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打不到车怎么办?网友神操作笑喷了

这几天,北京连降大雨,

早高峰时雨尤其大。

很多人上班想打车或者叫车时,

都要等很长时间。

有网友 " 另辟蹊径 ",

在一款提供运送货物的 " 货拉拉 " 上打 " 货车 "。

把自己当 " 货 " 送到目的地,

这靠谱吗?

一开始大家还以为是段子,

后来,类似的消息越来越多。

有人发帖称 " 即便在没有货物的情况下,

司机也同意载到指定地点 "。

用 " 货拉拉 " 打过货车的李先生告诉记者,16 日晚 8 点左右,他通过 " 货拉拉 " 预约了一辆面包车回家。李先生解释,下班时打车的人非常多,在用 " 货拉拉 " 前,他尝试用网约车软件打车," 软件显示当前排位 177 位,等待需要两小时以上 "。

" 我想起来,曾用过‘货拉拉’软件约车搬家,当时是不用排队的。于是我就用‘货拉拉’ APP 预约了一辆面包车,车型是九座商务车。"

他回忆,下单后很快有司机接单,10 分钟左右就接到了他。

" 我告诉司机我没有货,司机也没说什么,载上我就走了。"

李先生表示,尽管相同距离 " 货拉拉 " 和网约车平台上的报价差不多,但 -----

" 面包车里比较破,师傅说有人用来拉鱼啊、鸡鸭啊,味道不好闻,坐着也不太舒适 "。

另一位曾用过 " 货拉拉 " 打车的市民则表示,近日曾约到过一辆七座面包车,

" 我觉得‘货拉拉’也是网约车,送啥都是送,自己就是货,我就预约了。"

但他也表示,

坐 " 货车 " 时担心过一旦发生安全事故,

该如何跟平台沟通。

不少暴雨天的地方都流行起叫货拉拉出行,

微博上也越来越多分享雨天出行 " 小技巧 "

货拉拉是什么?这样的操作很多人还是头回见 ……

有网友发来贺电:货拉拉或成最大赢家 ……

还有人出谋划策,挖掘机了解一下?

司机承认载客行为常有

把货车当网约车真的可行吗?

近日,记者通过 " 货拉拉 "

预约了一辆信息显示为 " 小面包车 " 的货车。

页面内容显示,该车载重 800 公斤,特殊规格一栏标注为 " 全拆座 "。下单后几秒之内,有司机接单。页面上显示,司机距记者 2.4 公里。因为堵车,约 20 分钟后司机到达。

记者打到的货车

记者告知司机没有货物,询问能否坐车去指定地点,司机答复称

" 没问题,到了目的地正常收费 "。

在车上,司机介绍,

" 不拉货只载客 " 的情况并非第一次遇到," 除了带人跟货,载客的情况也时常有。"

司机称,目前平台通过摄像头监控他们的行程,

" 走哪条路,时常出入的地方等,但暂时没有监控我们是拉货还是载客。"

7 月 17 日,记者再次使用 " 货拉拉 "APP 预约 " 小面包车 ",告知对方没有货物,只想当 " 网约车 " 用,这名司机依然表示可以接单。

有的车备小板凳供人 " 挤挤 "

记者体验过程中,有多名司机称,一些显示 " 没有货物,两个人 " 之类信息的单子,平台也会派给司机。

探访中,有司机声称 " 载客比拉货划算 ":

" 不用装货、卸货,跑起来也快,省了很多麻烦。"

如果载客更为方便,为何不注册网约车平台?司机解释,一辆车只能注册一个平台,

" 网约车平台对车辆的硬性要求高,车要好,一般价格在十几万元,像我们这种小面包车没法通过审核,但‘货拉拉’对车辆没有这种要求。"

有司机向记者透露,近期他们接到的载客订单有增长,

" 现在平台上面包车、货车充足,我们通常是有选择性地接单,一般只接 5 公里之内的单,十几分钟就能到。"

在收费上,同等距离时," 货拉拉 " 的价格与网约车差不多,但乘车环境和安全性上差别很大。预约的几辆 " 货拉拉 " 面包车,有的车内有异味,有的被拆掉了后排座位,有的码放了一些杂物和小板凳。

货车内的乘坐环境并不好

有司机表示:

" 每到早晚高峰,就会接到几个人一起打‘货拉拉’的单,他们通常会在打车时备注说:有几个人,没有行李,希望有空调,车新一点儿等等。所以车里备了小板凳,是在座位不够的情况下,可以在放货的车厢里挤一挤。"

" 货拉拉 ":司机载客将被封号

7 月 16 日,针对 " 货拉拉 " 被当网约车用一事," 货拉拉 "APP 发布声明称," 货拉拉 " 是一家同城货运平台,按相关运输法规规定,货运和客运分开:

" 这就和客车不拉货是一个道理,所以我们平台的车辆是不能接纳客运订单的(在副驾驶位随货物跟车除外)。"

声明还称,货厢载人是严重违规行为,因为货厢中缺少安全措施,在车子行进中货厢内有危险,很容易发生碰撞、摔伤,所以 " 货拉拉 " 也一直严厉禁止货厢载人、人货混装的用车方式。

据《北京市查处非法客运若干规定》规定,对无证从事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即网约车)客运经营的,将扣押车辆并处以罚款。

客服人员回复,平台明确规定不允许载客,但目前平台没有自查的方式,只能通过用户在线举报和申诉,

" 确认载客行为后,会对涉事司机进行封号等处理。"

不过,也有网友说,拉什么不是拉?

律师:乘客打 " 货车 " 有风险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 18 条的规定," 货拉拉 " 平台要做到两点:一是禁止平台司机以平台名义欺骗消费者而进行载客活动;二是在平台上明确提醒广大消费者 " 货拉拉 " 平台不允许从事载客活动,防止部分消费者因不知情而将其当作 " 网约车 " 使用。

如果消费者知悉 " 货拉拉 " 的拉货用车性质,依旧将其当作网约车使用,且平台已尽到提醒消费者注意的义务,一旦遭遇交通事故,消费者也要承担相应责任。

货车毕竟不是客车,

永远记住,安全第一!

这种机灵就别抖了!

编辑:肖琳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