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市道路交通安全改善经验与启示

引言

在快速城镇化、机动化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城市交通安全问题凸显。城市的道路交通事故占比已超过40%,呈逐年增加态势,至2017 年已接近50%;事故死亡人数远超国际大城市数倍,万车死亡率和十万人死亡率长期处于高位。当前,我国城镇化已由单个城市主导转变为以大城市为核心、城市网络化都市圈发展为主导的阶段,道路交通系统和外部环境的复杂度不断增大,对交通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美国纽约市在道路交通安全改善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自2014 年践行“零死亡愿景”(Vision Zero)以来,纽约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连年下降,安全状况全球领先。为了提升我国城市交通安全水平,有必要借鉴美国纽约市的交通安全治理经验,提炼出适合于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理论与方法,为交通安全战略布局、政策制定及管理优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与示范样例,这在根本上符合“一带一路”“交通强国”以及“平安城市”的战略需求。

1、纽约道路交通安全概况

纽约市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及第一大港口,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市,总面积达1 214.4 km2,人口约851 万,纽约大都市区约2 000 万人。2015 年,近6000 万游客来到纽约市,比2000 年增长65%,纽约道路交通系统承载着巨大压力[4]。尽管如此,纽约市在过去近30 年间,成功地将交通死亡人数从1990 年的701 人降至2010 年的273 人,安全改善成效举世瞩目。2010 年以来,纽约市积极探索交通战略制定、街道设计以及安全管理方面的新理论与新方法,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从2011 年的249人又进一步下降到2018年历史最低水平196 人,由此被国际公认为交通安全改善的引领者(见图1)。

 

图1 纽约市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变化趋势

 

事实上,纽约市是全美交通事故死亡率最低的城市之一,与纽约市相类似的城市(如芝加哥、洛杉矶、波士顿、旧金山、亚特兰大、西雅图等)交通事故十万人死亡率平均为5.9 人,而纽约市这一数值仅为2.7 人。自2014 年践行“零死亡愿景”(Vision Zero)以来,纽约市的交通事故总死亡人数下降了28%,年均降幅8%;行人死亡人数更是下降45%。相比之下,纽约市交通安全状况显著优于美国同期水平及其他同类城市。

2、纽约交通安全改善经验

(1)安全先行与“零死亡愿景”

纽约市交通发展战略计划和“零死亡愿景”行动计划致力于实现城市交通安全,构筑零伤亡的城市交通环境。纽约市交通局在2016 年发布《战略计划2016》(StrategicPlan 2016),旨在实现安全、绿色、智慧、公平的交通发展目标。其中,安全被列为交通发展的首要目标,保护数百万每天在纽约街道行走的行人、自行车骑行者以及驾驶员的生命成为纽约交通局的头等大事。《战略计划2016》运用工程(Engineering)、教育(Education)、评估(Evaluation)、执法(Enforcement)以及紧急救援(Emergency)等策略(简称“5E”策略)综合地对纽约全市交通安全进行提升。2017 年,纽约交通局对战略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追踪,评估各项措施的实施效果,以便进行调整与优化。由此可见,纽约市提出的交通发展战略是一个不断反馈、连续规划的过程,在确定了交通安全重点关注领域的基础上,提出多元复合的安全改善策略,通过评价指标分析和实施效果评估选择最佳的改善方案。以纽约市林肯中心Bow-Tie 为例,该交叉口为复杂多肢路口,曾连续多年成为曼哈顿地区排名前5% 的事故多发地点。纽约市通过采取拓宽中央分隔带和人行道、限制转弯、增加过街横道和地面警示标志以及优化行人信号灯等一系列举措,成功将其改造为充满人性化、便捷畅通的交叉口,被列为2017 年纽约市交通安全样板项目(见图2)。

图2 纽约市林肯中心Bow-Tie 改善前后对比

安全一直是纽约市交通局工作的重中之重。2014 年2 月,纽约市交通局发布《零死亡愿景行动计划》(Vision Zero ActionPlan),强化了对安全的承诺。“零死亡愿景”最初于20 世纪90年代由瑞典实施并在整个欧洲取得成功。至2018 年6 月美国已有34 个城市提出“零死亡愿景”,发展势头良好(见图3)。美国“零死亡愿景”城市的最低标准为:设立减少交通事故伤亡的明确目标;市长官方宣布实施“零死亡愿景”战略;“零死亡愿景”的计划或战略已成形,抑或市长已提出战略实施的明确时间表;关键城市部门的联动参与,包括警察、交通、公共卫生等部门。自2011 年起,美国先后推出3 个国家计划专注于将交通事故死亡率降至零,分别是“零死亡道路”(Road To Zero),“迈向零死亡”(Towards Zero Deaths,TZD)以及“零死亡愿景”(Vision Zero)。这些国家计划均强调交通事故零死伤,倡导多学科合作提升安全水平,涉及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尤其强调要改变国家安全文化,即“任何一个与交通相关的死亡都是不可接受的”。纽约市“零死亡愿景行动计划”包括更安全的街道设计和工程建设,有效执法与遏制违反安全的行为,加强交通安全教育,鼓励机动车驾驶员、自行车骑行者和行人做出更安全的选择。

图 3 美国零死亡愿景城市(截至2018 年 6 月)

(2)可持续街道与慢行交通

纽约市重视街道可持续发展,尤其关注行人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安全,形成一体化的城市道路安全行动计划。

自2007 年来,纽约市提出可持续街道的概念,并于2013 年发布《可持续街道:2013 及未来》(Sustainable Streets: 2013 and Beyond)战略计划,安全再次作为首要任务贯穿其中。为了实现安全目标,战略计划提出众多安全设计措施,包括事故多发地点改造、交通稳静化、上下学安全路径、学校慢行区、住宅慢行区、年长者安全街道、自行车道网络、交叉口照明、公交车站安全路径、公共宣传与安全教育等。与此同时,战略计划尤其重视基础数据、方法工具以及公众参与,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推动交通可持续发展。

为了配合可持续发展,纽约市于2010 年和2017 年分别提出了《行人安全行动计划》(The New York City PedestrianSafety Study & Action Plan)和《自行车安全行动计划》(Safer Cycle:Bicycle Ridership and Safety in NYC)。据美国交通局数据,2005 年至2009 年弱势道路使用者(行人和自行车等)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纽约交通事故死亡总人数的71%,这使得纽约市高度关注行人和自行车交通安全。纽约市计划到2030 年将行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2007 年基础上减少50%。通过“5E”对策、宣传与立法、跨部门协调与合作等进行全方位治理和提升,纽约交通局正致力于将纽约打造为全美步行和自行车先进城市。

除了《纽约市行人安全行动计划》(左)与《自行车安全行动计划》(右)的核心文件之外,还有战略计划实施的配套解读和总结报告等文件,这些成果共同推动纽约市交通安全稳步向前发展(见图4)。

图4 纽约市行人与自行车行动计划

 

(3)街道设计方法安全求索

纽约市探索“理念—方法—导则—手册”的街道设计研究之路,形成完整、科学、高效、可推广的城市道路设计方法。

2010 年,纽约市发布人行道《主动设计》(Active Design)研究报告,提出了人行道主动设计理念,涵盖安全、效率、便捷、舒适等方面。人行道的安全理念是“确保人行道设计有足够的照明、坡度和材料,以保证一天24 h 的安全使用”。同年,纽约市交通局、设计建设局、健康与心理卫生署、城市规划局联合发布《主动设计导则》(Active Design Guidelines),汇集了城市主动设计的理念、方法和样例。导则用了较大篇幅论述城市道路交通主动设计,并强调了安全在其中的关键作用。

2013 年,纽约市发布《塑造更安全街道》(Making SaferStreets)研究报告,主要介绍纽约市如何运用创新方法提升街道设计安全性。基于2006 年至2013 年的事故数据,运用前后对比探索、改进以及验证街道设计的安全方法。这一分析是美国主要城市乃至全球各大城市首次对创新道路工程安全效果进行大规模审查,案例丰富,指标翔实,是街道安全设计方法的智慧精华。

2015 年,纽约市交通局更新了第二版《街道设计手册》(StreetDesign Manual),这是纽约市自2009 年发布初版以来第3 次修订更新《街道设计手册》。《街道设计手则》优先考虑所有街道使用者的安全,特别是弱势群体(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和弱势交通方式(步行、自行车)。《街道设计手册》强调,城市道路设计应尽可能降低车速,以减少事故数量。同时,要研究、测试和评估创新的安全设计方法,特别是在其他城市已成功实施的方法。《街道设计手册》是纽约市关于街道设计指南、政策和流程的综合资源。

3、我国城市交通安全启示

美国纽约市道路交通系统已形成“5E”安全改善方案,并强调安全文化和“零死亡愿景”。基于事故统计分析明确交通安全重点问题,针对交通系统的人、车、路、环境、管理、信息化等采取多样化的改善对策,成效显著。相比之下,国内城市的交通安全管理大多以经验为主,缺乏系统的交通安全评价方法,亟待完善科学有效的交通安全改善对策。此外,我国城市交通安全水平与国际先进城市差距较大,且全社会尚未形成安全文化,更没有明确道路交通改善目标(如“零死亡愿景”)。由此,可以得到一个重要启示:我国城市交通安全理念迫切需要升级,并且应加快建立系统性的交通安全改善分析技术。

纽约市针对城市道路已形成系统的街道设计导则和手册,并有各类安全行动计划支撑。通过顶层交通战略和交通规划,制定涉及步行、自行车、公交的安全行动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连续性、反馈式的安全改善,逐年降低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国内除上海等少数城市已发布《街道设计导则》之外,大多数城市街道安全设计理念、方法和技术尚显落后。尽管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强调了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的重要性,但尚未给出安全设计的具体目标,也缺乏相应的行动计划加以支撑,安全提升难以落实到位,特别是一些街道设计的理念与方法无法进行效果评估及验证。由此,可以得到另一个重要启示:我国城市道路安全提升应明确改善目标,借鉴国外先进城市的行动计划,因地制宜地提出适合自身的道路交通设计方法,细化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设计。

除此之外,纽约市在交通安全基础数据采集、新兴技术研发利用、职能部门联动协调以及政策措施公众参与等方面都有值得我国城市借鉴之处。我国城市应认识自身在上述各个方面与国际先进城市的差距,着力提升城市交通安全规划、设计与管理水平。

4、结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交通安全改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难一蹴而就,在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十四五”规划即将到来之际,我国城市应尽快学习国际先进城市在道路交通安全改善基础理论、分析方法和工程应用等方面的成熟经验,减少交通事故死伤率,全方位提升城市交通安全水平。

来源:杨敏明,王雪松  智能交通技术

来源:江苏绿金讯车

江苏绿金讯车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是由江苏开鑫分享绿色金融有限公司联合深圳前海亿车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绿色金融+互联网科技公司

江苏绿金与亿车科技强强联手深度融合,致力于共同打造以“大云平移”为特征的城市静态管理系统与绿色金融产业相融合的产融结合模式的新型业态。公司以数据驱动停车产业升级,集合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为城市提供综合停车解决方案,可为政府缓解车位供需矛盾,提高泊位周转率和利用率,规范停车秩序,提升城市文明、智能形象,降低由于车辆乱停放而引发的交通事故率,减少行车隐患,提高城市动态交通通行效率,起到缓解主要干道拥堵的作用。公司致力于推进城市管理的智慧化、网络化、精细化和可视化,助力智慧城市建设,打造智慧城市标杆,科技惠民、服务便民,协助打造服务型政府。在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以“科技+金融”为发展基因,成为全球领先的城市级静态交通解决方案提供商+智慧停车运营商。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广聚路33号安科大厦17楼

联系电话:025-87770015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