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屿区首家民俗馆闪亮开馆啦!亲们,快来打Call吧!

5月21日,埭头镇汀港民俗馆正式开馆了!

中华民族传统农耕文化博大精深,经典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镇化进程的大步前行,“竹笠渔舟,耕地纺花”的传统农耕文化正在渐行渐远,“票证标花,百工巧匠”的经典民俗文化逐渐被人遗忘。为了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农耕民俗文化,汀港村民俗馆应运而立。


汀港民俗馆位于汀港虎厝自然村,占地388平方米,共设展区15个,馆内2万余件展品的原生态布置,通过实物展示、图文交汇、音频传声等手段,将红色记忆、票证标花、农家起居、农耕器具、粮食加工、渔业生产、秋收冬藏、乡村炊事、特色餐饮、耕读传家、休闲娱乐、百工巧匠、快乐童年等有关农村、农业、农民的各种元素汇集起来,集中反映汀港村具有代表性的民俗事象及传承变化,展示汀港村的风土人情和汀港村人民的勤劳智慧,体现农耕文明向现代农业文明转变的历史节点。



汀港民俗馆精心地还原了一处莆仙经典农家小院,勾勒出一幅农家悠闲生活图,留下了那个时间的文化和历史,更是留下了浓浓的乡韵。

        


在小院里,无论是濒临消失的石臼磨石,还是富有当地特色的长寿面架、生产豆腐的纱布斗架,或是“水陆田”通行的小船扁舟、凤凰牌自行车、老牛泥车,都是上世纪农耕饮食文化的经典缩影。

“农耕器具”、“耕读传家”、“秋收冬藏”,集中展示了在春耕期间农民所要使用的生产工具,仿佛让人回到了数百年前的春天里,农民在农田里忙碌耕种的场景。濒临消失的水车、脱粒机、簸箕、刮板、竹耙子、框子、木犁、稻簟、竹篮、斗笠、蓑衣、扁担、钉耙、大缸、小罐等传统农耕储粮工具,在这里,你可以饱览无余。


历经岁月沧桑的油灯、发条闹钟、手摇电话机、留声机、录音机、古典音响、黑白电视、陶瓷茶具、“为人民服务”的茶杯等等,既有农民必备的生活用品,也有那个时代很多人“日思夜想”的“高级电器”。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旧时农家闺女出嫁随行的梳妆台、行李箱、木制衣柜、脚踏缝纫机等必备套件,还有精工巧匠手工制作的木质眠床、手工编织的麻布蚊帐、编花帐联。

一张张经典画作、一件件传统物什,勾起人们血液深处的红色记忆。红色记忆可以让我们重温新中国走过的艰难历程,这是活生生的印证,无论历史如何变迁,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对真理的追求永远不变。

民俗馆还因地制宜布设对联、家规、警言、年画、小人书、游戏图、节气歌等,承载着多少时光的记忆,诉说着多少感人的故事,迸发着多少蓬勃的力量。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势必会使一些物质消失,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新的物质,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更多民间的东西将会逐步被淘汰出我们的生活圈里。本馆的建成,打开了一扇窗口,对于加强农耕文物存留、促进民俗文化研究、推进乡村振兴、弘扬传统美德、教育子孙后代,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积极意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