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队的夏天”竟没有万能青年旅店、草东没有派对、丢火车?不如看这本书去了解他们

这个夏天,有一个节目刚一上线便引起了乐迷们的关注,它叫《乐队的夏天》,有人希望这个节目能把“乐队的春天”带回来。节目的主体来自国内的31支乐队,他们将在这个夏天,选出中国乐队的HOT5。


面孔乐队、新裤子乐队、痛仰乐队、反光镜乐队、茶凉粉、旺福乐队、旅行团乐队、盘尼西林、青年小伙子、皇后皮箱、熊猫眼乐队......音乐风格遍布朋克、流行摇滚、复古迷幻摇滚、金属、说唱金属、Funk…摇滚老炮和新生代乐手同聚一堂,各种现代音乐的风格彼此碰撞。


只是看完这个阵容,总觉得好像缺少了一点什么。比如,总是在各大音乐节压轴的万能青年旅店好像没来?又比如,总是在livehouse一票难求的草东没有派对也没来?而今天在我们要聊起的这本书《一尘半梦》里,我们不仅能看到万能青年旅店、草东没有派对,还有丢火车、苏阳乐队。通过作者梦醒用更贴近乐队的创作意图和背后故事的细腻笔触,试图为我们描摹一个中国乐队的生动群像。




内文摘选/试读



1


万能青年旅店


秦皇岛 万能青年旅店 - 万能青年旅店 同名专辑

在万能青年旅店乐队的现场,主唱“二千”和我想象的一样,非常安静,不爱讲话也不喜欢制造气氛,很认真地唱歌,在曲目的选择上也丝毫没有迎合歌迷的意思,有几首甚至是纯solo(独奏),一句歌词也没唱。


而当《秦皇岛》的旋律又在舞台上响起时,感觉一瞬间很多东西涌现在心里。 时代在向前,但似乎有些东西是停滞不前的,或者说有些矛盾和问题似乎一直存在。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在奋力泅游向前的同时,不可避免有这样那样的迷惘和思索:


站在能看到灯火的桥

还是看不清 在那些夜晚

照亮我们 黑暗的心 究竟是什么


自成立以来,这么多年了,万青只出了一张EP,一张专辑,一支单曲。距离上一张同名专辑发行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很久,下张专辑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和大家见面,他们说创作进度还行,应该快了。值得期待的一件事是同名专辑未来可能会重录部分曲目,出张特别的黑胶版。


在这个快得不能再快的时代,万青显然是异类,此前朋友代表公司采访他们时,让他们讲一句话给那些一直在催他们发专辑的乐迷,他们真的只讲了一句!一一“大家别急。”铁杆粉们都去石家庄朝圣过许久了,下一张专辑又会有什么地标?答曰太行山。


这个来自石家庄的乐队,走得很慢,在音乐大洗牌的时代显得好像不慌不忙。这些年里,摇滚圈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很难想象他们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经历过什么,又有什么样的变化与适应,但我猜他们应该是有种热爱音乐的信念和初衷在支撑着的。喜欢他们的作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歌词写得很有深意:“溜出时代银行的后门,撕开夜幕和喑哑的平原,越过淡季森林和电,牵引我们黑暗的心,在愿望的最后一个季节,解散清晨还有黄昏。”


是的,我们都一样, 曾身藏利刃,来自五湖四海,热爱聚合也热爱离散。 不仅囿于现实也囿于追求梦想的执着。 纵使有那么一刻, 我们曾被迫卖掉武器、 风暴和喉咙,换取饮食,但和万青一样,我们很快意识到,一时的背叛和出离自我,换不来永久的自由。 有那么一瞬间,一切成为没有潮汐的梦,胸口暮色苍茫,但当激荡人心的旋律响起, 很快就清醒。


纵使黑暗像巨石按在胸口,我们也要成为拒绝沉没的人。


——《让我们一起溜出时代的后门》



2


草东没有派对


山海 草东没有派对 - 丑奴儿

你卖光了一切 你的肝和你的肺

他们扔了你的世界 去成为更好的人类

那廉价的眼泪就别挂在嘴边

什么也没改变 什么也不改变

请别举起手枪 这里没有反抗的人

不用再围墙 这里没有反抗的人

反抗的人


——偶然听到这首 《勇敢的人》, 也因此知道了这个台湾的乐团一一草东没有派对。 那时候他们还没红透半边天。


之后去听了这个乐团所有的作品。台湾的音乐平时听得挺多的,但是这种奇特的风格的确是第一次听到。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几首作品有《Intro》《我们》《山海》。很难界定草东音乐的风格和类型,有Post-Rock(后摇)的感觉,但又不完全是。


草东的歌普遍都是快节奏的,节奏游走不定,绝对不是那种简单的“好听”,相反所有作品无论哪首第一次听,你都不人觉得非常舒服或者惊艳,但是越听越有味道,尤其是旋律和编曲。还有部分作品和声部分的加入也特别出彩,如《我们》《情歌》,越听越能听出更多的东西来。


他们的作品,和一般意义上的好听没有关系,但却让人完全无法拒绝。草东有一些作品,歌词非常简单, 充满反讽和黑色幽默。还有一些作品全都胜在巧妙的令人澎湃的旋律,如《等》, 寥寥几句歌词,所有妙处都在曲子里。


提到草东没有派对,大家可能都会对乐团的名字非常好奇。草东算是地名吧,在阳明山上的一条路名叫草东街。最开始时的。团名叫作“草东街派对”,是几个都喜欢玩团又喜欢去山上晃悠的年轻人组成的,后来在经历一些成长必经的难题和无奈的人事更动后,留下的团员决定以“草东没有派对”这个名字继续下去。


在“草东街派对“时期,乐团创作的风格比较偏向Two Door Cinema Club(两门剧院乐队),the Wombats(袋熊乐队)、Beat!Beat!Beat!一支来自德国科隆的新晋乐队等一些带有Disco Beat(迪斯科节拍)、风格比较轻松的乐团,最早组成的成员大都是玩Punk rock(朋克摇滚)、Grunge,Metal(金属)等比较强硬直白的曲风,而在后来改为“草东没有派对”后的这三年间,乐团也经历了创作方式的摸索、改变并自然而然地又逐渐开始走回最初的表达方式,也持续在寻找想要诉说的种种以及属于草东没有派对自己的声音。


时而温柔低吟、时而快速嘶吼,歌词中时时传达着对现实的思考、怀疑和反省。跳动的旋律,创新的编曲,使得他们的作品总是闪现着小小火花。听着他们用谐谑的口吻唱着:“我想要说的/前人们都说过了/我想要做的/有钱人都做过了/我想要的公平都是不公们虚构的。”


草东就这样以他们独特的风格,调侃着世事,以谐谑的口吻暗讽或者自嘲着些什么,却在不经意间在音乐的领域创造出一种新的好玩的东西。 音乐也好,文学也罢,总是有些东西提醒着我们不要活得麻木不仁,反抗无效也好,众人皆沉默我独高歌也好,在荒谬或者被压制的现实环境里,总要发出点声音。


——《孩子,叫你妈妈带你去买玩具啊》



3


苏阳乐队


劳动和爱情 苏阳乐队 - 只有一个宁夏

朋友跟我说他每次喝醉的时候都会听苏阳乐队,每听必哭。他是宁夏固原人,在深圳待了很多年,他说每次思乡的时候都特别愿意听苏阳乐队,听歌的时候,童年和故乡的一切都会浮现在眼前,歌声带给一个思乡人无限的慰藉和陪伴。


听苏阳乐队的确是会被震撼到,哪怕你并不了解大西北那片土地,但是当西北民歌宏大、 苍茫的调子,夹杂着摇滚的激情与热度扑面而来时,你很难不被打动。假如你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耕作的人, 会感到这样的歌声就是在你身边唱的,接地气儿,汇聚天地草木的灵气,带着赤子的热忱和诚挚。他们将传统的秦腔改良,保留秦腔里部分板腔体声腔,也继承了秦腔精髓的部分——激越、高亢、深沉的感情,欢音腔则极其明快、喜悦,在《劳动和爱情》《牛拉马车》等作品中,这些特色体现得尤为明显。


除了秦腔,还更多的将“花儿”这种传统民间音乐重新解构,嫁接进民谣、 摇滚,将西方现代音乐的创作和演绎手法与之相糅杂,创造出一种属于“苏阳乐队”的全新音乐语言。唢呐等传统中国乐器的加入,也让苏阳乐队的很多作品变得更加立体,多了种接近天地、 接近劳动人民的亲切。


——《贺兰山下的那些“花儿”》



4


丢火车乐队


昆虫幻想 丢火车乐队 - 火车日记

听丢火车的歌,觉得听的就是自己的故事,相似的心情和感受。时间在流动,没在任何人那儿停留。从那个倔强单纯、总是相信希望,相信蒙着双眼也可以找到幸福的小孩,到慢慢学会接受周围人事的改变,接受离别、不可逆的时光等现实。在他们的歌里,看到一群大男孩的成长,也看到自己的蜕变和成长。


记得在《昆虫幻想》 里他们还像稚嫩的少年,也记得独自走在异乡飘雪的黄昏时,耳朵里传来他们的歌——《卡尔加里路》:


我穿过

卡尔加里路

如期而至回忆的风雪我穿过

卡尔加里路

光阴涣散归途已不见


心里浮现很微妙的感觉,是否在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这样一条路,穿过那条路,却穿不过时光和回忆,回不到想回去的那个冬天。


而听《孩子的脸》时,也被打动,心变得柔软。一度还希望有个人能在自己耳边唱着丢火车的《晩安》, 能在那温柔的歌声里沉沉睡去。路途虽然遥远,人生却短暂,想说的话好多时候都没来得及说完。


从前,他们唱着:“就这样等待到底是为了什么,不安的心,渐渐干涸,失去了颜色。”现在他们唱:“看那物是人非, 已时过境迁。任世界改变,无法熄灭,熄灭。”


一样是带点无奈,但后者更清醒更理性,是真正的成长。


——《和“丢火车”一起成长》



一尘半梦

著者:梦醒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在嘈杂的时代,有一批音乐人避开盲从和商业的侵蚀,不断地在看似放弃的坚持里寻找着自我的平衡与个体的独立,寻求音乐上的突破和创新。


有人说,民谣是一种饱含现实与理想的音乐诗歌,聆听民谣的时候,好像听到的是一个个别人的故事,但好像也在里面找到了自己。我们把写民谣的歌者当做是音乐诗人,那去讲述民谣歌词背后故事的人,或许更能懂得生活中的那些诗意。


《一尘半梦》便能带你听懂那些歌曲背后的故事,作者梦醒用更贴近歌者创作意图和背后故事的细腻笔触,为我们描摹了中国独立音乐的生动群像通过对张楚、丁薇、周云蓬、左小祖咒、赵雷、陈粒、陈鸿宇、苏阳、程璧、万能青年旅店、草东没有派对等四十多位音乐人和乐队的叙述,与读者分享好歌曲,追忆一代人的青春往事。


当精心准备的十几首歌曲组成一张主题专辑时,一个关于歌者的故事便开启;《一尘半梦》将歌手的故事联结起来,情绪的孤岛便形成了大陆。




 延伸: 

 关于音乐圈的故事你还能知道更多 



《行走的耳朵

著者:周云蓬


盲人以耳朵感知世界,声音所向,心之所向。在这些年中,于不知道哪个瞬间,周云蓬举起了手中的相机,对着他感兴趣的声音,固定了某个影像。这些影像偶尔不合常理,却是他经过的地方。或者说,是实实在在存在于世,且与他错身而过的人和景。他以他的方式看见,并写出。有点像诺贝尔获奖作家帕慕克形容细密画:失明就是寂静……它是一个人绘画的极致:它是在黑暗中看见事物。

 

在本书里不仅可以看到周云蓬在大理、伊斯坦布尔、吴哥窟、耶路撒冷的游记,还能看到他与齐豫、胡德夫、老狼、马世芳、莫西子诗等人的对谈,以及一探究竟周云蓬的相机里面到底有什么照片。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