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大西洋 CP ”感情没崩 但也没以前那么恩爱了

近来,美英这对 " 跨大西洋 CP" 的感情有点微妙。

据英国《泰晤士报》网站报道 , 英国外交大臣亨特近日呼吁欧盟对俄罗斯实施新的制裁,但欧洲反应冷淡,很多领导人主要出于商业考虑表示反对。对于美国本月实施的对俄制裁,特朗普的态度同样不明朗。而且公布制裁消息的是美国国务院,而非白宫。

▲英国外交大臣亨特

不仅如此,英国人还准备填补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留下的空白。据伊朗国家电视台报道,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萨利希 22 日说,英国已接替美国,参与改造阿拉克重水反应堆。而根据伊核协议,此前美国的专家应帮助伊朗重新设计阿拉克重水反应堆,以限制其钚产量。美国退出伊核协议,英国决定施以援手,协助其重新设计反应堆。

两件事情不难看出,英国如今处境不妙:呼吁盟友为其撑腰,却得不到积极响应;在伊核问题上不仅不帮助美国制裁伊朗,反而派专家协助伊朗设计反应堆,这简直是跟美国对着干。英国《卫报》认为,对伊制裁增加了美英之间的分裂,这对有着 70 年传统友谊的双边关系正面临考验。

英国到底怎么了,真的与铁杆盟友们距离越来越远了吗?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助理研究员田栋在接受参考消息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英国外交一直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虽然历史上英国与美国、欧盟有着较为紧密的合作传统,但并不意味着英国在外交政策方面需要始终和美、欧保持一致。

▲法国总统马克龙、英国首相特雷莎 · 梅与德国总理默克尔

田栋指出,英国外交的出发点还是维护英国利益,英国与欧盟、美国在具体外交问题上出现立场差别十分正常。在伊核问题上,英国与欧盟的立场是一致的,英国与欧盟均反对特朗普政府撕毁伊核协议,到目前为止仍在积极履行伊核协议确定的相关内容。在对俄制裁问题上,英俄关系自今年 3 月发生的俄前情报人员神经毒剂中毒事件后逐步恶化,但美、欧在制裁俄罗斯问题上没有像英国那样 " 用力过猛 ",始终留有余地。

田栋补充说,与英国相比,欧盟大国如德国更希望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而美国政府虽然再次祭出制裁,但对俄制裁力度也普遍不如外界预期。虽然在处理外交问题方面,英、美、欧基于各自需求产生不同立场,但并不代表三者的传统合作关系出现大的裂痕。在安全等一系列关系国际秩序稳定的议题上,三者的合作关系仍然稳固。

▲ 8 月 18 日,在德国首都柏林以北小镇梅泽贝格,德国总理默克尔(右)与来访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新华社)

有舆论观察,陷入脱欧困境、焦头烂额的英国,依然四处出击,在许多国际问题上高调发声。这可能是英国在为脱欧后,稳住自己的国际地位、表现自主性而做出的努力。

田栋表示,实际上英国即使在没有脱欧之前,在外交方面都具有自主特征。英国在欧洲集体安全、反恐、情报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一直是为欧盟所倚重,英国也有着 " 均势外交 " 的传统,不会让大陆国家在欧盟独大。因此,英国在国际场合往往会独立发声,与美国的外交关系也较欧盟更加紧密。在脱欧背景下,英国外交的自主性会逐渐增强,与欧、美的合作关系虽然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但在具体问题上的立场差异会越来越多。英国将会根据维护英国利益的需要在国际场合寻求更多独立发声,也会在双边关系构建中寻求更多合作。脱离欧盟后的英国是否将重现外交大国地位,还需要继续观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