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强震引发海啸 3大原因酿惨重灾情

卫星影像可见,帕鲁市(Palu)就位于马蹄形海湾的底部;随着海洋变浅,又有波浪会反映周边海岸线的碗型效应(bowl effect),让帕鲁市在不到3分钟内就受到3波海啸的打击。NASA/BBC

一名女性拿着个人物品走在栋加拉(Donggala)街头,她背后可见一艘被海啸冲上陆地的船只。印尼苏拉威西岛9月28日发生强震海啸,至今已造成1234人罹难。路透

印尼苏拉威西岛9月28日遭遇规模7.5强震袭击,引发大海啸袭击帕鲁市,罹难人数2日已跨过千人门槛,来到1234人。科学家告诉BBC,此次震灾预料之外的惨重,可能是同时碰上地理、时机与警戒失灵等不利因素。

1)地理因素

地震成因之一是地球的板块运动,一旦释出能量够强,震央又接近人口稠密区,就会带来灾难性后果。苏拉威西岛帕鲁市28日全天都能感受到轻微地震,附近的帕鲁科鲁断层(Palu-Koru)入夜前突然下滑,由于位置距离岸边不远,震央深度又只有10公里,才带来规模7.5强震。

学者指出,地震冲击也被帕鲁市地表的薄薄一层沉积物放大;不同于坚固的岩床仅会晃动,地震会导致沉积物有如液体般大量流动,盖在上面的建筑要是结构不佳,基本上就很难抵挡。

2)意料之外的大浪

根据1927年的纪录,一道海啸大浪在海湾口约3至4公尺高,抵达帕鲁则是浪高8公尺。学者指出,危险性海啸会因断层垂直位移而生成,帕鲁科鲁断层则是平行滑动,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推论28日强震为什么会出现海啸。有可能是因为海底山崩或之前的研究不精确,至少目前仍不得而知。

不过,一旦大浪接近沿岸,水深变浅,波浪前进速度变慢,出现后浪推前浪的放大现象;浪头越靠近岸边,再加上海底底床的阻力,放大效应就越明显。从卫星影像也可以看到,帕鲁市就位于马蹄形海湾的底部;随着海洋变浅,又有波浪会反映周边海岸线的碗型效应(bowl effect),让帕鲁市在不到3分钟内就受到3波海啸的打击。

3)海啸警报失灵?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导致25万人丧命后,各国就在早期警报系统投注大量资金,建起一套复杂的感应器系统,以协助科学家快速分析地震是否可能引发海啸,并警告民众尽快往高地逃命。

印尼国家灾防单位主管指出,早期警告系统的关键浮标自2012年就因资金缺乏而失去功效。学者认为,印尼比较关注2004年受到惨重打击的南部一带,早期警告系统可说是“有些有用,有些没用”。虽然警报确实在地震后发出,这还要看结果是警报有无正确执行及民众是否有听到。

尽管有居民一看到海浪向后退就立刻带着全家赶往高处避难,许多人明显仍留在即将举行庆典的海滩附近。学者认为,当地居民都很清楚海啸的破坏力,但数公尺高的大浪来袭,脱逃路线必须畅行无阻,才能让人在很短的时间内脱身(电视剧)。只不过,从经验来看,印尼各地城镇其实没有明显标出逃亡路线,很难让众人在短时间内逃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