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冯小刚撕崔永元、李雨桐锤薛之谦为例,聊聊打嘴炮稳赢的套路和关键


现如今真可谓是百花齐鸣、文艺复兴

连撕比和diss都颇有诸子百家的气势

动辄就要在微博上发表个几千字文战一番

远的暂且不说

这两天就有冯小刚导演的一篇《十问崔永元》

将几乎已经沉寂的冯、崔事件再次推向高潮



不过冯、崔事件的过程与纠葛并不是

我们今天这篇文章关注的重点

作为互联网新青年趣味表达第一平台

我们不论是非,只凭技术

从各种技法上818这文战所需要的技巧



Round 1

/文艺范儿太极 Vs 纪实派咏春/


其实文战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深莫测

有技法和套路可循

比如冯小刚导演的这篇《十问崔永元》

就采取了《孙子·军争》中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技巧



公元前684年,齐鲁交战

鲁军在曹刿的带领下避其锐气

待齐军三次擂鼓士气低落后

才第一次擂鼓,从而以少胜多



冯小刚导演似乎也是深谙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

待崔永元折腾了两个月

大众几乎已经遗忘之后发表檄文

上演了一出冯氏太极推手」



在《十问崔永元》这篇文章当中

冯小刚导演先是重新定义了

「影射」二字的含义



在此基础上,冯小刚导演做到了腰马合一

对于崔永元爆出的「阴阳合同」做任何正面回应

以免留下话柄,落了下风,这就是太极的最高境界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由此可见

文战之中「立论」是多么的重要!

正如同太极一样

下盘稳,才能四两拨千斤



反观崔永元这边的反击就更加精彩了

采取了咏春拳的持续输出技法

崔永元直接来了一个「回应冯之征文比赛」

多点开花,快拳乱打



在这些疯狂输出之中

既有你来我往的见招拆招


也有釜底抽薪

直击要害



而在此之前,崔永元

借自家喵星人之口的输出也堪称一绝

拟人的手法从第三方角度

拉近自己与围观群众的距离

从而达到了突破次元壁的目的



回想一下我们身边

如果有个人见面就诉苦

我们肯定会把他当作祥林嫂

而如果不是他自己告知

而是有第三个人告诉我们那谁有多苦

我们反而会感同身受深入其中



所以纵观冯、崔之间的文战

我们可以学到两个重要的技法运用到生活当中

那就是「立论反击」和「借第三方之口表达」

比如遭遇办公室哲学时我们就可以借助

自家喵星人、汪星人甚至是绿萝来优雅地反击

值得注意的是

反击之前一定要确保自己的立论无懈可击



Round 2

/曹氏说明文 Vs 郭氏散文/


其实微博的文战之风这两年尤甚

演员曹云金就曾用一篇6000字的作文登顶热搜

这篇文章堪称撕比说明文的典范

值得咬文嚼字,拆骨分筋地研究一番 


这篇文章曹云金采用了

说明文常用的时间顺序写法

并且在关键的时间节点辅以细节作为补充

真是天生的理科生架子

一篇撕比文章硬生生写出了实验报告的感觉



曹氏说明文的另一大特点

也是后来诸多梗的源泉

那就是有理有据,精确到具体金额

发票和短信往那一摆

比煽情卖惨更加具有说服力



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

或有撕比完了却感慨自己

刚才没有发挥好的情形

通过研究曹氏说明文的技法

可以弥补这一短处

那就是撕比也是要有干货的



而郭德纲这边

回应曹氏说明文的则是一篇散文

开篇就定好了居高临下的基调



你跟我讲证据

我跟讲感情啊

正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父子之间的事能用几张发票说清楚吗?



而郭氏散文的另一大特点

就是保持理性的插科打诨

郭德纲在文章中表现的姿态

始终是不紧不慢、游刃有余

在行文节奏上也是张弛有度,严厉中带有萌点

这在骂文化当中属于笑骂的一种



曹、郭之争展现的技巧很适合放在

清官都难断家务事上

不要以为家庭关系型撕比战就不需要证据

君不见多少遗产纠葛、妯娌问题

都是因为证据不清而糊涂难分的

反之如果都能像曹氏说明文那样

有理有据有发票,事情反而好办了



当然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