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拒做全球垃圾桶后 世界彻底变天

中国一度是全球最大的垃圾进口国,世界的 " 回收站 ",据美国 University of Georgia 学者调查,中国从 1992 年起从 43 个国家进口了 1.06 亿吨废塑料,占全球总比重的 45.1%。

为了整治污染,中国向洋垃圾说不,2017 年 7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即众所周知的 " 洋垃圾 " 禁令。

2017 年 7 月 30 日,中国正式通知世界贸易组织,于 2018 年 1 月 1 日起停止进口 24 种固体废物,包括废塑料、未分类废纸、废纺织原料和钒渣等。

中国力行环保意志坚定," 洋垃圾 " 禁令实施以来,蝴蝶效应席卷了全球。

最直观的体现莫过于垃圾出口大户们一时间难以 " 自产自销 ",回收站里废品堆积如山。

英国;

美国;

加拿大;

爱尔兰,欧洲产生最多塑料垃圾的国家,而此前,中国帮忙 " 咽下了 "95%;

德国。

Science Advances 报告显示,到 2030 年,全球预计将有 1.11 亿吨垃圾无处可去,自 1988 年起垃圾出口占全球总比重将近 90% 的国家头疼不已,严重依赖垃圾出口的国家包括美国、欧盟诸国与日本等。

路透社指出,深受影响的垃圾出口国同时另寻接盘侠,其中以英美最急切,固体废物开始流向中国周边的东南亚国家,如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

英国皇家税务与海关总署官方数据显示," 洋垃圾 " 禁令生效后,英国在 2018 年前 4 个月出口到马来西亚的废塑料增长了 3 倍。

中国开始执行 " 洋垃圾 " 禁令之后,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进口垃圾大幅增长。

但这些市场吸收固体废物的能力引人质疑。大部分东南亚国家并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足以处理废塑料的回收再利用,且不论进口垃圾,甚至连本国的废物再利用都未能妥善处理。

而且,东南亚国家并无完善的监管制度,环保意识也较为落后,对含有有害物质和可回收的固体废物不加区分,对废塑料的 " 进口 " 来者不拒,最终的结果很可能只是把垃圾堆满回收站、深埋地底,或者倾倒至海洋,产生更令人担忧的污染后果。

于是,各垃圾生产大国开始 " 洗心革面 "、自我拯救了。

美国

中国洋垃圾禁令的影响深入美国相关行业,以美国为大本营的咖啡连锁巨头星巴克宣布以特制的 Nitro 杯盖取代吸管,至 2030 年全面取消吸管。

美国处理起废物回收已经力有不逮,Massachusetts 和 Oregon 等州正在提高标准,对送去填埋的可回收垃圾设限。

业内人士指出,美国需要对废物回收进行更迫切更显著的改革,全美废物回收站将经历大震荡,而普通家庭更需要对可回收与不可回收材料加强辨识。

英国

今年 4 月,梅姨着手开启新一轮环保运动,提出禁止塑料吸管、搅拌棒、棉签等一次性使用的塑料制品,提案将进入 consultation,最早可能在 2019 年执行。

梅姨希望借此提案作榜样,呼吁其它英联邦国家也行动起来,缓解世界河流及海洋污染。

但据 2018 年 7 月报道,英国国家审计署批评环保部门忽视对废物回收计划的监察,英国回收率长期停滞于 44%,至 2020 年也难以达到 50% 的目标。

英国缺乏回收处理自家废塑料的必要基建,因而将其出口至海外,但这些垃圾可能会在海外目的地被掩埋至地底,而非被回收利用,长此以往,势必对全球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英国有超过 7000 家企业需承担一定的包装回收义务,例如,英国最大的咖啡连锁 Costa 所使用的外带杯占全英总比重的五分之一,年用量达 5 亿个,迫于环保压力,Costa 承诺到 2020 年实现相当于其外带杯年用量的废物回收。

欧盟

欧盟在今年 5 月也提出禁止 10 种一次性塑料制品,包括棉签、一次性餐具、吸管、搅拌棒、塑料气球和占海洋垃圾 70% 比重的废弃塑料渔具。

至 2025 年,欧盟各成员国应当做好回收 90% 塑料饮料瓶的工作,生产商也应帮助承担废物处理和清洁的开支。

欧盟希望该提案能在 2019 年 5 月之前获得全体通过,并希望至 2021 年新规实施能够展现欧盟在减少海洋污染上作出的积极努力。

中国拒做全球垃圾桶之后,世界彻底变天了。

也许很多年以后再来看,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大家都开始思考让垃圾减少的办法,而不再是送走了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