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得多了赚得却少了 当年红极一时的 Kappa 怎么了?

8 月 15 日,Kappa 母公司中国动向(03818,HK)发布了截至 2018 年 6 月 30 日的 6 个月中期业绩,营业收入为 7.72 亿元,同比上升 14.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 4.81 亿元,较上一年度下滑 10.3%。要知道,在 2010 年,Kappa 在中国一年的销售额超过了 40 亿元。

卡帕 Kappa(每经记者 刘玲 摄)

但如今,Kappa 在网上刷存在感的机会,是常常就有人提问——为什么现在都没人穿 Kappa 了呢?

卖得多了赚得却少了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动向是一家国际运动服装品牌企业,主要在中国的内地与澳门,以及海外的日本从事品牌开发、设计销售体育相关服装、鞋类及配件业务,并在中国内地及海外开展投资活动。

8 月 15 日,中国动向公布了自己 2018 年半年报,如前文所述,公司营收增幅较大但净利润却有一定程度下滑。

在分部业绩上,Kappa 品牌营销为国内分部主要营收来源,2018 年上半年销售总额为 5.69 亿元,较上一年度同期增长了 5500 万元。日本分部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主要经营 Phenix 和 Kappa 品牌,半年报数据显示,日本分部销售额 1.23 亿元,较上一年增加了 1500 万元,公司认为营收提升主要因为产品优化,退货减少所致。

但是,国内分部的服装销售净利润为 7482.9 万元,日本分部的服装销售净利润为亏损 1899.4 万元。

中国动向近年来一直对其主打品牌 Kappa 的终端零售店铺进行调整。公司在 2017 年报中表示,会坚持 " 品牌 + 零售 " 经营理念,通过以品牌端为主导的生意模式,继续优化零售网络分布、提升店铺效率、审视分店网络并作出调整。截至 2017 年年底,中国动向 Kappa 品牌的店铺总数为 1487 间,较 2016 年年末净减少 76 间,而 2018 年上半年,Kappa 品牌的店铺数量进一步减少至 1439 间。

鞋服独立评论员马岗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 品牌回升既需要外力,也需要公司自身的内驱力,鞋服品牌需要长期投入,培养与建立消费者感情纽带。"

相较于在服装经营上的举步维艰,中国动向似乎对自己的投资成绩颇为满意。半年报显示,中国动向投资分部取得 4.9 亿元的营收额(去年同期为 5.52 亿元),其中来自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4.12 亿元。

中国动向表示,截至 2018 年 6 月 30 日,公司投资净资产为 91.37 亿元,比 2017 年末上升 5.7%。公司持有的阿里巴巴股票市值进一步上升,投资的蚂蚁金服也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估值明显增长。

回顾:8 年前营收峰值曾达 42 亿

每个人,都不会对这个 " 背靠背 " 的 logo 感到陌生。

Kappa,这个以潮流著称的意大利品牌,曾经是运动品牌的龙头,无数人希望拥有的装备。

2002 年 2 月,李宁公司拿下 Kappa 品牌在中国内地及澳门地区的独家商标权,并出资成立北京动向体育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动向,为中国动向前身)进行运营。而曾在李宁公司工作 10 余年的陈义红则出任北京动向董事长。

2005 年,陈义红收购了李宁公司所持有的北京动向 80% 股权。

2009 年,Kappa 淘宝店开业,当年 11 月 11 日,该店铺单日销售额达到 403 万元,创造了当时中国体育用品网上销售的单日销售记录。

2010 年,Kappa 在中国的门店达到了 3751 家。也让中国动向的营收一度达到近 42 亿元。

据懒熊体育分析,实际上,Kappa 是一个定位相对高端、主打个性的品牌,而一旦为了占有市场做低价促销,消费者就不会为个性买单。当 " 背靠背 "T 恤满大街时,Kappa 也就失去了自身的优势。加之 2010 年以后几年时间里,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整体疲软,Kappa 在模糊的定位中走向了不可避免的衰弱。一度被消费者认为 " 土得掉渣 "" 爸爸才会穿 "。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Kappa 在 2012 年和 2013 年陆续结束与宝胜国际和百丽国际的合作,导致其渠道受损严重,两者之前约掌握了将近 800 家门店。而随着销量的下滑,更多的经销商在接下来的日子选择了抛弃 Kappa。

品牌溢价下降,渠道控制能力弱,这就是近年来我们看到穿 Kappa 的人变少的原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