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会】长征空间参加2019年巴塞尔艺术展“艺廊荟萃”单元 | 展位 S24

巴塞尔艺术展巴塞尔展会

2019.6.13–6.16

艺廊荟萃 | S24

刘韡、赵刚


2019年巴塞尔艺术展巴塞尔展会“艺廊荟萃”单元,长征空间将呈现刘韡、赵刚的近期创作与实践。本月刚刚开启的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刘韡的两件新系列作品《吞噬》(2019) 和《微观世界》(2018) 同时呈现于主题展“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的绿城花园中心展区和军械库两个场馆;而于5月24日在迈阿密佩雷斯艺术博物馆开幕的赵刚个展“历史绘画”则囊括其14幅极具代表性的绘画创作,集合了赵刚在艺术和身份问题中显示的多元文化面相。


【相关阅读】【关注】刘韡大型装置亮相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


【相关阅读】【展讯】“赵刚:历史绘画”即将于迈阿密佩雷斯艺术博物馆开幕



刘韡 “户外之外”


在近期的绘画创作中,刘韡回归了对有机形式的描绘。如果说曾经的“紫气”系列以数字化的细节映射出城市发展的积极图景与无限可能,那么最新的“户外”系列重新检验了人类中心主义视角下的“自然”及其自然属性与秩序。质朴而奔放的笔触堆砌成的巨大漩涡令人深陷,刘韡凭借这样的感官困境反观绘画在当下遭遇的迷失与再定位。


刘韡,《征兆》,2019,布面油画,224 x 224 cm


刘韡从个人的视觉经验出发重新检视对向于人类世的思想架构和话语。他结合不同形状与几何图形的修辞手段直接切入了我们对于生态问题的思考与行动。在长征空间个展“幻影”(2018年3月)中,刘韡塑造了各类环状物、弧面与球体的动态组合,从而提出了一个世界的形象——地球,一种知识的范围——仍是地球,以及我们在其中所处的位置。在人类文明的循环进程中,象征连续、递推的圆形不仅是抽象的存在,还有我们不断为“加工”圆形所做的工作和努力,聚合着情感、理性、思维的圈结同时意味着存在的极限。


刘韡,《微观世界》,2019

木材,铝,不锈钢,铁,钛合金,140 x 125 x 190 cm


由此孕育的“户外”系列未必是对三维空间进行平面转换,却逆向发展出了系列雕塑作品《微观世界》——刘韡通过另一种解构视角将圆形倾覆,从而证明了来自技术理性的观看权力。



赵刚 “宋元寓象”


在最近的绘画创作中,赵刚试图描述并反思中国绘画发展中“文人画”作为一种理想形式的历史进程。他选择了讲求士气逸格、追求摹古之风的宋元时期进行切入,尤其是北宋早期的雄伟景象以及元初的超再现表达,来寄寓他面对自己满族后裔的血缘身份、辗转多年的迁徙经历以及近来社会事件与当下生活现实而做出的回应。


赵刚,《宋代风景》,2019,布面油画,90.5 x 150.5 cm


中国转型期知识分子问题为赵刚所长久关注,过往作品多有触及影响了上世纪国家现代性演变的关键角色。在这个脉络中,自南宋衰落经蒙古兴起至元朝统一这段时间里古典文人士大夫的际遇与处境让赵刚升起更多联想。他就此采用寓象化的处理方式,虚构或戏拟了诸多人物、动物与植物景观形象,以包含其丰富的、具有鲜明自传色彩的内容。其中,宋朝宗室后代与遗民、元朝官员、书画家赵孟頫(1254年–1322年)的出身与造诣引起了赵刚的兴趣与共鸣。他于入仕(世)与归隐之间的反复在其山水作品中呈现为一种在构图上的两难之势,并与赵刚一样时有涉猎宗教题材。赵刚参考了由赵孟頫开创的若干重要图式,随即展开其游荡于个人叙事与时代意识内外的观念批判。


赵刚,《第一中国马》,2019,布面油画,140 x 160 cm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