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惊现一处上世纪70年代的窑洞

洛南故事

说起窑洞,人们自然想到黄土高原一带陕北、关中骊山一带、晋南、河南等地的窑洞,而且被载入了中国建筑史,被认为是北方建筑的一大特色。建筑界的学者研究过,画家画过它,20世纪80年代末期流行的歌《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好多人也唱过它。

陕北窑洞。

但是,在秦巴山地的陕西洛南居然还有窑洞,它的造型、功用、结构等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怎么就这样默默的沉寂下去了呢?洛南窑洞到底长啥样呢?


5月21日,我们师生一行来到洛南写生作画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了一排上世纪70年的洛南窑洞,十分难得。这处窑洞位于洛南县保安镇洛河畔的——涧底村。

听这村名,多有诗意,也有青山绿水的味道。不知道是否与西晋诗人左思五言诗《咏史·郁郁涧底松》中的诗句“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有关。

涧底村的对面不远处就是洛河,村后连绵起伏的山地一直绵延到云蒙山。村旁有一条小河,清清的溪水从村旁缓缓地环绕而过。

这条溪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淘米、洗菜、浇地......现在,村民家里虽然有了自来水、洗衣机,人们还是喜欢在这里洗衣服。因为这里可以见到其他村民、老的、少的,还可以聊天,有着精神的乐趣。

洛南保安镇,地处洛河畔,一个令人思考的名字,或许有“保卫平安”之意。据当地人讲,宝莲灯里沉香之母三圣母从天突降,蟒蛇口中救丈夫刘彦昌让其平安赴洛州任县令的传说就发生在这里。

另外,从有关资料可知,保安属革命老区,是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唐澍、刘志丹、李先念、徐向前、汪峰等曾挥戈秦蟒,转战洛水,境内的八道河村唐岭有西北革命军总司令唐澍遇难处革命遗址。这里,也是个有着丰厚文化地域的地方,相传文字始祖仓颉,曾经在保安镇最先创造了28个象形字,而开启了华夏文明。

洛南窑洞。

村里的赵竹勋老先生告诉我们,这排窑洞建于1975年。依崖畔的地势而建。当时村民们是白天干活,晚上点灯垒窝,从山里运回石头砌窑洞。建成后,全村人都住在这里。后来盖了土坯房后,一部分人就搬出去了。再之后从城里来的知青就住在这里。

这处窑洞共两排。挨着地面的一层依据地势,掏空了里面的土,并用石头砌了洞壁,二层是在窑洞起平的地基建了有顶的土坯房屋。站在窑洞前面看是两层,二层是砖砌的栏杆。而从后面看,由于地势高,只是一层。窑洞一层没有人住。村民们用来存放杂物。

二层东边顶头的屋顶已经破损,椽木裸露,瓦片坍塌。只有中间的屋子还住着一个老者。当他得知我们是来看他住的窑洞时,伸出脖子说,窑洞都快塌豁了。嘴里刚说完,一会儿就从楼下端来一小盆红樱桃,请我们吃。

夏天的阳光透过树叶,照在二层窑洞的山墙上,斑斑驳驳。批林批孔的墙画,依然清晰,记录并印证了当时的历史和社会背景。看着窑洞门楣上“天下为公”的牌子,你是否有回到民国的感觉?

屋舍俨然,篱笆合围,有着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之感。泥巴墙,朴实、自然亲切,有着泥土的味道。篱笆墙的样子在午后的阳光下,总是那么长。

门前的碾子,碾出了岁月的历史和沧桑。一切是那么的自然,幽静。郁郁树林中,掩映古村落,让人不由得生出了许多联想。(作者/岳红记)

点击阅读全文

发现更多精彩

点这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