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通用车牌来了!北京市交管局已经回应!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最近有车友爆料,马路上出现了“京津冀”通用车牌。


视频中,一辆看似是保时捷卡宴的车牌显示出“京津冀”字样。据网友爆料,另外一辆携带有“京津冀”字样的车牌悬挂在奥迪车上。




怀着信马由缰走天下的豪情,小编兴匆匆地拿起手机拨通北京交管局“12122”电话进行咨询,工作人员冷静沉着地回答“我们并没有收到这样的通知,暂时也没有这样的政策”。



Word天,差点就信了啊!大家的脑洞还真是大,这是在为将来京津冀一体化后的车牌提前提供思路吗?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北京圈“越来越大,北京的容纳力却有限,在北京生活过的亲都有这种亲身感受:开车出门,堵车。不开车坐地铁公交,堵人。


外地车进京

限制

2019年11月1日


北京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尽管实行了各种限制性的政策,还是不行。于是,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发布《关于对部分载客汽车采取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从2019年11月1号后,会开始更加严格地采取外地车牌号限行政策,如果想要进入六环需要办理进京证。每辆车一年只可以办理12次,每一次限7天,也就是说外地车最多可以在北京一年呆上84天。


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可能短期内推出京津冀车牌?那么,什么时候才有可能推出京津冀车牌?


在记者看来,京津冀一体化的一大目的就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目前所存在的“大城市病”以及“拥堵”问题,保证北京的高质量发展。


可目前的状态是北京周边城市的发展远不如北京,所有人口都向北京汇聚。而京津冀协同发展则是引流的最佳方式,只有周边城市发展起来了,吸引力提高了,人才愿意流向其他地方了,这时候推出京津冀车牌一体化才是现实的最好选择。

所以,我国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没错,但是汽车牌照现在可没有京津冀一体化啊,有的网友看到表示:这两位车主真是会开玩笑,竟然胆子这么大,还联想到用京津冀一体化了,不怕交警查么?




除了伪造京津冀车牌的,近日,又有细心的网友举报,在丰台区新华街三里有一辆京S字头的面包车停在路上。接到举报后,不瞒你说,警察蜀黍都表示没见过。



因为京S号段尚未启用,不少网友调侃,这车怕不是从未来穿越来的吧,还有网友联想到热映电影《流浪地球》中的情节,调侃这个号(京S)应该是以后送火石用的



调侃归调侃,这外地号限行的政策到底是咋想的?小编这里不得不带你们回顾一下,交通部工作人员关于限行政策的解说!


政策解读


为确保机动车总量有序增长,缓解城市道路交通运行压力和停车资源供需矛盾,降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2018年6月15日,市交通委、市环保局、市公安交管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对部分载客汽车采取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部门有关负责人就《通告》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1

为什么要限制办理进京通行证的次数?


答:进京通行证是外埠号牌车辆临时来京在本市部分区域内行驶的凭证。多年来,这项管理措施为确保首都安全、保障进京车辆符合环保标准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6年以来,北京市公安交管部门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了申请办理进京通行证的便捷性。但是这一便民之举也促使办证数量迅猛增长,目前日均办证数量已突破13万张,平均每周办理91万张。根据对近12个月的数据分析,约70.9万辆外埠号牌车辆连续办理进京通行证长期在京使用


据监测和调查,近年来部分本市常住人口为规避小客车调控政策转而在外省市登记上牌,月均超过3000辆,严重影响了本市机动车总量调控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目前,在城市快速路上行驶的车辆中外埠客车占比高达10%;五环路内居住区停放车辆中外埠客车占比为5%至13%,五环路外已达到15%至29%。外地车本地化的情况已十分突出,越来越多的外埠号牌客车长期占用本市道路资源和停车资源,不仅加剧了交通拥堵、加大了道路交通安全运行压力,也使得本已十分紧张的停车资源更加紧缺,同时还增加了机动车尾气污染最新一轮细颗粒物(PM2.5)来源解析研究成果表明,机动车等移动源在本地排放中的占比明显上升,已高达45%,是上一轮解析结果(占比31.1%)的1.4倍。


因此,综合考虑外埠号牌车辆临时来京办事、旅游等刚性需求和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客观约束,决定采用限制办理进京通行证次数的方式,加强进京通行证管理。


2

是否会对外埠号牌车辆正常来京带来不便?


答:这次出台的管理措施对于正常临时来京办事的人员没有影响。《通告》规定,每辆外埠号牌车辆每年可以办理12次进京通行证,根据实际需要,既可以连续申办,也可以每月或不定期申办。进京通行证每次最长有效期为7天,每辆车每年可以在办证范围内通行的时间为84天,占全年时间的23%,可以满足临时来京办事、旅游等需求。


3

此次把通州纳入需要办理进京通行证的范围是出于什么考虑?


答:《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指出,北京城市副中心为北京新两翼中的一翼。要以最高的标准、最好的质量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把通州区纳入需办理进京通行证的范围、与中心城区采用同等管理标准,是加强区域交通环境综合治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切实推动通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4

措施的实施对本市道路拥堵、停车难以及空气污染的改善会起到什么作用?


答:《通告》发布后,预计本市常住人口购车登记外埠号牌会得到有效抑制,增量会明显减少。2019年11月政策实施后,外埠号牌车辆在办证范围内的使用强度将大幅降低,必然会对减轻道路交通运行压力、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缓解停车难、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等产生积极影响。政策实施后,交通管理部门将会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跟踪评估并向社会公开。


5

本市对机动车调控的总体考虑是什么?

今后几年公交还会有哪些方面的发展?


答:《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指出,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公共交通优先战略,加强交通需求调控,将综合交通承载能力作为城市发展的约束条件。


为实现机动车保有量合理、有序增长,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状况,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本市自2011年实施小客车总量调控政策


从2011年1月到2017年12月底的七年间,小客车净增95.5万辆,年增速由2010年的24.3%降至2017年的2.2%。同时,调控政策还有力地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示范应用,促进了车辆能源结构优化。


目前每年10万个小客车指标配额中有6万辆是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第一个新增新能源汽车数量超过燃油车数量的城市。


为落实新版城市总规要求,本市还将继续严格控制机动车的增长,到2020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要控制在630万辆以内。


“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优化交通出行结构、倡导绿色集约出行”是治理特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治本之策。目前本市轨道运营里程已达608公里,运营线路22条,高峰时段最短发车间隔降至2分钟以内,远超纽约等国外大城市


地面公交运营车辆超过2.7万辆、线路660余条,专用道里程已达907车道公里,路权优先大幅提升。近年来,新开定制公交、快速直达专线、节假日专线等多样化公交318条,公交服务多样化、多层次、精准化效果初显。


计划到2020年,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提高到1000公里左右;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里程提高到1000车道公里,运行速度和准点率将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中心城绿色出行(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比例达到75%。


按照《总规》第75条要求,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同时,本市将按照控拥有、限使用、差别化的原则,划定交通政策分区,实施更科学、更严格、更精细的交通需求管理。综合利用法律、经济、科技、行政等措施,分区制定拥车、用车管理策略,从源头调控小客车出行需求。到2020年小客车出行比例和车均出行强度降幅力争达到10%到15%,到2035年降幅不小于30%。


京津冀 北京 政策 本市 机动车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