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花钱买命” 穷人“无钱等死” 公平吗?

电影《我不是药神》热映的第二周,腾讯新闻出品《棱镜》栏目推出了《赴美治疗癌症人群调查》系列报道(第一篇《赴美治癌人群调查:一线城市至少两套房产、百万支出打底》;第二篇《赴美治癌病人自述:我为什么决定不在国内治疗癌症》)。同样是面对难愈的重症,《药神》中的中国病人,与赴美治疗癌症的中国病人,可以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群体。前者无助地呼喊着 "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 ",他们心中的救世主,是遮遮掩掩的走私药贩子;后者则是理直气壮地 " 花钱买命 ",大洋彼岸掌握尖端医学技术的美国医生,则成了收取昂贵费用就能给人续命的 " 天使 "。

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富人 " 花钱买命 ",穷人 " 无钱等死 ",这真的是天经地义的吗?

在 " 赴美治癌 " 这个问题上,或许还真是这样的。首先,像安德森癌症中心(中国赴美治癌病人的首选医院)这样的机构,运营成本极高,根本不可能普惠式地向所有患者提供廉价的癌症治疗服务。去年 1 月,该癌症中心裁员 900 人的消息曾刷爆了美国各大媒体,原因是 2016 年 9 月这家 " 大牛 " 医院出现了亏损,10 月营业亏损更是达到 6090 万美元。理由就是治疗费用不断提高,而美国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在下降,拥有保险的潜在病人数量在减少。因此海外的客源,比如来自中国的有钱病人,理所当然成为安德森癌症中心的重点服务对象。而且虽然收费昂贵,安德森癌症中心雇佣的医务人员薪资也并不夸张,平均年薪大概在 6 万多美元左右,比硅谷工程师低一大截。

位于美国德州的安德森癌症中心,是美国排名第一的癌症诊疗机构

有少数人诟病这些赴美治癌的人是 " 用炒房得来的钱孝敬美国人 ",这个说法也被理智的网友反驳了,市场经济时代,靠奋斗、靠本事都能赚钱,赚来的钱爱怎么花就怎么花,何况是 " 续命 " 这一无比正当的目的呢?至于说把钱送给美国人,那也是非常狭隘的想法,中国也一样可以搞专门的癌症中心,搞 MDT 多学科会诊,赚美国病人的钱,只不过现在我国的癌症治疗水平还不够高而已。总的来说,富人为 " 续命 " 掏钱,除了养活医生和医疗机构外,还结结实实地促进了医学技术的进步,有朝一日这些技术低成本普及化之后,也会对全世界的穷人带来好处。

那为什么 " 赴美治癌 " 没引发什么争议,而《药神》反映的穷人违规购买盗版仿制药问题,却引来那么多人的同情呢?注意,这里存在本质的区别:去安德森癌症中心治疗癌症,购买的是一项 " 服务 ",而 " 格列卫 "(《药神》中的 " 格列宁 ")是一种商品。以知识为核心的特效药品,研发成本无比昂贵,但生产的边际成本极其低廉,因此产生了盗版药的问题。而 " 服务 " 没有办法盗版,安德森癌症中心每一个医术高超的医生,同一时间只能为有限的病人服务,汇聚在同一个地方才能进行大幅提升疗效的 " 多学科会诊(MDT)"。只有花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美元跑到美国排队才能有机会享受这样的服务,穷人根本连门路都没有,自然也产生不了什么不满。

安德森癌症中心诊疗时使用到各种精密仪器

没错,就是如此。高价特效药品因为存在普惠穷人的、人道主义上的可能性,就引发了诸多问题,以至于一些专家学者在呼吁改变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来为穷人提供生存的可能性;而同样是高投入才得来的高价癌症诊疗服务,因其技术上难以普惠穷人而避免了许多争议。这真是一个奇妙的现象。

不过,避免争议并不是目的,《赴美治疗癌症人群调查》系列报道更多地提醒了我们,该如何去提升、改善我国的癌症诊疗水平。就在几个月前,在肿瘤防控院士高峰论坛上,有两位中国的院士发言称 " 对于很多常见的癌症,我国的治疗水平不逊于美国。"" 中国很多医生的临床经验,甚至比国外医生更加丰富。" 不管院士的原意是什么,这个说法都有可能让人高估国内目前应付癌症的能力。我们应该从有关安德森癌症中心的报道中清醒认识到,在抗癌方面中国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怎样的差距;认识到在提升癌症诊疗水平方面,美国人采取了怎样的系统思维,如何形成严格的人才培养制度和良好的学术氛围,如何建设健全的医疗网络和医疗工作保障体系,这些都是我国的医院所比较欠缺的。

不管怎样,跨境医疗在未来一定会成为越来越普遍的趋势,富裕起来的中国人,不管是去日本精密体检、是去以色列辅助生殖、去美国德国重症转诊,都是自然而然的,相信这些市场选择会有利于加强竞争,有助于我国医疗整体水平的提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