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提“大国沙文主义” 习近平警示中美关系质变


北京时间5月28日,习近平会见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总理萨尔维,其间他有关“反对大国沙文主义”的表态,引发外界关注(图源:新华社)

北京时间5月2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瓦努阿图(Vanuatu)总理萨尔维(Charlot Salwai)。这位太平洋岛国的政府首脑到访北京的目的,是参加于5月28日至6月1日举办的2019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习近平在与萨尔维的会谈中称,“中国一贯主张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反对大国沙文主义。”类似的表态也曾有过,如2014年11月,习近平在会见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联邦(The 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总统莫里(Emanuel Mori)时也曾称“中方一贯主张,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但其后没有“反对大国沙文主义”的说法。在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发布的相应英文消息中,“大国沙文主义”被译为“great-power chauvinism”。

在中共外交措辞中已经多年未见的“大国沙文主义”被重新提出,明显指向美国对中国的打压。这是北京对当前中美关系的一种重新定性,这个措辞暗示中美关系正在发生质变。正如中国在上世纪50、60年代反击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一样,如今的中国已经在酝酿着一场对美国的反击。

许久未见的“大国沙文主义”

按照一般的定义,沙文主义(Chauvinism)原指极端的、不合理的、过分的爱国主义。这个词的词源,据称来自于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Napoléon Bonaparte)手下的一名或许是在戏剧中杜撰出来的士兵——尼古拉·沙文(Nicolas Chauvin),他由于获得军功章对拿破仑感恩戴德,对拿破仑以军事力量征服其他民族的政策狂热崇拜。

沙文主义者通常盲目热爱自己所处的国家、民族或团体,并经常对其他国家、民族或团体怀有恶意与仇恨。而“大国沙文主义”则是“沙文主义”的地缘政治版本,意指某个大国对自己国家实力和文化的有时是自视甚高的优越感,以及由此导致的,对其他国家的恶意和压制。

“大国沙文主义”进入中共高层政治话语中,是上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上台后的中苏交恶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是1956年9月,毛泽东同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代表团的谈话。在这次后来收入《毛泽东外交文选》、题为《汲取历史教训,反对大国沙文主义》的谈话中,毛泽东借批评中国自己来隐晦地批评苏联:“在国际上,我们反对大国主义。我们工业虽少,但总算是大国,所以就有些人把尾巴翘起来。我们就告诉这些人‘不要翘尾巴,要夹紧尾巴做人’。”

同样,邓小平也曾反对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在1980年的一次谈话中,邓小平不客气地称,“我们一直反对苏共搞老子党和大国沙文主义那一套。他们在对外关系上奉行的是霸权主义的路线和政策。”这次谈话后来被以《处理兄弟党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为题收入《邓小平文选》。

在江泽民时代,随着苏联解体,“大国沙文主义”的主要意味从对外转向对内,更多地在提醒中国自己,在与周边国家的外交中避免走上“大国沙文主义”之路。2001年8月,江泽民在当时召开的“中国周边安全问题座谈会”上称,“对中小国家,要平等相待,不能居高临下、颐指气使,不能嫌贫爱富,决不能搞任何形式的大国沙文主义”。

在胡锦涛执政时期,“大国沙文主义”的提法基本从中南海层面消失,当时,中美关系正处于中国外交的重心,而彼时的美国也尚未对中国表现出如今天这般的打压和敌意。

而习近平此次重提“反对大国沙文主义”,也是这位中共最高领导人2012年上台后的第一次。

从“霸权主义”到“大国沙文主义”的意味

在中共的政治语言中,“大国沙文主义”的帽子一般扣在曾经一度成为中国敌人的前苏联头上,而在中共对美国的批评中,“霸权主义”实际上是一个更常用的词。按照一般的定义,霸权主义(Hegemonism)是指一国凭借其政治、军事和经济的极大优势,在全世界或个别地区控制他国主权、主导国际事务或谋求统治地位的政策的意识形态。

对比霸权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显然,后者具有更多维度的含义,除政治、军事、经济等硬实力层面,还包含有精神文化层面的意涵。因为,“大国沙文主义”一词,原本就含有建立在硬实力之上的种族主义和制度、文化优越论成分。

联系到近来美国政坛中出现的“异我文明”的论调,将中国定义为“非白种人文明”,本身就含有种族主义和文明冲突的意味,因而,北京此时将美国的行为定义为“大国沙文主义”,实际是看到了美国对中国的打压背后的更深层次的文化上的傲慢和偏见。

或许,这就是习近平在此时提出“反对大国沙文主义”的原因。

更深入的分析是,在这背后,是北京对中美之间对抗的定性的变化。如果美国被北京视为如同前苏联般的“大国沙文主义”,那么随后的逻辑或许就是,北京将如在上世纪60年代反击苏联一样,反击现在的美国。

北京的回击

如今,这种回击已露端倪。最早的迹象可以追溯到5月20日,习近平把自己赴江西省考察的第一站选在一家稀土企业,这被外界解读为中国准备祭出贸易战王牌之一的“稀土”。

而近日中国政府和官方媒体的一系列表态和动作,更加深了外界的此种印象。5月28日,中国国家发改委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的稀土将“优先保证本国企业的需要”。而在同一日,新华社也发表一篇题为《利用中国稀土制造产品遏制中国发展,妄想!》的语气激烈的文章,文章结尾处的“必要时不得不打”,看起来就像北京即将出手的宣示。

同一日,中共党媒《人民日报》“奉劝美方不要低估中方维护自身发展权益的能力,勿谓言之不预!”的一番表态,更引发了中国即将出手的联想。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广泛流传的观点是,“勿谓言之不预”就是中国的宣战表态。

因而,北京“反对大国沙文主义”的最新表态说明,在美国持续加码打压行动下,中美之间合作的空间正在缩窄,之前亦敌亦友,但存在不少合作空间的局面,已经在美国右翼鹰派的一系列举动中被挤压,促使北京对当前中美关系进行策略性的重新定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