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丨秉法夜谈之谈谈英国法学教育与留学体会

秉法夜谈

谈谈英国法学教育与留学体会


2019年5月30日晚18点30分,秉法夜谈第五期“谈谈英国法学教育与留学体会” 讲座在明德法学楼736顺利举办。

本次讲座的主讲嘉宾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吴至诚老师。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王琦同学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王艺璇同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郭子圣同学担任与谈人。

两大法系是否都有代表性研究的法律


01

吴老师非常生动地比较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研究区别。我国在研究大陆法系时,往往会按国别做类型化分析,少则德国、法国,多则荷兰、奥地利、瑞士、意大利、西班牙等。但在研究英美法系时,我国不少学者会用美国法指代英美法系的全貌。但其实,英美法系的研究最好也同样做到区分国别,同时,即使不分国别,英国法比美国法更具代表性,更接近英美法系的其它众多法域。


02

英国法学教育与美国法学教育的区别


吴老师讲到了“英国法学教育与美国的区别”,老师提及美国本科不开设法律专业,而英国法律教育和我国一样,是有法律本科的,即为3年制。英国的法学硕士,少数为2年,多数为1年。对于英国和除美国以外的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最具盛名的学位是BCL。德国法学院选择读博士的人很多,而且很多博士生毕业后选择从事律师工作。他们中的不少人很愿意来英国读法学硕士,因为可以更好地了解英美法,向雇主证明自己的语言能力和对另一个法系的掌握程度。


英国法律人的从业选择


03

关于“英国法律人的从业选择”,吴老师提到了法律人在担任教师与选择律师方面的考量因素,指出英国法律人更热衷于从事律师行业。英国律师分为“事务律师”和“大律师”两种,前者是专门与客户打交道,后者不直接接触客户,而是通过文书来处理法律问题因此有不少法学博士毕业后愿意选择大律师开始职业生涯。在成为律师之前,不管是哪一种律师,都要接受培训考试。


04

英国法学院本科、硕士、博士的课程设置


接着,老师向我们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英国法学院本科、硕士、博士的课程设置”。

1. 法学本科

英国的法学本科,以牛津为例,有7门必修课,包括:刑法、行政法、欧盟法、合同法、侵权法、不动产法、信托法,还有5门选修课,包括:宪法、罗马法、法理、动产法、公司法、商事交易法、犯罪学、环境法、婚姻家庭法、国际私法、知识产权法。

其法学教育方法与德国有所不同,后者更重视对法律体系的整体性构建,对法律部门学习得较为完整,而前者提倡学生对某一个特定领域深入钻研,从而获得自己的深刻见解,但缺点在于学生可能无法较为全面地了解部门法。

2. 法学硕士

硕士期间,英国法学院会开设诸如高级物权法、国际与欧洲劳动法、高级家庭法、国际商事仲裁、合同法理论基础、国际刑法、商事谈判和调解、民商事救济法、国际经济法、比较与全球环境法、武装冲突法、比较公司法、国际海洋法、法理与政治理论、英国中世纪法史、比较公法、竞争法、金融法、冲突法、普通法的哲学基础、宪法理论、民诉、公司融资、基本权利、税法、量刑、刑事司法、总体的规制、不当得利、罗马法、欧洲比较合同法、国际商事法、知识产权法等课程供学生选择。

通常硕士同学会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法律领域,然后搭配几个相关的选修课,来更好地进行研究。比如说,对民商法领域感兴趣,可以选择“不当得利、民商事救济法、普通法的哲学基础、公司破产、金融法”等课程。

3. 法学博士

博士阶段,严格意义上说,并没有必须要修的实体法课程,但需要上CLRM,即法学研究方法课。方法课程是所有法学专业的博士生都需要学习的。课程形式是请不同法学专业的老师轮流来介绍其所在领域的法学研究方法。且英国法学博士没有发表论文的硬性要求,更关注学位论文本身的精耕细作。


英国法学课程的具体设置形式


05

接下来,老师介绍了英国法学课程的具体设置形式。大概可以分为3种形式,第一种是大课(lecture),所有本硕博同学都可以去听,也可以不去听。学校对于大课不设置考勤。第二种是讨论课(seminar)。第三种是小课(tutorial),有的学校可以做到师生比1:2、1:3,有的则是1:10或1:15,是法学教育的核心。老师会布置课前需要阅读的材料,同学们根据材料中任一感兴趣的话题,撰写1000-2000字的小文章,然后课上老师会根据大家文章中的内容进行讨论。小课形式确实带给同学们较大的学业压力,但同时也能收获很多。小课也是学校重点用来把控学生质量的课程。


06

出国留学如何过“语言关

最后,吴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他初到英国时过“语言关”的故事。虽然在国内有英语基础,但是刚到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还是会有诸多不适应。老师笑称自己的英语能力完全是被环境逼迫训练出来的,就如同把一个人扔到“深水区”,不学会游泳就无法生存。而且英国人的说话习惯与我们在课本上学习的口语还有些许不同。国内口语强调一整句话的完整性与语法的准确性。比如说,起初吴老师认为自己的表述已经足够清楚和完整了,但英国人却无法很好理解其中含义,因为他们更倾向于将一句话中想要表达的关键词语重读,其他非关键性词语一笔带过,所以如果我们一整句话都说得没有任何重读,则可能无法被英国人识别到其中的核心含义。而且英国人非常讲究礼仪,在问别人问题或请别人帮忙时,可以多用“Would you like…”“please”等要素。


  互动环节  

07

为了更好地帮助我们“对症下药”,吴老师简明扼要地结束了他的分享,留给我们更多的时间进行提问。比如,博士研究生包晓丽同学提问,去英国留学后是否会改变对法域的关注。现场也有其他同学提出了“两大法系的确定性比较”、“如何克服阅读长篇英语材料障碍”等问题,老师都逐一耐心解答。

同学们听完老师的分享和回答后,都表示非常地认同,深感受益匪浅。大家一起向吴老师报以热烈的掌声,而吴老师也亲切地回应道,非常感谢同学们能够来参加这次的分享会,这是一个可以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最后本期秉法夜谈,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落下了帷幕。

撰文 | 吕翊君

摄影 | 魏延明

编辑 | 唐静静

审核 | 魏延明 陈逸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