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争端前景不明朗,北京误判了形式

美国第二季度的经济达4年来最快增速,而中国再次大规模基建,似乎双方均有继续打贸易战的经济底气。但是,有分析人士发出了中国应“屈服”的声音。

中国铁路基建似乎成了对付中国经济“危局”的常规工具

美国之音报道,曾试图赶在7月6日中国对美国首批价值340亿美元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的最后期限前把满载的7万吨大豆运抵大连港的“飞马峰”号(Peak Pegasus)大型货轮目前仍然在中国外海上漫无目的兜圈子。

这艘货轮上装载的7万吨美国大豆价值2,000多万美元。由于未能赶在最后加税期限前清关,这批大豆的拥有者、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农产品贸易公司路易·德雷大众(Luis Dreyfus)每天需要给“飞马峰”号支付1.25万美元的费用。但如果单从财务的角度来说,这么做也许还是划算的,因为如果在大连卸货清关,货主需要向中国海关多缴纳约600万美元的关税。

货主也许还在期盼不断升级的美中贸易争端能够出现缓和,也许在为这7万吨大豆寻找其他买家。但与“飞马峰”号目的地一样不明朗的是美中贸易争端的前景。

据报道,几位熟悉中国高层的知情人士表示,贸易战已经使中国领导层内部出现分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中国的前景感到忧虑。

一位没有透露姓名的中国智库学者对路透社表示,很多经济学者和知识分子对中国坚持打贸易战的做法感到不安,主流的看法是,中国的立场过于强硬,领导层显然是误判了形势。

报道称,然而从中国海关公布的7月份中国进出口数据来看,中国7月份出口增长依然强劲,同比增长12.2%,高于6月份的11.3%,远高于此前经济学家预测的10%。而且,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也保持稳定,仅有小幅下滑,显示首批关税对中国影响不大。7月份,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增幅为11%。一般预期,关税对中国对美出口的影响将在2018年后半年逐渐显现出来。

中国对贸易战的另一个担忧是跨国企业可能会把在华的生产线搬迁至其它国家,以规避贸易战的风险。中国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游,中国43%的贸易属于加工贸易,虽然加工贸易带来的利润不多,却能给中国创造很多就业机会。

资深中国问题学者、美国加州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国际与战略研究主任裴敏欣表示,“如果贸易战打下去,许多外国公司会发现在中国进行加工贸易没钱可赚,它就一定会把工厂搬到东南亚、印度这种不受贸易战影响的国家去。这样对中国的长期影响是很负面的。”

这种局面至少在短期内还不会发生。很多在华企业并未考虑将整条供应链从中国迁移到其他地区,而只是考虑把加工的最后一个环节转移出去,因为将整条供应链转移的成本巨大。

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学会(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美欧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托怀特(Thomas Wright)认为,美中两国的经济彼此高度依存,想从目前的状况解脱出来将是非常缓慢和困难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