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村发现 143期:新田李仟二村


打开新田县的地图,细细一翻,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里很多的村庄名字都是用的人名,比如骆铭孙、骆伯二、夏千七、乐大晚、陈维新……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是新田县金盆镇李仟二村。


李仟二村始建于元朝天历年间,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中的李氏宗祠是湖南祠堂建筑的典范,李魁甲大屋是清代湘南最具典型意义的大屋,具有很高的研究和艺术价值。


村前的这个祠堂规模不算大,但形制保留是最完整的。平时我们看见的祠堂很少有保留外面照墙的,这座不但有照墙还有两侧的朝门。这让我们能完整地了解湘南祠堂建筑。


这是祠堂的照墙,站在下面只觉得高大巍峨。


祠堂两边的封火墙上那个大大的红色圆形就像一轮红日高挂天空。


墙檐下的灰塑和彩绘非常精美。



进入朝门我拍了个全景。



这里墙上镶嵌着好几块石碑。


这块碑叫《祠堂书塾碑记》,上面纪录的是当年出资建祠堂和私塾的捐资人信息。第一行是“李公千一郎捐钱四两正”,第二行是“李公千二郎捐钱四两正”。


看到这里就需要介绍一下李仟二村的历史,这个李姓村落的始祖天旺郎清代由嘉禾大塘头迁新邑,生二子,长子十富离故土择新田县十字乡李禄村定居。,次子十贵居守父业。十富生二子,长子百祯居守父业,次子百一择岳父陈八三郎所居地创宏基,道光十年(1820年)定村名富溪村。百一生五子,长子千一,次子千二,三子千三,四子千四,五子千五,然而兄弟散居,千三随母定居新田金陵乡千马坪,千四立业于祁阳牛头湾定居,千五开基业于宁远县枫坝洞定居。千一,千二承父业,千一让千二立门户,因此现定村名李千二村。百一郎立基业后,有三品官员一个,清道光时期有庠生三个。道光十三年(1823年),李魁甲揖献了嘉禾县五拱桥和桂阳七拱桥各一拱的经费。李魁甲四子李世荣曾当过新田县文庙兴建会首。


在《祠堂书塾碑记》下方的这块石碑上洋洋洒洒写着由李魁甲写的一篇文章。


由于本人古文水平有限,识字断句存在很多错误,请各位老师留言指正!下面根据自己的猜测抄录了这块碑的原文:

“陇西为千古奇人杰士钟毓之郡。余族自明而清卜居于此,类皆安于异陋,无以大光辉俎豆陶。育人才之思()自我辈嗣绪成模,始足以任之,由是细阅地势,自九嶷蜿蜒以来,委蛇数百里,扶舆磅礴之气,()积而心发其奇旷览之顷,山环水绕万泉森列凝结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踊跃之俦而开千百世兴贤育才之所哉,兹幸。”这一段应该是李氏对这个村风水的判断,认定这里将来会出人才。


下一段:“圣天子在上,鱼兆兴歌僻陋之处,思欲以报圣明。余族可歌以外之故,壬寅冬而书熟成,癸卯春而宗祠就。见巍峨栋宇爽塏疎明壮丽仿佛乎寝庙以后岁时伏腊之饮蜡于此者,必曰“此皆焦心劳思躬饿胼胝之所成也!”禴祀蒸尝之际,益思有以重之见,规方数亩,蔽离天日,轮奂依稀乎鹿洞,以后龙蟠凤逸之潜修于此者必曰:“此皆沐风栉雨,耰锹()()之所致也!”羽仪朝廷之士益思有以奋之,触类思不一足。余知宇祠孝享祀典隆则绳祖者绵绵,鼎甲昭穆序则荣宗者代代。春魁即书塾砥砺才人则诗韵铿锵,购弦歌供奉学士则文章美丽共标、花萼相辉,岂徒宏厂以演俳优华美,以搏游观已哉。当此之时,燕翼贻谋,非笃我()胤,光前裕后即以安我光灵,礼义明而尊旦别,则斯堂所係非浅,斯堂之余庆无穷,且继起之肄()于书塾者悉动,雾豹溟鸿之薦,群()杨雄孟轲之风,宁不兴清庙明堂医董帷马帐后先辉映者()因即一时,为陇西之吐气者勒渚贞珉,有以垂芳名于千古,是为序。——后学增生员李魁甲撰并书“


从文章的内容和工整的楷书字体来看,这位李魁甲是个饱读诗书的知识分子。”后学“的意思是后进的学者或读书人,常用作谦辞。而什么叫”增生员“呢?以县学为例,洪武间规定县学生员二十人(即是学生又有员额限制,所以叫生员)。这二十名生员是由童生经过层层考试选拔进县学的,他们可以享受不服兵役、徭役的特权,可以不受笞刑,不受刑讯逼供,吃国家皇粮,叫廪膳生员,省称廪生(廪即米仓)。 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读书的人越来越多,要求进学的就越来越多。于是国家又在定额之外增广生员人数。到宣德以后又确定了增广的数额:两京府学增六十人,在外府学增四十人,州学增三十人,县学增二十人。这些增广的生员出现以后,为与初设的食廪生员相区别,于是称原设生员为廪膳生员,称增广者为增广生员,省称增生。



这是《云龙山香田记》,刻于道光六年(1826年)。



这是《革故鼎新》碑。


祠堂里的古戏台是目前我所见最为完整的戏台,戏台上突出的“双龙戏珠”腾云驾雾,活灵活现。整个雕刻图案保持完好,龙鳞、龙须、龙眼都清晰可见,其精密程度堪称空前。



正面来看可能没有立体感,换个角度来看,就完全不一样了!


卷檐下彩画着一些戏剧人物。


檐角处的雕花板也是精美异常。



戏台上背景板也是彩绘人物。


戏台顶上的四方藻井是原始的扩音器。


祠堂享堂高大庄重。


连这个梁托都是立体雕的凤凰。


两侧木制厢房。


同样用了鳌鱼和梅花鹿作为梁托。


这是祠堂里的石水缸,应该是用作储水防火之用。


李仟二村的整体布局比较奇特,不像湘南的很多村落房子都有大致相同的朝向,这里房子朝向不太一致,所以在村里走的时候容易搞不清方向。幸亏有卫星地图的帮助,不然会迷路。


村子里很多老房子已经无人居住,巷道里也是杂草丛生。青石板路弯弯曲曲,残墙断瓦看着让人揪心不已。




但是这里的门头和窗头都做得非常精致,灰塑上加彩绘,花鸟鱼虫、龙凤狮子都有立体感,栩栩如生。


这是一个三进三横的大院落,这里就是李魁甲大屋。一个雕梁画栋的院落,从大门、客厅、窗户、墙楣都是精致的灰塑,高耸的门楼、门楣上的灰塑浮雕,构筑成古村一道风景。


跟祠堂一样,大屋前也有一圈照墙,左右两个朝门。这堵墙的大部分是用大块青石构筑,非常结实。


左边朝门是牌坊式门楼,正中匾额上书“长发其祥”。


檐下有几个灰塑人物,可能是八仙。


右边的朝门则简单得多。



进入朝门就是一块小坪。


照墙上做了一个牌坊,匾上的字“天降XX”,后面两个字已经看不清了。


但檐下的花鸟做得异常精美!


连一根根树枝都是立体造型。湖南灰塑专家@济癫千石 告诉我“这种做法叫镂空塑,这是过去主家有经济实力,讲排场,不惜匠人的工,只要怎么好,巧,艺细,工多就有面子,甚至主家与他圈子里的人斗富!加上过去的匠人也讲研手艺名声,在工薪待遇无忧的情况下静下心只看怎么做得好看,显手艺!不问千日工,只问何人做!”



大厅的正门也是牌楼式。



正中有“奎壁联辉”四个大字。


据说这四个字源自清代诗人吕成家的一首诗。

遥瞻奎壁应天文,一带联辉岛屿分。 

港有藏珠同焕烂,澳还韫玉共缤纷。 

依稀斗柄移芳甸,彷佛星垣接瑞云。 

形势漫论相仿处,地灵人杰正堪云。

奎壁比喻文苑也指有文化的家庭。


门框上的石雕是“天官赐福”和“一品当朝”也很漂亮。

新田县 清代 灰塑 生员 祠堂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