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谈判僵局谁之过?中方把锅甩给美国

香港英文“南华早报”日前报导,美国要求中国完全开放互联网,并放宽其控制权,暗示美中贸易谈判失败责任在美方。中方媒体称,美方“在谈判后期阶段不断增加新要求”,导致中美贸易谈判破裂,“美国事后反过来把反水矛头指向北京”,让“中国不能继续奉献”。这种说法与之前川普政府指责中国出尔反尔,试图重新谈判的说法形成鲜明对比。贸易谈判破裂是谁反悔,美中各执一词,到底谁才是谈判破裂的始作俑者?

南华早报指谈判破裂真正原因,是美国新增一些要求,例如要求中国全面开放网络,放松对外国云计算企业数据储存的管控、要求中国每年再增加1000亿美元美国商品进口、建立不允许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的严格体系,也要求有监督机制,追踪和确保中方落实贸易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规定;如果美方对协议执行不满意,美国将对中国商品重新加征关税,且中方需修改一些法律,以落实协议的执行。

已被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收购的这家报纸说,中美想达成协议,双方都应从对方的视角看问题,美国需理解中国要想落实承诺,需要一定时间;如果美国拒绝并要求中国立即做出改变,谈判就没有办法进行下去。

该报导透露,4月30日北京举行第十轮贸易谈判期间,中国副总理刘鹤向美国财长米努勤、贸易代表赖海哲提议,脱离双方团队正式谈判,在一个小会议室闭门沟通,期间三人只带一名中方翻译。结束时三人走出室外,表情都很严肃沮丧,并没有向各自的助手们提供任何沟通内容或作相关指示。谈判厅内顿时弥漫山雨欲来气息,没人敢提问发生了什么。

五天后,川普总统发推宣布把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关税税率由10%提升至25%。5月13日,习近平主席在政治局会议上,向24名政治局委员征询对美方新增要求的意见,委员们压倒性地认为,美国做得太过分了,中国应当果断拒绝。这无疑想告诉外界,中方拒绝签署双方拟定好的协议,主要不是习近平个人意见,而是刘鹤在三人会谈后就显露,对美方的提议持拒绝态度。

报导无异暗示,北京拒绝与美国继续谈判,是中共中央得知谈判情况后,由政治局集体做出的决定,而不是习近平一人拍板定夺。

南华早报这则消息,显然与之前美中双方媒体的报导和北京圈内的消息,都有很大差距。媒体5月中报导,川普提高惩罚性关税,与习近平有关,指谈判团队呈交习近平的协议提案,包含更多让步承诺,但习否决谈判团队的建议;习还告诉谈判团队“我会对所有可能的结果负责”。

后来美中双方媒体都说,中方谈判团队最后提交给华府的协议草案,修改了许多协议内容,立场变得较强硬。据北京圈内消息称,刘鹤与美方会谈后,立即向习近平做汇报,经过九次反复磋商、文稿基本告成之后,习近平突然否决之前同意的协议文稿内容。然后,习召集政治局成员和其他要员会商,共同审阅文稿。文稿修改后,刘鹤曾告诫习近平,这么修改的后果也许会很严重。习才无奈地表示,由他来承担一切可能后果好了。

从这两个不尽相同的说法看,此次南华早报爆料,似乎有为习近平背书和“洗地”的意味,以避免将拒签协议导致严重后果的责任,完全压在习近平一人肩上。显然,北京对贸易战的后果,也没有十足把握将如何演变。

归结说,南华早报放出消息的用意,似在为习近平和政治局拒签协议卸责。同时,谈判破裂也体现美国确实步步进逼,川普已放话无意草草结束谈判。他近日在日本说,美国“没有准备好”和中国签订协议。

美中各说各话,互相指责对方毁约,有点半斤八两意味。美国居高临下,自视掌握更多筹码和手段,不断逼中国做更多让步;而中国为不与美国扩大战事,委曲求全谈判,但用过去打太极的老办法对付川普政府,让美方不信任中方的承诺,要北京修法和接受监督,致使中方无法接受协议。

美国不仅要公平的协议,而且要求只对美国有利的协议。正如川普说,他不希望和中国达成五五波的协议,或许是形成僵局的关键。美中双方都出尔反尔,说明双方都对协议不满意,导致美国开始用科技战等全面围堵中国,要逼中方作结构性改革,都是局势演变的必然结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