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天空下》:一个中国千禧一代的回忆录(图)

阚超群的这本回忆录有一种令人振奋的坦率,它的副标题是在向一个受众群体示意,也就是几代同堂的中国大家庭传奇故事的爱好者。对于迷恋这个经久不衰的流行文化类型的人来说,这本书能提供很多东西。在他们心目中,《红色天空下》最精彩的部分可能是祖母晚年受年轻时听说的动物成精民间故事影响;还有祖父在1990年代从法轮功运动与信仰中得到安慰——直到后来官方取缔这个组织,并强迫他与之断绝关系,阚超群以敏感的笔触讲述了这些故事。


另一个人群可能对《红色天空下》更感兴趣:热衷于克服困难的坚强女性故事的人。我们很快就发现,阚超群的母亲正是这样一个女人。比如说她在1989年作者出生之前几个月做的事。母亲已经有了一个孩子,是1980年代中期出生的男孩。当时正在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阚超群的父母理应觉得,他们的家庭已经很完整了。但母亲一心想要一个女儿,于是铤而走险,用了各种巧妙的花招来实现这个目标。有一次去看医生,她甚至把一个金属戒指藏在衣服底下,骗过了X光机,让它以为她在使用一种强制性的节育器具。

本书还用很多的笔墨讲述了另一个坚强女人的故事,那就是阚超群自己。在她出生的那个村子以及长大的地方小镇里,年轻人很少有机会进入北京的高等学府,也几乎从来没出过著书立说的作家。阚超群成功地做到了这两件事。在首都的一所大学获得金融学位后,尽管父母希望她走一条更安全的职业道路,她还是继续追求自己的职业作家梦想。凭借运气、决心,以及后来令她得以写出《红色天空下》的出色英文技能,她获得了一份工作,先是为一家在京外国人杂志撰稿,后来又在《纽约时报》担任研究员。最终,她找到了一个经纪人,签下了一份出书合同。

简而言之,她的故事就像霍雷肖·阿尔杰(Horatio Alger)小说的现实版,只不过带有中国的、21世纪的、女性主义的独特元素。这些特点在后面部分尤为鲜明,阚超群回到家乡,努力向一个表亲解释她的新生活,这个人是她童年时代最好的朋友,但是留在了家乡,走上一条相对传统的路。代际的差异在书中时时可见,不过阚超群也描述了城乡差距在中国的重要性。她努力让这位困惑的昔日密友明白,她为什么不在乎自己20多岁还没结婚,以及她对即将出演中国版的《阴道独白》(The Vagina Monologues)有多兴奋,但收效并不显著。

最后,阚超群这本书还有一批目标读者,就是像我这样的人。无论从个人还是职业角度,如何理解当今的中国,乃至中国千禧一代的经历,都是我们十分关注的。我们试图了解中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且在向其他人解释这些变化时,希望能得到帮助,她的描述对我们有很大的价值。《红色天空下》出版之前,已经有几本关于阚超群这一代人的英文书籍面世,但本书的不同在于,它的作者本身就属于这个复杂的、被广泛讨论的群体。因此,在谈起那些已为人们所熟悉的话题时,这本书依然令人耳目一新,比如沙文主义教育与参与全球流行文化的渴望之间产生的对峙。在她这个年龄段,很多中国人都抱有这种态度:某些国家过去对中国的欺凌令他们不满,但是他们喜爱这些国家的文化输出,从《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到最新的日本漫画。阚超群不是第一个讨论这个话题的人,但她的处理格外精彩。

虽然我欣赏阚超群的书,但我也要指出,她有时会把发生在她十几岁之前的一些事件弄错。她说,关于天安门事件,中国当局一直都在对她那一代人以及其他中国大陆人说谎,她是对的。她说,与官方说法不同的是,军队在北京市中心杀害了很多人,这是正确的;但她说在6月初的大屠杀中“大多数”遇难者是学生,这一点是错的。多数遇难者是普通北京居民,属于其他社会群体。

在前面的叙述中,阚超群也出现了一些类似的偏差,她说,从1983年开始的三年里,一种以“强大的警察国家”为形式的控制再次出现。然而当我1986年抵达上海的时候,一个异常宽容的时代正在到来。许多人认为,除了侵入性的计划生育措施,这个国家近来已经在放弃对百姓私人生活事无巨细的干预。在当前这个压制不断升级的时代,一些人对1980年代中期较为宽松的时代产生了一种情有可原的怀念。

尽管偶有失误,《红色天空下》当中还是有很多值得称赏的地方。通过这本书了解阚超群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她讲述动人的家庭故事,也讲述辛酸的个人故事,她是一个极为坦率的向导,引领我们了解她这一代人的精彩。随着国家经历令人眼花缭乱的转变,她和整整一代人的成长曾经面临一种全然不同的挑战。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