流十分有趣。比如,我的临时室友索菲妮(Sophonie Joseph)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一个土生土长的海地人。她从事过不少NGO关于国际援助的项目工作和数据分析工作,所以今年已经是博士第八年了。她的毕业论文是基于海地地震灾后的城市化进展的田野调研,需要使用音频处理软件来统计受访者提到关键词的频率并进行分析。她给我介绍她一路走来的艰辛和个人磨难,敦促我制作个人主页,介绍我们共同的校友等,帮助我了解积极扩展学术关系的方式。我则与其分享我在印度比哈尔邦的贫民窟调研的经验,并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援助工作的前景。


在午餐时刻,我与来自日本的做村镇土地规划的舞子(Maiko Nishi)、做活跃交通规划的阿兰那(Alana Wilson)以及做纽约低收入社区规划的规划师聊得火热,还商量是不是以后会有更多合作,找个规划院校联合会(ACSP)的会议间隙好好商量下。这一刻,我突然领会到博士刚入学时彭仲仁教授给我们的建议——规划学者不但需要对本领域的研究问题有深入了解,还需要对其他重要领域的研究前沿有认识甚至做一些自己核心研究领域边缘的课题,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最有收益的聊天是和方丽博士。她刚刚从马里兰大学毕业,就获得了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lorida State University)的终身教职轨道(tenure track)的助理教授岗位。在美国的华人城市规划博士中,这种毕业直接就能拿到研究型大学助理教授岗位的人很少。她的坦率、敏锐和学术热情给了我很多鼓励和启示。至于说成功从学生晋升教职有什么秘诀,那就是:从学生阶段就需要多学习借鉴、多参加会议和交流合作、多任务时也要保持笔耕不辍,以及……少刷手机。


附录


参会学者的论文题目展示了目前研究领域的热度和交叉(附录图1)。比如,4个小组可以大概归类为规划流程、土地利用规划、住房问题以及社区规划、交通规划,然而每一个主题又包含不同的侧重和交叉点,比如健康问题、城市化与流动人口或弱势群体、基础设施规划、活跃交通、灾害与韧性、危机冲突与协调、发展中国家问题与非正式性等。


具体的写作技巧、学术社交和职业发展建议等可参考附录图2。

 

附录图1  参会学者的文章标题

 

附录图2  关于学术研究与写作的参考资料


作者:李子明,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佛罗里达大学城市规划博士,《国际城市规划》美国站联络员


延伸阅读

从编辑视角分析影响稿件录用的非质量因素

论文"摘要"九大误区的案例详解

《国际城市规划》走进校园(6)西南交通大学


编辑:张祎娴

排版:赵大伟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