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第三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





主讲嘉宾简介


陈辉,主任医师,美容主诊医师,美国Dean McGee眼科研究所博士后

主要从事甲亢突眼、眼眶凹陷、颅内高压压迫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发表SCI论著20余篇,包括J Lipid Res,J Biol Chem,Restorative Neurology and Neuroscience,Surv Ophthalmol等杂志。获专利5项。


朱云,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医院研究中心博士后

主要从事以结直肠癌、肺癌等恶性肿瘤为代表的复杂疾病环境及遗传危险因素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发表SCI论文14篇。其中第一作者8篇,2篇第一作者论文发表在肿瘤学一线刊物Nature旗下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上。主持加拿大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省健康应用研究中心博士研究基金1项,共同主持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院长创新基金1项,参与加拿大卫生研究院国家科技项目及子课题7项。


徐芬,副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山大学临床医学学士,中山大学内科学博士。博士期间曾获“国家公派留学生项目”在美国Pennington Biomedical Research Center联合培养两年。主要从事2型糖尿病、肥胖症、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式等方面的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内分泌、代谢领域顶级杂志Diabetes,Hepatology,Diabetologia,Endocrinology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单篇最高引用次数160余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科研基金,获2016年度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专项、入选2017年度广东特支计划。 


朱炎平,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化学糖生物学实验室研究助理

主要研究糖基化及其相关酶的生物学功能。运用化学生物学并结合定量蛋白质组学探索蛋白糖基化调控蛋白质稳态的机制。利用高内涵成像和高通量筛选平台研发与阿尔茨海默氏症和帕金森病密切相关的糖基化的小分子激活剂和抑制剂。主持和参与了包括加拿大健康研究所、脑研究基金会等7个课题。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Chemical Biology,Nature等杂志。


邱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山大学医学博士,澳大利亚西澳大学PhD,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主要从事神经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遗传、免疫)及临床研究(流行病学、影像及药物临床试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项,广东省科技计划及省自然 5 项,广州市科技计划 1 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JNNP,Multiple Sclerosis,Frontiers in Immunoogy,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Journal of Neuroimunology等专业期刊发表SCI论文 50 篇。副主编《多发性硬化》(人民卫生)、《神经免疫学新进展》(中山大学)等专著 4 本。获2014“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三)。


丁叶,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分子和转化医学中心助理教授

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血管老化及动脉瘤等发病机制、治疗靶点的研究。作为第一作者及共同作者在Circulation,Circulation research,Molecular cell,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Oncogene,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Autophagy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文章20余篇(其中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发表7篇,通讯作者3篇)。此外,相关工作获得美国心脏病协会颁发的博士后奖学金以及职业发展奖。


陈卉,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博士后,美国贝勒医学院博士后

主要从事肝癌机制的研究。利用二代和三代测序技术,分析肝癌中的可变剪接,鉴定肿瘤特异的剪接异构体,以及其在肝癌中的功能,从可变剪接的角度寻找潜在的生物标记物和治疗靶点。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香港研究资助局Theme-based Research Scheme,Collaborative Research Fund,Research Impact Fund,美国NIH R01等项目。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Hepatology等杂志。


蒋宇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细胞生物学博士

主要从事非经典NF-κB炎症信号与表观遗传酶在肿瘤化疗耐药、转移与T、B细胞分化与功能的调控机制研究。从临床样本组织芯片与大数据组学分析出发,利用慢病毒介导的shRNA表观遗传文库,联合非经典NF-κB关键调控分子、微量元素代谢相关酶与JmjC家族去甲基化酶的基因敲除小鼠,以及人源肿瘤异种移植PDX模型,通过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疾病动物模型等技术手段,从多层面探索潜在的肿瘤治疗策略以及免疫细胞功能的调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Gastroenterology,Clinical Epigenetics,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Cell Death & Disease等杂志。


鲁岩,加拿大蒙特利尔临床研究所分子肿瘤学实验室博士后

主要从事固有类T细胞的发育和功能研究。通过构建基因工程小鼠模型,同时结合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方法及大数据组学分析,研究固有类T细胞发育和功能的分子调控机制。参与加拿大卫生研究院基金、加拿大-以色列工业研究与发展基金资助项目2项。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Immunology,Nature,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等杂志。


张欢,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

主要从事功能化纳米材料的生物学应用研究,包括设计发展新型纳米探针用于癌症相关的标志物检测和生物医学诊断;开发新型智能药物、基因编辑相关生物小分子递送系统,致力于解决具体临床问题的诊断治疗新方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美国USDA、FFRA等项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nanotechnology等杂志上,并被多家国内外主流学术媒体专门报道。


陈文佳,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

从事医疗大数据的群体性和个性化健康效果分析,研究领域包括慢性疾病和共病的经济效应以及未来趋势,疾病轨迹和医药升级,医药使用模式及效果,以及个性化疾病风险预测。成果曾发表于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Medical Care等医疗以及健康政策领域的高影响力期刊。


刘迅,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山大学医学博士,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肾内科副主任,临床数据中心主任,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先后在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主要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肾病临床防治中的应用;在美国TUFTS MEDICAL CENTER做访问学者,师从ANDREW LEVEY教授,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做高级访问学者,师从陈德茂教授。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课题3项,其他省部级研究课题7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著26篇。



供稿:人才引育办公室

编辑:甄晓洲

初审:周晋安

审核:张    钰

审定发布:丘国新  戎利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