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尴尬?李彦宏这视频 没人能撑过五秒

传说科技界有三大神曲,《Are you OK》《华为美》《Mr. Robin Li》,你觉得哪首最动听?

前两个我还行,但第三个已然超出我的生理极限了。

求求你们点开视频,不能我一个人承受

好奇心使我点进去,求生欲让我退出来,但好奇心又促使我点进去……

如此反复折腾,后来我分十七次看完了这个视频,现在仍有些许不适。


“雷总,我现在不太ok”

这个视频来自2015年复旦大学“发现改变世界的力量——李彦宏与你面对面”活动。

当时百度CEO李彦宏去复旦大学跟同学交流,聊了很多信息平等的问题,临走的时候,主办方给他送了份惊喜——一位女生登台献唱了这首《Mr. Robin Li,好想遇见你》。这件过去很久的事情,最近被网友翻出来,被观摩,被评价,被嘲讽,并在社交媒体上一夜爆红。

看过视频的网友是这样评价的:

“头十秒都没扛住。”

“作为男人,这次真的不行了。”

“这么尴尬还能坚持面带笑容,我觉得李彦宏可以评感动中国!”

“李彦宏听的过程中估计会后悔自己创了百度吧,噢不,不是李彦宏,是Mr.Robin Li~”

Mr. Robin Li你还好吗?反正看过视频的网友们并不好,有的还成了尴尬癌晚期。


正在看这个视频的我

明明是一个欢迎仪式,一个表示赞美的歌曲,为什么让人如此尴尬?以及,李彦宏的尴尬,为啥还能穿透屏幕,让我们也尴尬到失去活下去的勇气?

尴尬这种情绪,真的是让人太尴尬了。

为什么会产生尴尬?

尴尬,是一种复杂的人类情绪,别的动物都没有。但讲真,你可能也并不想有。

与快乐、悲伤、愤怒等与生俱来的基本情绪不同,尴尬属于自我意识情绪,是一种关于“他人如何看待我们自身”的高级问题,它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智力基础。

目前学界对于尴尬的概念界定较为混乱,但最常用的定义来自克里斯蒂安·米勒(Christian Miller),他认为个体知道在特定情境下,他的行为要符合某种公共形象和角色,个体期望在情境中能保持得体的形象。然而在真实情境中,当个体的行为、角色与他的理想形象背道而驰,个体经历的事件会增加其遭受他人的非意愿评价的概率时,这种不期望的社会评价会让他产生一种慌乱的、笨拙的、懊恼的急性状态,这就是尴尬情绪。

尴尬情绪有两个基本特征:

  1. 非期望的社会评价,这种评价可以来自真实的观众,也可以来自个体想象中的观众,且观众数量越多,尴尬情绪越强烈;

  2. 个体感到愚弄和幽默,甚至有一点滑稽,而不是犯错后的自责。

在这个视频中,李彦宏的尴尬是如何产生的,首先是眼前鬼斧神工的歌词,跟活动主题没有关系,完全是Robin Li的个人彩虹屁,不信你品一品:

Hi Robin,我听过你,传说中的男神就是你;

Hi Robin,好想见你,很想钻进你的百度世界里;

Hi Robin,忘不了你,今天此刻最神奇。

感谢上帝,和创业的你。

其余几个关键词“长得帅气”“诗人的心”“倔强而坚定”“亲切温和的笑容”等等,全部是对李彦宏个人魅力的吹捧,不知道的还以为Robin在参加《明日之子》的“盛世美颜”赛道呢。


彩虹屁,歌词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在这个活动中,李彦宏原本的公共形象是“百度创始人兼CEO”,一个正经的企业家形象,但歌词对个人魅力的过分渲染,台上女歌手的频频互动,不断冲击和挑战着他的公共形象,好好一个科技大佬李彦宏,被强行塑造成了一个宛如“靠脸吃饭”的选秀明星,一个被狂热崇拜和追捧的Robin角色,个人期望的公共形象被摁在地上摩擦,个人自尊的短暂性丧失,这不尴尬谁尴尬?

另外,将Robin与上帝摆在同等位置,强行塞给他一个过于拔高的社会角色,Robin还不能说不要,只能在一边尬笑望天,真是可怜、无助而绝望。


Robin显得矜持而无助

公共形象遭受冲击之后,当事人会意识到他人的存在,并想象他人的社会评价。李彦宏的尴尬还在于,这是一个公开的大型活动现场,歌词用麦克风当着几千人唱出来,一举一动都置于全场注视之中,现场观众会怎么想?(他人非意愿评价增加)看到视频的其他网友会怎么想?(假想中的非意愿社会评价增加)他们会觉得Robin真的是“上帝”“诗人”“男神”本人吗?或者更大可能是,用这个梗来无情地嘲笑Robin?

对李彦宏来说,眼前走位活泼的女歌手的“尬唱”只是小意思,更可怕的是,当念及他人的社会评价时,从心底涌出来的窘迫、羞辱和愚弄等情绪,那才是真尴尬。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场景中,李彦宏一直是被动的当事人。他什么都没做错,没有主动违背社会规则,没有做出损伤自身公共形象的事情,他甚至什么都没做,但这并不妨碍尴尬主动找上他。

这是因为在许多尴尬情境中,存在着非意愿暴露型尴尬,意思就是,我只想本本分分低调做人,但总有人要扯着我违背行为规则和公共形象。回想你从小被父母逼着当众跳舞,聚餐时给长辈挨个敬酒,在电梯间被同事夸赞美过范冰冰等,他人可以让你置身于一种公开的暴露下,接受来自他人的评价(非意愿社会评价),即使你并不情愿。

就好比视频中的Mr. Robin Li,莫名其妙被拖出去成为歌曲的男主角,除了面带微笑强撑下去,还能咋样呢?

Robin尴尬,与我何干?

李彦宏也许有一副不锈钢的神经,可以扛住这首歌的“热情摧残”,但为什么观看视频的我们,却感觉比他还要难受呢?换句话说,我们的尴尬又是如何产生的?

对别人的尴尬感同身受,是一种基于自我意识情绪之上的“高级”共情,简单来说,是一种共情性尴尬,又称“替代性尴尬”。

克里斯蒂安·米勒最先提出这个概念,他认为在共情性尴尬的发生过程中,个体首先对处于尴尬情境的当事人的想法和感受给与关注与理解,在采择对方的情绪体验后,自身产生了与当事人类似情绪的情感反应,即对当事人产生了共情反应,从而产生了类似于他人经历的尴尬体验,由此产生共情性尴尬。

当你在观看神奇的《Mr. Robin Li》时,其实也是在潜意识里想象和模拟Robin的反应,幻想那个站在舞台上、接受众人目光嘲笑的人是我们自己,由此产生了与Robin类似的情感反应。


网友对李彦宏情绪体验的猜想

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共情性尴尬还可能带给我们一种心理上的疼痛感。德国吕贝克大学社会神经科学实验室主任索伦?卡赫研究发现,身处共情性尴尬的试验者,大脑中前扣带回和左前脑岛会变得活跃起来,而这两个脑区在传统上又被认为是“痛苦中枢”的一部分,也就是专门负责加工疼痛相关情绪的区域。

所以说,《Mr. Robin Li》不仅能给你带来精神摧残,还会让你产生肉体疼痛,是一种超越灵魂的体验派歌曲。如此神曲,值得你们再三品鉴。

其实,我们早就在日常生活中体验过共情性尴尬了,当电视剧里的女主角以一个刁钻的姿势,不偏不倚地刚好落在男主角身上,两人大眼瞪小眼的时候;当电视中的人物马上要出糗的时候,你是不是也尴尬得不敢直视屏幕,甚至想赶快转个台呢?


《我的女孩》的著名桥段


《千金百分百》的桥段

尴尬的体验是十分惊奇的,它是滑稽的、愚蠢的、紧张的、笨拙的、羞怯的,甚至有些好笑的,但本质上来说,它是让人想要逃离和回避的。

所以话说回来,Robin可能真有一副不锈钢的神经,他至少维持了表面上的泰然自若,如果换成我们上台,可能早在第一个“嘿嘿嘿”时就抱头鼠窜了。

不说了,为了写这个,我已经把视频连带原音,来回看了不下五遍,宛如一个视死如归的壮士。

你们必须也点开看,否则就是对不起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