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这个小村竟暗藏玄机,隐匿着一座博物馆!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诗经·邶风·绿衣


前不久,大千妹儿收到可靠线索。说在内江一个不远的小村里,藏着一个非物质保护文化的博物馆。瞬间我的猎奇心爆棚,带着疑惑准备一探究竟。



寻访神秘村落


这个村落离市区不远,在二环公交线路上就能看到【幸福村】站。村落正好在新第一市人民医院对面,下车并没有想象中的山路崎岖, 而是笔直的柏油马路,和络绎不往的车流。



顺着一条临街的小路走进去,可以看到一座小桥。不免让我想起《桃花源记》中的:“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民房整齐的矗立两侧,水泥马路平平整整,不管开车走路都十分方便。村民们站在门口逗乐打趣。迎面走来一位老人,笑着问我们来干啥子。大千妹儿趁机搭讪:“大爷,你晓得这里有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吗?”大爷和蔼地说,“你顺着马路走到头,一眼就能看到。”



带着兴奋的心情,我们继续前行。功夫不都有心人,在马路的尽头,我们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院子,圆形拱门里树荫庇护下,层次分明的藏匿着中式结构房子。



继续往前走,房前传来了阵阵古琴声,不绝于耳。甚至有让人有穿越到某个古香古色的朝代,里面有位蒙面佳人在抚琴一般的想象。


探寻婆娑手艺


我们悄悄咪咪的进入正门,映入眼帘的是别样一番安逸景象。两边的中式复古喷水池不断地喷射水流,展厅门口有一些展品的实物,屋子里放着一台极具历史感的织布机。



一个身着中式汉服的小姐姐热情的上来给我们介绍:“这是用来纺织夏布的机器,现在已经属于老古董了”



原来,这座隐藏在村落里的博物馆,是内江非物质传统文化的夏布展馆。夏布,属于“絺(chi)、綌(xi)”,准确的讲就是由苎麻手工织造的平纹布、罗纹布,又名苎布、生布、麻布。之所以名为“夏布”,一说是因为苎麻透气凉爽,适用于夏季衣着;另一说起源于夏朝,故称为夏布。



夏布是纺织品里的活化石,也是最古老的布料。四川内江夏布早在汉代就有“蜀布”记载,其上品“斑布”、“筒布”在唐、宋代就已成为贡品。


工艺严谨的艺术



仔细斟酌夏布,手感轻盈,细履薄纱一般。小姐姐给我们科普,一张完美的夏布,制作工艺严谨,堪比艺术品。



从苎麻到成品夏布,要历经割麻、绩纱、挽麻团、刷浆、上机织造、印染、晾晒等十几道工序。不同于现在用机器纺织出来的布,真正的夏布是用古老的手艺做出来的精致苎麻布。据说,两年余始能成一匹。一匹四丈八尺,可为二衫。


1

剥麻



将苎麻砍下,去掉叶子,剥下茎皮,就可得到淡青色的苎麻纤维。

2

自然漂白



分为清水漂白、日光漂白等方法,按程序连续几天进行,即成洁白苎麻。

3

绩纱



负责绩纱的女工,绩纱时将经上述自然漂白后的苎麻,撕开成片,卷成一缕缕,放入清水盆中,然后用手指梳成一根根苎麻细丝,放在大腿股上,用手捻接成细小麻纱线,再卷成如茧状纱绽一样小团缕。

4

织布



分为刷布、上机、上浆、织造四道工序,其中以刷、织造为难。如果手艺不精,分断纱,又费时,次品又多。经纱、刷布多为男人所做,织布多为女人(所以夏布又称为娘子布)。



内江非物质文化


了解了夏布的制作工艺与文化,仔细研究屋内陈设,也是别有一番情趣。



不管是从前织麻纺布的机器,还是墙上的装饰画,通通都由夏布编织而成。除了用作基本的衣服原材料,也是可以制成折扇、荷包、香囊、摆件等的工艺品。



夏布现在是内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内江主要的出口产品,光今年一季度的出口数据就有9358万元。



因此,越来越多热爱传统艺术的年轻人,加入到学习夏布制作,刺绣,编织中来。



给我们解说的小姐姐,也是一位热衷于中国传统文化的80后,她说:“每天在这里,青山碧景,与布为伴,既不会完全与都市生活脱节,又能在世俗的烦扰中过上闲宁的日子。”我想,这大概就是夏布艺术,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放弃快节奏的生活,去山野中找寻自我的魅力吧。



随着高铁的开通,越来越多的人前往内江发现美食,却忽略了内江传统文化的魅力。作为内江现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夏布既符合现代审美,又有历史的厚重感,这种自然与古典的结合,就像内江这座城市,一切不言而说的魅力,深藏在城市的动静之间。





编辑:大千妹儿

来源:大千妹儿

看完记得点赞哦~

1 个赞 = 大千妹儿涨 5 毛钱工资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