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敲打土另有所图 中国赢贸易战需打好三张牌

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土耳其贸易制裁导致土耳其经济一片“哀嚎”,其货币里拉更是瞬间崩溃,很显然,土耳其在对美贸易战中已经败下阵来。目前,中美贸易战仍处于胶着状态,中国如何赢得这场贸易战?实际上,中国赢得贸易战还需要三张牌。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面对特朗普(Donald Trump)的“咄咄逼人”,中国之所以不会步土耳其后尘,就在于中国经济的相对稳定性。事实上,土耳其的这次“栽倒”,美国特朗普只是起到了“最后一根稻草”的作用,而之前积累的内外部矛盾已经令土耳其摇摇欲坠,土耳其经济爆发危机只是时间问题。

中美贸易战将以何种方式收场仍是未知数(图源:VCG)

土耳其国内储蓄严重不足,贸易常年逆差,融资大部分只能靠外债,这样的直接结果则是国际热钱涌入、企业负债率高。再加上土耳其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风险敞口大,数据显示,土耳其外债占本国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50%。在此情况下,强势美元比如美联储的连续加息势必将导致资金回流,货币贬值预期上升,企业融资成本增加,债务危机风险大大增加。

反观中国,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前列,并且长期位列第一。2005年,中国储蓄率高达51%,而全球平均储蓄率仅19.7%。高储蓄率成为过去十年间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尽管最近几年有所下滑,但不足以影响到中国企业的融资整体诉求。再加上,中国并不太发达的资本市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有保护的资本市场,导致中国对外债风险敞口并不是很大,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但也要看到中国经济改革开放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尤其是金融改革开放。正如前文提到的,中国拥有高储蓄率,高储蓄率从另一个层面来讲,也可以说是高负债,这是一个问题的正反面。高储蓄率意味着更多的储蓄盈余可以转化为企业部门的投资,这样的情况下,高储蓄也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一大重要变量。

而中国高负债如果控制不好很容易引发债务危机,有数据指出,日本政府最新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债务达到极高的危险数值,还成为全球债务上升的原动力。这很有可能会成为中国经济系统性风险爆发的导火索,实际上,随着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内生关系地不断深化,风险也相互共振,如果缺乏宏观审慎协调,对中国金融体系安全性来说是一个隐患。

因此,过去几年以来,由于中国国内改革过程中的既得利益集团的盘根错节,采用的是“以时间换空间”的手段,在改革速度上,尽量放慢节奏,最显著的则是淡化GDP,而注重经济内生动力以及如何实现产品升级自我创新。有时候加速度走了一段路以后,回过头来看看不是在浪费时间,相反是对以往错误的做法进行修正,以便以后的路走得更快更好。

这也是中共高层在北京时间7月31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提到的六个“稳”,其中“稳金融”被提到了重要地位,当然,这个“稳”是在开放的基础上“稳”。中国还需继续不断扩大改革开放,放宽准入条件,扩大境外资金投资范围等措施倒逼中国国内金融改革,完善金融市场,尤其是A股市场,真正做到服务中国经济的发展。

“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的地缘政治

如果说上文提到以"时间换空间",那么,“一带一路”可以说是用“空间换时间”,也正因为如此,导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西方意识形态主导下的利益主体的干扰甚至反对。中国在一带一路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从开始地提出,到屡次重要场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倡议和带动,以及金砖国家银行的推出、亚投行的成立甚至中国国内金融体系改革、人民币国际化等都在为“一带一路”做准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