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身边典型 做时代先锋】教练员李琰:改写中国短道速滑历史的女强人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龙江体育


改写中国短道速滑历史的女强人

——记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


李  琰


    李琰,1966年9月18日,出生在黑龙江省宝泉岭农场。12岁进入少体校接受正规训练,几年后因成绩突出被选入牡丹江体工队。1984年,在一次比赛中,左腿膝关节肌肉全部断裂。短短一年,这位当时年仅十八岁的小姑娘奇迹般重返冰场。1987年入选国家集训队。同年参加世界锦标赛,夺得全能第十五名。1988年,在卡尔加里冬奥会短道速滑表演项目中获得女子1000米金牌和500米、1500米铜牌,并创造1000米和1500米两项世界新纪录。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奥会获得女子500米短道速滑银牌,这是中国短道速滑第一枚冬奥会奖牌。

    1994年至1998 年就读于东北财经大学国际金融专业。1999年赴斯洛伐克执教短道速滑队,一年时间里,斯洛伐克队在欧洲锦标赛上取得两项单项第四,一项全能第六,在欧洲引起了轰动。

    2003年赴美国担任国家队教练,2006年美国名将阿波罗打破韩国队垄断,获得男子短道速滑500米金牌。2006 年带领美国短道速滑队参加都灵冬奥会,队员阿波罗获得男子短道速滑500米金牌。回国后,担任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在亚冬会和世锦赛以及冬奥会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王濛夺得短道速滑500米冠军,这也是中国第一个在冬奥会上成功卫冕的冠军。王濛还获得1000米冠军,周洋夺得短道速滑1500米冠军,打破了韩国短道速滑在这个项目上的垄断,成为首位在冬奥会该项目上夺得金牌的非韩国选手。由王濛、周洋、张会和孙琳琳组成的中国女队以4分06秒610的成绩获得3000米接力金牌,这枚金牌不但打破了韩国队接力项目连续四届冬奥会的垄断,同时也是中国代表团在冬奥会历史上首枚团体金牌。这样,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包揽了四个项目所有金牌,创造了冬奥会的纪录。王濛也成为冬奥会史上三次夺冠的第一人。

    2010年5月16日,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宣布正式与李琰续约。这位有着中国国籍、美国绿卡,外表柔弱、内心坚强的女人指挥弟子们夺得温哥华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金牌,成为中国队历史上最成功的教练,实现了她人生的第二次伟大跨越。从2006年的都灵到2010年的温哥华,从美国到中国,从男队到女队……李琰的一段奇妙的人生历程中散发着“英雄主义优雅气质”。


她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在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位于美国科罗拉多的家里,墙上挂着一张大照片,那是她和美国冬奥会冠军阿波罗的合影,那时她担任着美国队的主教练 ;在她北京首都体育馆的宿舍墙面上,有一张她和奥运冠军王濛的合影。阿波罗和王濛同被世界短道速滑界称为“天才”,也同样性格张扬地在李琰执教自己之初公开反对过她,但最终他们都和李琰成为了最好的朋友。

    李琰,我国首位冬奥会短道速滑表演项目冠军。曾任斯洛伐克、美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现任中国队主教练。她以自己的敬业、刻苦、钻研,成为当今世界短道界公认的优秀教练之一,而她在中国短道速滑在都灵冬奥会结束后处于低谷的情况下,奇迹般地完成了中国队的复兴,所有这一切注定李琰都会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因热爱所以全情投入

    1988年,未满20岁的李琰参加了加拿大卡尔加里冬奥会短道速滑比赛,并在1000米比赛中获得金牌,遗憾的是当时短道速滑还没有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否则,李琰将成为中国冬奥会第一枚金牌得主。1992年的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上,李琰在自己并不擅长的女子 500米项目上夺得一枚银牌,此后她便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退役之后的李琰到大连理工大学读书,四年的学业完成后,她在大连市税务局得到了一份非常安定又令人羡慕的工作。但是,一切却在2001年都改变了。“我接到了国家体育总局的电话,问我愿不愿意去斯洛伐克担任短道速滑队的教练。几乎没有太多的犹豫,我就同意了。正是这个机会,让我真正感觉到,我心中一直有个隐约的渴望,学习和工作并没有让我真正和冰雪绝缘!”李琰说。

    现在回忆起自己在斯洛伐克的日子,李琰的言语中还能让人感到一种孤独。那时斯洛伐克的短道速滑队基本是一片空白,从来没有当过教练的她,也只能边教边学习。李琰说:“那时我住在当地的一家星级酒店里,那是一座不大的欧洲城市,没有什么朋友,又远离家人,没事的时候,我会去市中心散步。现在我回到那里,有人还认识我,会热情地和我打招呼。”

    一年以后,斯洛伐克队在欧锦赛上夺得一个全能第六、两个单项第四名。李琰还带领一名队员获得盐湖城冬奥会的参赛资格,为斯洛伐克队实现了零突破,该国总统的接见成为李琰执教生涯的第一个成功佐证。此时,美国队向她投来橄榄枝,她的事业也因此迎来了一个重大机遇。


用能力感动冬奥冠军

    2003年开始执教美国队时的李琰并不强势,她只执教过斯洛伐克这样一支弱队,但美国队却拥有阿波罗这样一位短道速滑奇才,在盐湖城冬奥会上,阿波罗刚刚获得了冬奥会的金牌。李琰清楚地记得自己当初刚到美国队的那天,一位黑人运动员跟她打招呼,她全都没听懂。“当时我就在心里嘀咕,他说的是英语吗?”

    不过比对环境更不适应的,还是来自队员的阻力。阿波罗从一开始就非常抵触这位来自中国的女教练,他甚至认为这个中国人是不可能教好自己的。于是,他在训练中不停地给李琰找麻烦,希望赶走这位中国教练。这一切反而激发了李琰的斗志,身处美国国家队训练基地的她,每天不停地通过听各种学科最优秀专家课程,来充实自己。她说:“在美国,我彻底完成了自己执教生涯的一次升华。”

    “阿波罗对我不服气,但我却在训练中一点点让他感受到,我的训练能够让他提高,能够让他越来越强。在这个过程中,我能感觉到他的变化,他开始不再那么抵触,而且逐渐服从我的训练安排。”一年之后,阿波罗的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李琰终于被他认同了,阿波罗在那个新年和父亲,特意到了李琰的家里,感谢她的工作。他还专门送给李琰一张大照片,这张照片直到今天,仍然挂在李琰科罗拉多家中的墙上。

    2006年都灵冬奥会,李琰率领美国队打了一场漂亮仗:阿波罗夺得1金1铜、美国男队获得接力铜牌,女队成绩也有所提高。摄像记者让全世界看到了令任何一名教练足以骄傲的一幕:阿波罗在夺得男子500米金牌后冲向场边,热情拥抱自己的教练。“当时他和我的拥抱,是对我那几年执教生涯的最大肯定,这个拥抱里包含了一切,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李琰回忆说。


听祖国召唤辞职回国

    2006年5月25日,一场小雨让北京的气温有所下降,街上的行人也加穿了外衣。不过,李琰却一身短打扮现身北京首都体育馆,七分裤、粉红色T恤,妩媚且干练。在接到回国的邀请后,李琰谢绝了美国队的极力挽留,从辞职到回国,这中间只用了一周时间。

    其实,李琰当时也有太多的不舍,丈夫刚刚在美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小女儿还不满两岁,两人刚刚在美国买了温馨漂亮的大房子,选择回国就意味着新一轮的分离。“我丈夫开玩笑地说,‘我怎么老是追不上你的脚步啊!我好不容易到了欧洲,你去了美国;我追到美国,刚刚安定下来,有工作,有房子,你又回国了’。”不过,善解人意的丈夫最终还是支持了妻子的决定。

    而美国短道速滑队的队员们,更是让李琰割舍不下。“我把辞职报告交给美国队 30 秒后,阿波罗就给我打来了电话,他当时的语气很激动,问我为什么要去中国,我特别注意到,他当时没有问我为什么要回中国,很显然,他已经把我当作他的亲人了。在此之后,美国队的每个队员都给我来了电话,或者发了电子邮件,他们都舍不得我离开。当时,我的心里也很矛盾,我甚至希望自己能一分为二,但我知道我必须做出选择,这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步。”

    都灵冬奥会后的中国短道速滑队,形势并不乐观,冬奥会上 8 枚金牌,中国队只有王濛在女子500米上占据绝对优势,对手韩国队却实力雄厚,在都灵冬奥会上一举取得六枚金牌,只有两枚金牌旁落,一枚归属中国王濛,一枚被李琰带领的阿波罗摘得。如此困境下,李琰选择回归,除骨子里喜欢挑战的性格外,她还希望能用四年的时间,带领中国队重新回到巅峰。“在祖国需要我的时候,我肯定会义无反顾。”


由“发难”到师徒情深

    2007年初,李琰首次率领中国队参加国际大赛——长春亚冬会。那次比赛,中国队成绩开始出现回升,在同韩国队的较量中,中国队竟然拿到4枚金牌。不过,赛后,已经成为冬奥冠军的全队领军人物王濛却突然发难,要求退出国家队。

    “在美国的时候,也听说过80后,但没想过自己面对他们的时候,还真是有点没办法。”李琰没有想过就连她时不时蹦出来的英文都会遭到这些孩子的反感。她听说有队员在私下里议论:难道她不是中国人吗?连中国话都不会好好说,上课的时候还冒英文!首体公寓,那个二十平方米的屋子,每天晚上训练结束之后是李琰一个人的空间,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李琰说她哭过不止一次,但是她想改变这支队伍的想法一直都没有变过。

    2006年7月,李琰把周洋、刘秋宏、张会、赵楠楠几个年轻的女孩带进了国家队的大门。“都说中国短道最辉煌的是1998年到2002年那段时间,因为大杨扬、小杨阳、王春露和孙丹丹的实力都是可以挑大梁的,在比赛中配合和默契都很好。王濛很好,但是需要有人跟她配合,她才会更好。”

    李琰的一视同仁,却被王濛误解成了“偏心”。“我觉得她对那几个小队员比对我上心,心里肯定不舒服,因为我就觉得我是最好的,我需要得到最好的训练”。“从进入国家队以来,王濛从来都是教练的“心肝儿”,被重视惯了,突然把她和别人摆在同样的位置,自然会产生失落感和排斥心理。“那时候我和我们教练都在一定高度了吧?我是冬奥会冠军,李老师也培养出过冬奥会冠军,我觉得自己那时候可能有点飘吧?那时候我和她谁都不能说服谁。”王濛如此回忆自己当时冲动的原因。

    这件事情之后,李琰和王濛都成长了许多,一方面李琰明白了她不光要带这支队伍训练,还要学会如何跟队员相处;另一方面,王濛也明白了即使她是冬奥会冠军,是这支队伍的主心骨,她仍然要服从队伍的管理。2008年赛季刚刚开始,王濛受到腰伤困扰的那段时间,李琰给她开了不少绿灯。“她跟我说,今天你已经练到了,可以休息了。你知道当着国家队那么多人的面给你一个人便利,挺有面子的,而且她那么一说我就更想练了。”

    李琰说:“我的年龄都快可以当她妈妈了,她毕竟还是个孩子。”李琰让王濛渐渐明白她们都有着同样一个梦想。王濛曾经在失去都灵冬奥会接力金牌之后,斩钉截铁地说过:“四年后,我一定要把这块金牌挂在中国女队队员的脖子上,我自己的脖子上,因为只有接力拿了金牌,才能证明你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强的队伍。”


(王濛夺冠后“跪谢”李琰)

“还得接着当后妈”

    2010年5月16日,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与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续约。立下赫赫战功的李琰是众望所归的主教练第一人选,中心多次和李琰沟通表达了希望她留任的愿望,李琰也明确回应:只要国家需要,她愿意留任。

    在其四年任期内,中国短道速滑队10次刷新世界纪录,29次赢得世界冠军,4次获得冬奥会冠军。该中心主任赵英刚透露,冬奥会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爱岗敬业、与队员结下深厚情谊、独特的执教经验优势以及浓浓的中国情是促成李琰续约的五大原因。对于李琰与家人长期分居两地,赵英刚也表示,将为李琰的女儿安排合适的学校就读,也会为她和家人团聚创造满意的居住条件。

    一身合体的职业套裙,精致淡雅的妆容,李琰的笑容依旧亲切。“还得接着当后妈,这个脾气我可没法改呀。”李琰笑着说。

    面对新挑战带来的压力,李琰却很平静,“面对现实,从实际出发,就不会有超过自己承受不了的压力。从现在队伍的能力方面来看,我们队要打索契冬奥会肯定不够,选材、育材、成材,才能最后拿到成绩,我希望带着队伍按照这四个步骤,一步一步走。”

    对于她来说,一家团圆最感欣慰。女儿同意回国上学,丈夫考虑将美国的生意出手,愿意回到国内做李琰的坚强后盾。说起女儿贝拉,李琰的眼中透着温柔,“为了和我在一起,支持我的工作,贝拉同意回国。她甚至还问能不能在我的办公室长期住?他们真的让我非常感动。”

    对于那些跟着她的老队员,李琰动情地说,“很高兴能够和大家在一起继续战斗。”说起爱徒王濛,李琰直言,“她多次表示愿意继续战斗,我相信她有能力,也会竭力帮助她延长运动青春。”而对于李琰的续约,王濛表示,“这是好事,大好事。相信接下来我们会做得比之前还要好。”


(图片来源:百度、悟空问答、新华社)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