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陕西省名校模拟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本卷共18小题,每小题2分,计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3.“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 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14.依据逻辑进行推理,划线部分应该是

A.辛亥革命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工农红军长征

D.抗日战争

15.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 “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制度的反应”的是

①百日维新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③共产党成立④第一次国共合作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6.著名企业家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曾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1979年) 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是要变了! ”柳传志所 感受到的“变”是指

A.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B.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开展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确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17.1900年后,美国许多大公司纷纷成立工业研究实验室,其中通用公司、杜邦公司的实验室 成为现代工业研究实验室的典范。这一现象主要说明了

A.科学、技术与生产之间紧密联系

B.当时美国科研开发力量最为雄厚

C.公司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

D.国力强弱取决于现代科技的发展

18.“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 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中心力量的挑战。”以下不属于“撼动”和“挑战”的是

A.改革开放后的中国

B.欧共体成立

C.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D.日本的崛起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4分)

本卷共7小题,计64分。

19.(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1) “公元前4世纪……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 上集会。……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了一块立方 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美】海伦•琼斯《建筑与民主》

材料二:(如图2)四合院的典型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而且用法极为灵活,往大了扩展, 就是皇宫、王府,往小了缩,就是平民百姓的住宅,辉煌的紫禁城与郊外的普通农民家都是四合院。

——百度百科

材料三:进入近代以后,四合院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西式建筑形式成为重要的点缀。后圆恩寺 胡同7 -9号院位于交道口南大街西侧,曾是清末庆亲王奕劻次子所建之中西合壁四合院,坐北朝 南。院内西部为中式传统四合院;中部为西式二层楼,楼前有圆形喷泉水池,周围点缀原圆明园石 刻,池东南有一花岗岩棱柱西式圆亭;东部有假山有游廊。

—《北京历史文物志》

请回答:

(1)图1反映了雅典卫城的建筑风格是      ,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      的特点。图2反映了北京四合院的建筑风格是      ,形成这一特点的经济原因是      。(4 分)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你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题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3分)

①依据材料三,指出近代“四合院”建筑风格的新特征,据此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哪些变化?

②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近代“四合院”建筑特征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我选做:()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社会习俗的原因有哪些?(1分)

 

20.(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通过武力威逼,迫使中国开放了大量通商口岸,建立起侵略中国 的条约体系框架。条约口岸是一个具有双重作用的历史存在。

—杨天宏《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所开商埠研究》

材料二:1980年,国家建立深圳等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1984年,进 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从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 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特区……

—《中国对外开放大事记》

材料三: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 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体现了中国与 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望。

—节选自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条约口岸是一个具有双重作用的历史存在”其中“作 用”的涵义。(4分)


(2)阅读材料二、三,结合所学,分析“开放”对中国发展的积极影响。(2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一说“开放”在中国近、现代不同时期各有什么特点?(3分)

 

21.(11分)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为民主、自由而战”为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自由是一座灯塔】

材料一: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 立。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 人深省 的见解。

(1)结合材料一,试列举18世纪后期法国在革命过程中颁布的法律性文件名称。并概括法国 大革命的历史意义。(3分)


【不自由毋宁死】

材料二:“五四运动”是一个复杂现象,它包括新思潮、文学革命、学生运动、工商界的罢市罢 工、抵制日货运动,这一连串的活动都是由下列两个因素激发出来的:一方面是“二十一条”和山东 决议所燃起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是知识分子提倡西洋文明,并希望能依科学和民主观点来对中国 传统重新估价,以建立一个新中国。

——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2)依据材料二,归纳五四运动发生的思想原因。五四运动对于中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历 程有何影响?(3分)

 

【自由需要约束】

材料三:在华盛顿的主持下,(1789年)制宪会议一共开了 116天,这是美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次 会议。来自各州的代表们对如何建立一个有权威的联邦政府,同时又能充分保障个人自由这一难 题进行了激烈的争执和辩论。面对代表们的唇枪舌剑,制宪会议主席华盛顿却几乎一言不发,因为他不希望由于自己的权威而影响到任何一方表达观点。但是,只要他的身影还继续在会场上出现, 谈判就不会轻易终止。华盛顿的沉默和坚持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

——《大国崛起》

(3)面对制宪会议上的争吵,华盛顿的现身和沉默各有什么作用?最终美国通过了什么宪法? (3分)

 

【思考自由】

材料四:“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因为有自由才有快 乐,才有高品质的生活。

—习近平

(4)结合所学,谈一谈人类在对自由的不懈追求的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果?(2分)

 

参考答案

13. D14. B15. A16. C17.A18.C

19. (8分)

(1)开放公开透明封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4分)

(2)

①特点:中西合璧。(1分)

变化:思想观念的开放;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近代 化。(任意答2点即可,2分)

②原因:外国入侵;西方文明传入;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密切。(3分)

(3)原因: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思想解放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

20.(9分)

(1)涵义:通商口岸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1分)促使中国传统农业文明向近 代工业文明过渡,推动近代化进程。(1分)

通商口岸破环了中国的主权;(1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

(2)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 高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任答两点即可,2分)

(3)近代:列强侵略下的被迫开放;(1分)现代:十八大以前,点线面相结合的主动开放; (1分)十八大以来,积极融入全球化,努力构建世界各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新局面的对外开 放格局。(1分)

21.(11分)

(1)文件:《人权宣言》。(1分)意义: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促进了资本 主义发展;(1分)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推动了欧洲各国的反封建斗争。(1分)

(2)原因:民族意识的觉醒,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1分)

影响: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1分)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分)

(3)作用:只要他的身影在会场上出现,各方谈判就会继续进行下去;(1分)如果华盛顿过多 ±也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样会深深影响制宪会议的代表独立发表自己的观点,最终制订出的宪 法就不能充分反映民意,宪法也就失去了公正性。(1分)宪法:《187年宪法》。(1分)

(4)成果: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质财富的不断积累;社会制度的不断变革;人 居环境的不断改善。(任意答2点即可,分)

 

往期精彩分享:

2019中考:名校模拟试题(5月份)

2019中考:专题《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2019中考:初中历史《中外改革专题》

2019中考:初中历史《名校模拟卷(5月份)》

2019中考:周年热点《权利法案》颁布330周年、《人权宣言》颁布230周年

2019中考:初中历史《超实用的大事年表》

2019中考:初中历史《专题:战争与国际关系的演变》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