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焘叛逃始末

作者:少华


一 

   

张国焘工于心计,城府极深,用杨尚昆的话来形容,“脸上没有表情,说起话来很慢,还哼哼哈哈,在肚子里打主意”。 


他早于1938年1月就打定主意脱离党组织,但在随后的三个月中没有露出一点破绽和迹象,甚至他的妻子和儿子都蒙在鼓里。 


张国焘不动声色地寻找、等待出走的机会。因为他知道,要想从防备严密的延安叛逃出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终于,他等到一个最适当的机会:清明祭祖。

 

数千年来,每到清明前后,海内外华人都要来这里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以纪念炎黄子孙的始祖。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情绪高涨,祭祀活动增添了一层政治色彩。国共两党商定,每年清明节由双方代表一起到黄帝陵扫墓,以此向国人昭示国共合作、团结御侮的决心。 


1937年,中共派往扫墓的代表是周恩来和叶剑英。1938年4月4日是清明节。据闻,国民党方面将派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蒋鼎文出席,按照惯例,中共方面也要派相应级别的官员前往共同主持仪式。张国焘认为这是金蝉脱壳的绝好机会。 


4月1日,张国焘上门求见毛泽东,要求去黄帝陵扫墓,说这有利于统战工作。 

  

“你去干什么?”毛泽东摇着头说,“轩辕黄帝又不是共产党,我们也不必过分地去崇拜他。若是为了搞统一战线工作的话,边区政府派一个秘书就行了。” 


张国焘坚持要去,列举理由说:“去年是恩来、剑英同志去的,今年级别不能低于去年,而且国民党方面派出的代表也有很高级别,我们不能派一个秘书去应付,以免授人话柄。” 


毛泽东被他纠缠不过,让了一步:“好吧!你去扫完墓就立即回来。” 


张国焘满口答应:“好,我很快就回来。” 


凭直觉,毛泽东感到张国焘可能有鬼,专门叮嘱张国焘的警卫员张海:“你陪张主席去,一是要保证安全,二是扫完墓就立即回来。” 


第二天,张国焘带着警卫员张海、陆秘书和一个警卫班乘坐一辆大卡车从延安出发。临行前,他对送行的杨子烈、张海威没有透露半点口风。张国焘一行经甘泉、鹿县、洛川,于4月3日赶至陕甘宁边区南面的中部县。 


4月4日,蒋鼎文与张国焘代表国共两党共同主持祭祀活动。祭陵礼毕,各方人士相互道别,纷纷驱车离开。张国焘对陆秘书和警卫班说:“你们先坐卡车回延安吧!我还要到西安办事处,有事找林伯渠商量……” 


站在一旁的张海急了:“毛主席不是说了,叫你扫完墓就回延安吗?” 

  

张国焘默着脸,不予答理,一个转身,钻进了等在前面的蒋鼎文的小轿车。小轿车引擎早就发动了,张国焘一进去,车就风驰电掣般地开走了,连多说一句话的时间也没给。 


林伯渠得知张国焘到了西安,打电话、派人要他搬到八路军办事处来住,他一口拒绝,根本不跟林伯渠打交面。在西安,张国焘与胡宗南等国民党高级官员频繁见面、谈话,提出要赴武汉去见蒋介石,还商量好了到武汉的行程和线路。 


林伯渠马上将这一情况电告给党中央。毛泽东回电,指示林伯渠打电报给周恩来,告诉有关张国焘去武汉的车次、时间。同时,中央致电设在武汉的长江局,命令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截住张国焘。 


4月8日清晨,汉口日租界大石洋行八十九号。长江局收到中央和林伯渠的电报,长江局书记王明、副书记周恩来、常委博古非常震惊。上午,周恩来派人把李克农(长江局秘书长、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主任)、童小鹏(长江局机要科长)、邱南章(中共代表团交际科长)、吴志坚(周恩来副官)叫到办公室,问:“你们谁认识张国焘?” 


邱南章回答:“我认识他。”邱南章先后见过张国焘三次面。 

  

“那好。”周恩来脸色严峻地说,“现在张国焘从延安经西安逃跑,就要到武汉了,你们坐上两辆小汽车到大智门火车站去截住他。你们对他说,我请他到中共代表团及八路军办事处来住。估计他不会来,那就在外面找个地方住下来也可以,你们要紧紧跟住他,听候党中央对他的处理。” 


从西安到武汉的火车每天只有一趟,到站时间为晚上7点。李克农一行早早地来到车站守候。他们四人分作两拨,邱南章、吴志坚身穿八路军军服,挂武装带,佩带手枪;李克农、童小鹏则身穿便服。到了车站,吴志坚问:“我还没有见过大名鼎鼎的张国焘,他长什么样?” 


邱南章说:“肥头大耳,身材高大,背稍驼,说话蛮慢,带江西口音。” 


按照这些特征,李克农等人睁大眼睛盯着下车旅客,直到站台上人走光,也没有看见张国焘的人影。

 


第一次(8日),扑空。第二次(9日),也扑了空。第三次(10日),还是没有接到人。

 

事不过三,还去不去接?李克农请示周恩来。 


“去接,接到为止。”周恩来、李克农都是中共情报工作的领导人,他们分析:之所以连续三次扑空,可能是张国焘与国民党特务中途临时变换了车次。 


第四天下午,李克农说:“再去接一次,一定要把他接回来。”他们又提前来到车站,守候、接车、找人,仍然不见踪影。 


李克农带着邱南章、吴志坚一节节车厢地找,终于在尾部车厢看到张国焘。

 

张国焘被“请”下火车,但执意不肯到办事处去。于是,李克农安排邱南章、吴志坚陪张国焘在江汉路找了一家小旅馆,临时住宿,自己和童小鹏等回到办事处,向长江局领导汇报。 


当晚,王明、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博古、李克农等长江局负责人都赶至小旅馆。张国焘强装正经,说自己这次到武汉来是为了在保持独立性的前提下与国民党谈判解决党派问题,说陕甘宁边区处境堪忧,发展前途有限,正所谓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等等。 


这些措辞纯属借口。周恩来等人没有上当,而是集中批评他私自出走的错误行为。于是张国焘又大发牢骚,说中央对他批评和处理太过分,让他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不公道。 


据邱南章回忆,长江局领导人谈话内容如下:

 

周恩来:你对所犯错误的严重性,难道如今还没有点认识吗?你几乎毁灭了红军,毁灭了党。中央对你的批评和处理有什么不对!你若有意见可以向中央提出来嘛!为什么背着中央自由行动?你到了西安,不到我们办事处来住,不和林老联系,你就和蒋鼎文来往,你住进他们的招待所,还在他们的护送下到武汉。来到武汉又不到办事处,你这种行为对吗?你这不是错上加错吗?你还有什么组织纪律? 


董必武:你是一个较早的党员,是党的领导人之一,你还不知道你犯过多少错误?如“左”、右倾错误,军阀主义错误,分裂党、分裂军队的错误,你认为这些错还小吗?大家为了帮助你改正错误,又有什么不好呢?你还向谁大发牢骚呢? 


叶剑英:你在鄂豫皖发展这么大块地方不是丢了吗?到四川不又是发展了大块地区后又丢了吗?你还有什么可说呢?你的错误难道和你的领导作风无关吗?只能从中吸取教训嘛!不能再错上加错,你还在主观上认为自己高明。 


李克农:你是个聪明人,你背着党的领导,背着毛主席擅自跑到西安,又在人家便衣的护送下来武汉,你还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你还不愿意住到办事处来,你知道自己站在什么位置上去了?你的行为对头吗? 


博古:张国焘,你自己犯错误了,光靠人家帮助是不够的,自己应该认真改正所犯的错误才是,而你对党和同志们给你的帮助还发牢骚,对大家表示不满意,这种态度对头吗?为什么你到了武汉连自己的家门也不进呢? 

 

谈话一直持续到凌晨两点钟。在长达数小时的谈话过程中,他不停地长吁短叹。 


临到末了,周恩来说:“你不辞而别,应该向中央承认错误,询问中央对你今后工作的指示。”


张国焘想了想,提笔写下一页简短的电文,请长江局转呈中央:


毛、洛: 

  

弟于今晚抵汉。不告而去,歉甚。希望能在汉派些工作。 

  

国焘 


回到办事处,长江局即以陈绍禹(王明)、周恩来、博古、凯丰(何克全)的名义致电中央,通报张国焘抵汉情形,请示“对张国焘问题如何处理”。 


在延安的中央政治局委员毛泽东、张闻天、康生、陈云、刘少奇在讨论时,一致认为,从种种迹象看,张国焘此次出走是有计划的,而且已经与国民党方面取得了联系,达成默契,因此回头的可能性较小,但是,为了做到仁至义尽,中央集体发出了挽留电,希望能在悬崖边上阻止他坠落: 


国焘同志: 


我兄去后,甚以为念。当此民族危艰,我党内部尤应团结一致,为全党全民模范,方能团结全国,挽救危亡。我兄爱党爱国,当能明察及此。政府工作重要,尚望早日归来,不胜企盼。 


弟    毛泽东、洛甫、康生、陈云、刘少奇 


4月13日,周恩来拿着毛泽东等人的电报来到小旅馆,劝他听从中央书记处的指示,早日回延安履行公职,最起码也要先搬到办事处去住,一切事情都可以当面商量。 


“我现在感觉消极,请允许回江西老家做老百姓,从此再也不过问政治。”张国焘一副心灰意冷的样子。 


鉴于这种情况,中共中央、长江局决定给张国焘几天时间,让他冷静下来,理智地选择何去何从。 

  

二 

   

张国焘面谒蒋介石说的第一句话是:“兄弟在外,糊涂多年!”周恩来愤怒地插话:“你糊涂,我不糊涂!”在回党工作、请长假休息和自动脱党三种抉择面前,张国焘选择了下下策。


在武汉期间,张国焘狂躁得像笼中的狮子,急于破槛而出,可是又被枷锁套住,动弹不得。这枷锁就是邱南章、吴志坚两位副官,他们如声随响、如影随形的粘住张国焘,食同桌,行同车,寝同室,寸步不离,搅得张国焘烦躁不安。

 

邱南章、吴志坚原本是周恩来的副官。张国焘到汉后,周恩来交待他俩:“张副主席到哪里你们跟到哪里,看他要去些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我们办事处他不去就不去吧,让你们两个人给他值班,好好保护他。” 


张国焘被邱、吴缠得无法与国民党方面联系,恼火地质问:“你们老跟着我干什么?” 


邱南章不卑不亢地回答:“是周副主席派我们保护你的,你是我们边区政府的副主席嘛。” 


4月14日,王明、周恩来、博古、李克农再次到旅馆劝说张国焘搬到办事处去住,张国焘坚决不肯。李克农采取霸王硬上弓的办法,连劝带拖把张国焘推上汽车,拉回办事处。 


住进办事处后,张国焘哭丧着脸,整天愁容满面,唉声叹气。他在给江西老家的信中写道:“国民党没法救中国,共产党更没有办法。”又说自己现在度日如年,可能命不久矣。

 

张国焘不甘心受困,每天找借口出去会客。他连日拜访国民党要人陈立夫、周佛海,后来又与武汉市警察局长、萍乡老乡蔡孟贤碰面,并通过他约军统特务头子戴笠面谈。 


这期间,张国焘还几次提出要见蒋介石,汇报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工作。4月16日上午,周恩来领着张国焘来到蒋介石设在武昌的主席官邸。 


蒋介石还不知道张国焘葫芦里究竟装的是什么药,又碍于周恩来在场,见面后淡淡地说:“辛苦了。” 


张国焘开口便说:“兄弟在外,糊涂多年。”摆出一副认罪忏悔的姿态。 


周恩来愤怒地插话:“你糊涂,我不糊涂。共产党人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干革命是在世界有名的。” 


蒋介石、张国焘面面相觑,不好深谈,应付了几句,便结束了会谈。 


回来的路上,张国焘、周恩来都面色不悦。渡江到江汉关码头时,周恩来与一位朋友相遇,驻足交谈,张国焘趁其不备,竟然“抽身疾驰而逃”,周恩来好不容易才追上他劝回办事处。

 

回办事处后,周恩来严厉地批评了张国焘刚才奴颜婢膝的态度,张国焘面红耳赤,无言以对。下午,他以配眼镜、看牙齿为借口又要出门,上街后没有目标地到处乱窜,从汉口转到武昌,然后又从武昌回到汉口,再也不肯回办事处了。两位副官没法,只好在汉口中山路太平洋旅馆安顿下来,邱南章守着,让吴志坚赶回办事处报告。 


17日,王明,周恩来、博古商量,认为张国焘政治观点极度悲观,个人行为又如此反复,一味迁就恐怕不是办法。于是,请示中央后,正式与张国焘谈判,提出三种办法供他挑选: 


第一,改正错误,回党工作,这是党所期望的;

第二,向党请假,暂休息一个时期;

第三,自动声明脱党,党宣布开除其党籍。 


张国焘略加思索,说:“回党工作,这已经不可能了。我可以在第二、第三条中考虑。请给我两天的时间,我要闭门思考,然后再答复你们。” 


其实这时张国焘早已打定主意,所谓闭门思考只不过是为再次行使“金蝉脱壳”争取时间。他送走王明等人后,立即打电话与戴笠通话,表示要投靠国民党,随后又约胡宗南司令部驻汉口办事处处长谈话。 


约摸一个小时之后,发生了惊人一幕。当事人邱南章事后回忆道: 

  

4月17日晚11点前后,胡宗南第八战区司令部的一伙特务开着两辆汽车停在张住的太平洋饭店楼下,几个人冲到二楼。这时负责跟着张国焘的只有我一人,吴志坚同志有事出去了。几个便衣进房来二话不说把我死死抱住,其他几个特务抢走了张国焘。我一面挣脱一面喊道:“你们要干什么?为什么抢走我们的张副主席,我要向你们的上面去抗议!”有一个家伙歪着脑袋得意洋洋地说:“上面,就是受上面的指令干的。”然后特务们把张国焘接上汽车吹了声口哨,从江汉关轮渡到武昌去了。我回到房间看见桌子上留有一张给周恩来同志的纸条,上面写的是:“兄弟已决定采取第三条办法,我已移寓别处,请不必派人去找。至要。”


邱南章拿着纸条赶回长江局汇报事情经过。王明、周恩来、博古、董必武、李克农听了十分平静。周恩来说:“张国焘不肯改悔,会走这条路的。” 


4月18日凌晨,王明、周恩来、秦邦宪向中央报告张国焘脱党事由,提出两条建议: 


(1)发表下列的开除决定,宜于极端迅速向党内军内进行张国焘私逃脱党的解释,但绝不应因此提起所谓一、四方面军问题,而应当用开除国焘机会加紧党与军队中的团结。 


(2)安抚国焘接近的干部,甚至对其妻儿勿使他们不安心,以观张之究竟。 


同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开除张国焘党籍的决定》。决定全文如下: 


张国焘已于四月十七日在武汉自行脱党。查张国焘历年来在党内所犯错误极多,造成许多罪恶。其最著者为一九三五年进行公开的反党反中央的斗争,并自立为伪中央,破坏党的统一,破坏革命纪律,给中国革命以很多损失。在中央发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路线后,他始终表示不满与怀疑。西安事变时,他主张采取内战方针,怀疑中央的和平方针。此次不经中央许可私自离开工作,跑到武汉,对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路线表示不信任,对中国革命的光明前途表示绝望,并进行破坏全国抗日团结与全党团结的各种活动。虽经中央采取各种方法促其觉悟回党工作,但他仍毫无改悔,最后竟以书面表明自行脱党。张国焘这种行为当然不是偶然的,这是张国焘历来机会主义错误的最后发展及其必然结果。中共中央为巩固党内铁的纪律,特决定开除其党籍,并予以公布。


即使是已经作出了开除张国焘党籍的决定,中共中央继续贯彻宽大与仁至义尽的精神,没有即时公布,而是宽延了五天时间,希望张国焘在脱党之后或许有所变化。

 

在这五天里,周恩来派邱南章先后两次找到张国焘。 


第一次是在4月18日。邱南章来到驻武昌的胡宗南司令部,一进门就瞟见张国焘坐在里面的东房内。岗哨面目狰狞,不让进去,说:“这里没有张国焘。”邱南章递上中共代表团交际科长的名片,用手指着东房说:“喏,张副主席不是坐在里面吗?”说完便闯了进去。


张国焘有些难为情的样子,抬起眼皮看了邱南章一眼,问:“你来干什么?” 


邱南章回答:“周恩来同志派我来看你。” 


张国焘一挥手:“不用看了。”说完,便不再搭理。 


第二次是4月20日。邱南章给张国焘送去他没有来得及带走的毛毯和其他行李,同时看看他还有什么话要说。张国焘正在写东西,好像心情烦闷,什么话都没有说。 


两次接触,张国焘都没有反应,只是托国民党那边传信,要警卫员张海跟他去。周恩来专门征询张海意见。张海表示坚决不去,要求长江局尽快送他回延安。这件事给周恩来深刻的印象,他几次深有感触地说:“张国焘叛逃,连一个勤务员也没有带走。” 

   

中央 周恩来 周恩来说 张国焘 没有 邱南章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