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美贸易摩擦之势愈盛,但舆论场上仍有部分专家、学者认为特朗普政策如其性格般变化不定。吴旭教授认为,类似观点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不只是特朗普个人问题,其背后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核心智囊团,现今特朗普表达出的思路和想法,其实在团队里已有非常明确的表述。
吴旭教授整理出特朗普对华政策十大高参的相关资料,意在向读者说明,特朗普政策看似“朝三暮四”,实则有其一贯性。
史蒂夫·班农(Steve Bannon)、汉尼提(Sean Hannity)、 林堡(Rush Limbaugh)、 博尔顿(John Bolton) 、纳瓦罗(Peter Navarro) 、道博斯(Lou Dobbs)、 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 、姆努钦(Steve Mnuchin) 、库德洛(Larry Kodlow) 、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 ,以上十人是特朗普对华政策从酝酿到成型不可或缺的核心圈子成员。(另有三位候选替补,分别为: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主任Matthew Pottinger 、美国国防部长James Mattis、美国国务卿Mike Pompeo。)
从2015年特朗普宣布参选至今,他们的身影不离特朗普左右,他们的意见特朗普洗耳恭听,他们的提法和论调成为特朗普的竞选纲领和口号。在特朗普入主白宫后,以上十人或是作为内阁成员,或是作为圈外参谋,从没有减弱在特朗普对华政策上的影响。
在重要的对华决策前,特朗普都会与汉尼提电话沟通;
在重要的内阁会议期间,特朗普会让道博斯直接将电话打进来,聆听并评价最核心的政策讨论;在每次道博斯挂上电话后,特朗普还不忘赞叹一句,“真爱他,卢”;
在每次决定对华贸易措施前,特朗普都会在白宫里叫上纳瓦罗密谈——他的口头语是“Where is my Peter?” 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在林堡的脱口秀节目30周年纪念日当天,特朗普以普通收听者的身份,专门打电话进来,给了林堡一个巨大的惊喜;
每晚睡觉前,特朗普会给刚刚录完节目的汉尼提通上一个电话,有时一聊几个小时。
特朗普是个爱憎分明又十分记仇的人。对于他不喜欢和不欣赏的人,他会毫不客气,让他从自己眼前消失;而对于他器重欣赏的人,他又会不厌其烦地问询请教,洗耳恭听。了解特朗普,就不能不了解他的核心智囊圈!而要探究和预测特朗普政府未来对华经贸、政治、军事策略的走向,上面所列十大高参的个人背景和政策立场,是获得准确答案的最好捷径。
1.Steve Bannon
班农:白宫前首席策略师——一个为班农量身定做的新职位,无需参议院认证,位列重要阁员之中,甚至被特殊允许参加国安会;特朗普胜选的最大功臣,主导特朗普对华思想和政策的灵魂人物;曾任美国极右翼“经济民族主义”大本营Breitbart News Network的总裁。虽离开白宫近一年,但仍通过各种渠道与特朗普保持密切联系,并正为特朗普2020年大选筹划准备; 65岁。
对华基本政策立场:
中国是美国排在第一位的战略对手,因为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文化宗教等因素,双方矛盾不可调和。美国现在正处于最关键的最后机会,能够通过自身余存的超级大国实力来遏制、甚至压垮中国政权;期待以经济战的形式为先导,如果不成功,则采用局部地区军事冲突的形式,最终达成中国政权更迭为亲美、效法美国模式的盟友。
代表性言论,事件:
我们正和中国交战,毫无疑问。世界上有三种战争形式:信息战、经贸战和真刀真枪的热战。而中国和我们已打了25年的经贸战。美国的主流精英们一直都认为,中国的崛起不可阻挡;中国是一个快速上升的强权,而美国正在衰落。这种论调似曾相识,在里根总统上台前,美国也认为苏联是个不可阻挡的恶魔,而美国只能束手待毙。里根不这么认为,他只用了六七年时间就让苏联灰飞烟灭。特朗普如同里根,他不认同中国不可阻挡,也不认为中国会越变越像美国,你必须正面迎击它。
在获得贸易战的最终胜利前,特朗普绝不会退缩或降价;最终胜利的标志就是中国彻底开放它的市场,公平对等地与世界交易。中国通过“中国制造2025”的长远目标,试图掌控世界经济未来核心领域(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等等),但贸易战的最终结果将重新洗牌全球的创新链、生产链、供应链,使全球重新围绕在以美国为中心的热爱自由的国家周围。中国现政权遇到大麻烦了。(2018年7月18日CNBC的采访)
百年以后,我们现在的时代会被这样纪念——美国为迎击中国跃升为世界统治力量所做出的努力。现在的中国就是1930年时的德国。它正处在巅峰,它正面临两种路径选择。中国的年轻人爱国主义热情高涨,甚至可以说是遍布超级民族主义情绪。中国过去25年的发展是基于投资和出口。谁给的钱?——美国工薪阶层和中产阶级。除非你理解中国在向世界输出通缩和过剩产能所造成的后果,否则你无法理解英国脱欧和美国2016年大选的背景。这一切都是不可持续的。重整贸易秩序是美国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核心问题,全世界也只有美国现在能做到这一点。(2017年9月11日采访)
2.Sean Hannity
汉尼提:福克斯电视网明星主持,特朗普挚友和最坚定的政策支持者及宣传者;美国现在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评论节目和收音机脱口秀节目主持人,每周固定听众超过1300万人;特朗普经常收看汉尼提的电视评论节目,接受其专访超过60次;每周与汉尼提通话数次,二人私交甚密;57岁。
对华基本政策立场:
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领域都是美国的对手,甚至是敌手。为特朗普政府的每一项对华政策和举动背书,并提供毫不动摇的支持。除了成惯例地指责中国在经贸逆差、人民币汇率、南海军事扩张等方面的做法,一直对于中国政府在人权、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持有负面看法——但这种负面看法反映的是美国精英层普遍的共识,而不是像班农那样的独立深刻战略思考的结果。
代表性言论,事件:
中国、俄罗斯、伊朗和朝鲜一直以来都在对我们进行黑客攻击,可我们的弱智政客们却什么也没做。我责怪他们,特别是奥巴马。(2017年1月,个人推特)
2018年六月在新加坡举行的特朗普与金正恩首次会晤时,媒体广泛报道:福克斯电视网的主持人汉尼提特意购买了临时手机用于与特朗普的直接通话,因为担心中国间谍机构会窃听他自己原来的手机。(一方面显现了对于中国间谍窃密的杯弓蛇影心态,一方面也显示出汉尼提与特朗普的热络电话联系是多么频繁和重要。)
3. Rush Limbaugh
林堡:美国过去二十年最有影响力的保守主义灵魂人物,被《时代》周刊称为保守主义的“教皇”;连续二十年排在美国收音机政治脱口秀收视率的第一位;年薪四千万美元;2018年8月1日,是林堡脱口秀创办30周年的纪念日,特朗普总统在没有事先通知的情况下,专门打来祝贺电话,给了林堡一个大惊喜,双方亲密关系由此可见;67岁。
对华基本政策立场:
政治上,认为中国是共产党在世界上的堡垒;他在节目中提及中国时的惯用指代词是“ChiComs”——译成“中共佬”,是美国带有轻蔑和种族主义色彩的一个俗语,使用这个指代词的美国人大多带有白人至上主义倾向。经济上,认为中美互相投入利用,美国华尔街大佬们为了赚钱,将美国带向了深渊,而中国则赚了大便宜。军事上,认为中国力图称霸亚洲、在世界范围内挑战美国权威。
代表性言论,事件:
我们的底线是,中国共产佬们(ChiComs)根本打不赢这场贸易战。我知道美国人不这样想,因为在他们脑海中被灌输着这样的理念:中共佬们干活玩命,他们统治着世界,我们现在无法跟他们竞争——事实不是这样的。虽然他们在其他领域把美国看作敌人,但在经济上,他们在美国投入很多。所以我认为,现在双方的贸易关税战,是双方的一种谈判手段。(2018年4月4日)
2011年,当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美国,在白宫与奥巴马举行新闻发布会时,因为翻译提供的英文讲稿速度太慢,所以林堡在他直播的节目中,刻意丑化和模仿中国人说话的语调,用自己理解的“中文”哇哩哇啦胡说了一通,并嘲讽中国话本来就没有人能听得懂。这一轻佻无礼的举动,立即招致了美国媒体和政要的抨击;但对于林堡和他的1300万听众来说,这是林堡一贯的风格,或者说带有明显种族主义立场的潜意识表露。
4.John Bolton
博尔顿:小布什政府任期时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现任特朗普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统筹美国所有外交事务与政策;是美国最具标志性的对华强硬派,力主入侵伊拉克,建议退出伊朗核协议,建议对朝鲜采用先发制人攻击等;连续十几年呼吁与台湾建立更紧密的政治和军事联系;70岁。
对华基本政策立场:
坚决支持特朗普对华开展贸易战和加征关税,将其描述为逼中国就范的“休克疗法”;从2017年还未上任时就一直主张对华全面惩罚性关税。在东海、南海问题上主张与中国硬碰硬,联合亚洲盟友共同阻止中国在亚洲的“霸权”崛起;主张全力保证台湾的民主社会不受中国大陆的压迫和攻击,多次在《华尔街日报》发文,支持与台湾建立更紧密的政治和军事联系。
因为其经常发出“好战”的偏激言论,被美国政界视为异类,即使在小布什任命他为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这件事上,也无法保证获得参议院的通过,只能趁国会休会时,借机快速任命过关。可以预见,在他的任期内,中国南海与台湾问题将走向逐步激化。
代表性言论,事件:
我不清楚我们还能不能倒回中国在南海的扩张——那不仅仅是凭空创立事实,那其实就是在创建领土本身。然后再把既成事实强加在上面——就是那些建造的岛礁和上面的各种设施。这些都是美国从亚洲收缩所造成的可见后果,这些后果将需要我们做出许多重要的调整才能更正。(2016年9月评价奥巴马亚洲政策)
在评论候任总统特朗普接听蔡英文的电话这一事件时,博尔顿的回应是,“认为仅仅一通电话就会搞乱几十年的架构是荒谬的。不过,我倒是觉得人们需要知道美国总统应该有权利同任何人讲话,只要他认为这是符合美国利益的话。北京的任何人都没权利决定我们能和谁通话。我一直以来的看法就是我们需要提升与台湾的关系, 我知道这样做可能会引发北京不舒服,但这是他们必须接受的现实。”(2016年12月4日)
5.Peter Navarro
纳瓦罗:特朗普的白宫贸易事务主任——一个为他度身定做的职位;经济学家,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加州大学教授,2010年畅销书《死在中国手里》(包括同名获奖纪录片)作者,特朗普竞选时经济和贸易纲领的起草人之一;其关于世界贸易、特别是中美贸易的极端看法,被美国主流经济学界归为异类和荒诞;其对华政策立场最强硬和偏激;69岁。
对华基本政策立场:
在美国对华政策的偏激排行榜上,纳瓦罗应属于最极端、最强硬的几个人之一。虽然是经济学者和大学教授,但他的两部畅销书《即将到来的中国战争》(2006)年和《死于中国之手》(2011)都面向普通美国大众读者,并以其大肆渲染的夸张、戏剧性语言和指控,将中国描述成为美国一切问题的根源。
比如,他直接将中国描述为“全球性的污染工厂”、“疫病温床”,中国政府通过操控货币和大幅补贴,向美国市场倾销质量低劣、价格便宜的商品,从而冲垮了美国的制造业和中产阶级,直接造成了美国的空心化和一系列社会问题。
代表性言论,事件:
在《死于中国之手》一书中,纳瓦罗的主要观点包括:中国用不公平的贸易政策和手段占领了世界市场,消灭了美国几百万制造业工作并压低了基本工资。中国的野心是无法满足的,最终必然导致因为最基本的需求——面包、水、空气,而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允许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美国最大的战略错误之一;为了反击中国的不平等贸易,美国需要向中国商品征收高达43%的关税,退出相关贸易协定,增加军费开支和加强与台湾的军事关系。
“好吧,让我们先看看中美关系。我们和中国有3710亿美元逆差,也就是说每年我们要将200万制造业工作拱手送给中国。这当然不好。国防部长马蒂斯谈到中国在南海建造岛屿,那些人工岛屿是我们谈判的重点。
总统和贸易谈判代表莱特希泽努力争取的是阻止中国盗窃我们最好的科技成果。他们拿走了我们的科技成果,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在偷窃。当然他们也在强迫科技成果转移,他们逃避我们的出口管控,而且他们更把手直接伸到了美国。中国国有企业拿着满袋子的现金,来到美国,买走了我们硅谷的一切。所以,这种中美关系必须彻底地做结构调整。(2018年6月3日,在接受福克斯电视网采访时谈到中美关系)
6.Lou Dobbs
道博斯:福克斯经济新闻网老牌明星主持人,几十年呼吁控制移民与制裁中国,是特朗普的私交好友和坚定的支持者;1980年参与CNN的创播,最高做到公司副总裁,并创立和主持CNN的经济新闻栏目;他的节目也是特朗普必看的新闻节目,甚至在召开白宫会议时,将道博斯电话介入参与讨论;72岁。
对华基本政策立场:
过去二十几年,特别是最近十年来,道博斯在CNN(1980-2009)和福克斯电视网(2009-至今)对中国和中国政府指责谩骂,喋喋不休,这几乎成了他的一个个人品牌标志。每次提及中国,道博斯的口头语是“ Communist China”( “共产主义中国”),并且语气发狠、目露凶光,无法掩饰其满含的怨恨与仇视。这种带有冷战时期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指称,在美国主流媒体界是绝无仅有的。
几乎在所有领域,道博斯关于中国的报道都是负面的。其主攻的目标,近几年集中在中美贸易逆差、中国盗窃美国科技成果、中国军事扩张特别是南海造岛等。他的极端民粹主义倾向及阴谋论的评论风格,也是造成他同CNN 分道扬镳的直接原因。
代表性言论,事件:
在评论贸易部给与中国中兴通讯延缓期限后,道博斯在节目里这样评价,“中兴在违反制裁协定与伊朗、朝鲜秘密交易七年后,现在突然被给了一条活路,不用负担任何惩罚与后果,而中国可以继续从美国盗窃价值6000亿美元的知识产权,保持着每年40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这就是姆努钦想要的结果吗?这真是难以置信——任何为特朗普政府工作的官员会做出这样愚蠢透顶的决策。(2018年5月21日)
在2006月的一期《纽约客》杂志中,一篇关于道博斯的深度特写被冠上了《疯狂至极——卢·道博斯的民粹主义十字军东征》的大标题。它这样描述道博斯,“但是,从大概四年以前,道博斯开始重生为一个民粹主义者——大着嗓门地为那些“小人物”摇旗呐喊,成为一个反对自由主义移民政策的福音教徒。
他的一小时节目里,从每天六点开始,道博斯成为了纳达尔与布坎南的综合体化身。在每期节目里,他大声抨击美国大企业管理层“无法容忍的”贪婪,天价收入和腐败;以及阻止提高最低工资,雇佣非法外来用工,和“共产主义中国的勾结”,随时准备把美国制造业工作转移到国外。
7.Robert Lighthizer
莱特希泽:现任美国贸易谈判代表,里根政府时期的副贸易谈判代表;其后30年从事与贸易有关的法律咨询服务,熟悉世界贸易有关的架构、原则与漏洞;关于中美贸易,一直主张对华制裁和加征关税,并抛弃现在的世贸组织而另外建立新型体系来一揽子解决中国贸易问题;他的主要观点与特朗普高度契合,并得到特朗普的绝对信任;71岁。
对华基本政策立场:
从1983-1985年,还是在里根政府时期,莱特希泽就是美国贸易谈判的副代表,其后三十年一直在世界贸易领域从事法律服务与高端咨询服务,是专家里的专家。
早在1997年,莱特希泽就公开撰文反对在当时的条件下让中国加入世贸;关于中美贸易,莱特希泽主张中国的贸易问题不同于以往与日本、欧洲等经济体的贸易争端,无法通过现有的国际框架——世界贸易组织来解决,必须采取非常手段,甚至另起炉灶,来重新建立公平、对等、合理的世界贸易新秩序。
他在一个有超过100多个美国跨国集团总裁的圆桌会谈上,直白地表示,“我代表的不仅仅是美国企业的利益,我也代表着美国劳动者的利益。”
代表性言论,事件:
我认为我们当前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这个挑战比我们以往曾经遇到过的都更难以应对——这就是中国。中国深思熟虑地在国家层面发展自己的经济,为出口商品提供补贴,扶植明星企业,强迫专利技术的转移,扭曲世界的供求市场,不仅在中国国内也在全世界这样做。
中国模式对于当今世界贸易体系的威胁是前所未有的。过去我们谈论过的解决办法都行不通,现在我们必须极尽所能使中国的违规非经济做法成本昂贵,要求中国提供对等,不仅在国内而且在世界范围也一样。所以,做好心理准备,很多新变化会出现,新手段、新行动会不断出来。(2017年9月18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2010年6月9日,莱特希泽作为证人出席了美中经济与安全委员会的听证会并做了书面发言。其主旨观点可概括为:美国政经各界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会为美国带来经济繁荣和廉价产品,以及促进中国逐步走向美国式的民主,这些预判都是错误的。
主要因为:(1)美国决策者没有意识到中国的经济和政治体制从根本上是与世贸组织的基本理念无法协调和共生的;(2)美国决策者严重误判了美国企业将制造业基地转移到中国的诱惑与好处;(3)美国政府一直以来对中国重商主义的一切做法都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阻止。他的最终建议是,必须抛弃以往被动消极的做法,采取更加激进和强力的做法来迫使中国遵守规矩。
8.Steve Mnuchin
姆努钦:美国财政部长,任职高盛投资17年,曾担任首席信息官;金融投资家,特朗普竞选时的重要团队成员,负责金融、财务政策领域,力挺减税法案,并最终亲自促成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税改方案获得通过;十大高参中唯一的对华鸽派或者温和派,主张以谈判解决问题;从2004年起,其创立的投资基金与特朗普有商业地产上的合作,并投资了包括《阿凡达》在内的数十部电影,现夫人为好莱坞影星;56岁。
对华基本政策立场:
无论是从个性风格还是在对华关系上,姆努钦都与特朗普内阁的其他成员,甚至包括特朗普本人,大相径庭。姆努钦本人严谨低调,扎实稳重,既有着投资人的精明历练,又有着学者教授的温文尔雅和谦和风度。
在对华贸易问题上,姆努钦认同巨额贸易赤字不可持续,但他主张渐进式的、在现有的国际框架下通过谈判和让步促成改变。这种温和立场和谈判风格,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直来直去的行为方式、以及贸易委员会主任纳瓦罗偏激执着的个性立场,多次形成直接冲突,也直接给外界和中国谈判代表造成了美国核心内阁对华谈判政策不统一的印象。
代表性言论,事件:
我们和中国不是在打贸易战,而是进行一场贸易论争——我们的目标一直非常清晰明确,即我们寻求对等贸易。我想现在大家都明白这个立场。美国是世界上最开放的投资市场;目前我们通过国家安全保护条款所设置的钢铁关税,是为了保护美国的核心技术。这不仅仅针对的是中国,对其他国家也一样。我们将继续确保美国的工人和美国的公司和中国能够公平竞争。这就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标。对于美国企业来说,如果我们达成目标的话,那意味着巨大的机会。(2018年6月29日接受福克斯经济新闻采访)
2018年五月初,在美国五大贸易谈判代表(姆努钦、纳瓦罗、库德洛、莱特希泽和罗斯)一起来北京做关税制裁前的最后谈判时,姆努钦与纳瓦罗当着其他美国代表团成员,在钓鱼台宾馆外的草坪上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争吵的核心是:姆努钦私下安排了与中国副总理刘鹤的单独会谈,而没有安排其他成员参加。纳瓦罗对于姆努钦相对温和的对华立场一直耿耿于怀,这次则是暴跳如雷地指责其私下交易、出卖美国利益。双方你来我往数分钟,甚至达到互相辱骂的地步。包括CNN在内的多家媒体,事后多有报道。
9.Larry Kodlow
库德洛:现任白宫经济委员会主任;前华尔街投资分析师和投资专家,里根政府时期任职经济与预算部门的副主管,支持里根的减税和放松政府管控的政策;美国最大经济新闻电视网CNBC的著名主持人。特朗普经济政策的坚定支持者,主张对华强硬,但相对理性和老谋深算;71岁。
对华基本政策立场:
库德洛是里根经济学的忠实追随者和倡导者,一直主张减税和放松政府管制。在中美贸易等一系列问题上,库德洛属于老谋深算的强硬派,主张与欧盟各国以及美国的盟国一起,组成一个公平贸易联盟组织,共同解决中国在贸易出口、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盗窃”和强制转让等领域内的不公平做法。
过去二十多年,无论是在自己主持的经济专栏节目中,还是在投资银行作为投资分析师,库德洛都是以其激情饱满、对美国经济无比信任的乐观精神来看好美国经济前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篇报告是发表在2007年12月的《国家评论》上,标题是“布什经济荣景在继续”;在文章中,他预言美国经济在未来几年会继续健康向上。而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严重经济危机,正是从2007年12月开始的。
代表性言论,事件:
中国政府最好不要低估特朗普总统在改变现在不公平贸易现实的决心。我们的目标是要消除不公平的关税、违规的政府补贴、盗窃美国的知识产权和科技技术或者强迫技术转让——这些都是我们在与中国政府谈判时不厌其烦多次提出的,他们很清楚;中国最好不要低估和错误推断特朗普政府在这些问题上的决心和相关手段。现在球在中国一边;虽然谈判的官员想要达成协议进行改革,但是习近平想要采取强硬的对抗措施。(2018年8月3日,接受福克斯经济新闻网采访)
中国现在面临严厉的经济压力和制裁,不仅仅来自美国,还来自其他国家。我一直有一个想法,美国应该领导一个由世界主要贸易国家组成的联盟,共同面对中国,让中国知道你不能随意破坏贸易原则与规矩。这是我的想法,你也可以管这个组织叫“同道者联盟“。(2018年3月19日在获得全国经济委员会主任提名时接受采访)
10.Michael Pillsbury
白邦瑞:哈德逊研究所中国战略中心主任,里根政府时期在国防部任职;1975年,作为兰德集团的研究院,白邦瑞撰文主张与中国在情报和军事上合作,联中抗苏;此建议成为里根、卡特政府官方对华政策立场。老布什总统任上,任职亚洲事务顾问。
2015年,出版《百年马拉松: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霸权的秘密战略》,事实上放弃并扭转了自己对中国一直以来比较积极、温和的看法;是美国知华派中从“拥华”到“抗华”的代表人物;73岁。
对华基本政策立场:
在美国的中国通当中,恐怕难以找到比白邦瑞更了解美国对华政策过去四十年的演变,以及熟稔中国政治脉络和决策思维的美国人了——而且,他还能讲流利的中文。
早在1975年,博士毕业后入职美国兰德集团、刚刚年满三十岁的白邦瑞,就在《外交政策》上撰文,主张联中抗苏,从军事上和情报上与中国合作;其主要建议和立场成为随后里根政府的官方立场和政策。
三十年后,当中国的经济腾飞已经使国家整体实力迅速拉近与美国的距离时,白邦瑞首先推翻了自己当年建议的一个大前提——这也是美国精英阶层过去几十年对华认知的共识——经济发达融入世界的中国,必然会效仿美国的民主政治模式,成为美国的盟友。用他的话讲,“如果‘中国梦’意味着不发一枪一弹,最终取代美国,就像美国取代大英帝国一样呢?美国必须采取一个全新的、更带有竞争性的战略来对抗中国。这是美国在21世纪面临的最大国家安全挑战。”
代表性言论,事件:
我认为特朗普总统目标明确,手法也是得体的。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以前的总统,包括布什和奥巴马,也都多次抱怨中国的不公平贸易做法,但他们仅是说说而已,并没有什么实际动作。
从贸易战的角度看,我认为比较而言,中国更依赖美国,而不是相反。我们并没有获得广泛的实际利益;我们仅是获得了一些利益。我感觉贸易战最终不会大打出手。中国很害怕在美国或者是亚洲国家中被妖魔化;最终的结果是,我们将第一次在贸易谈判中获得最后的胜利。(3月23日,接受BREITBART新闻网的采访)
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在南海问题上真正挑战中国。需要明白的是,有些人认为我们必须要干——但很难找到合适特殊的切入点来做;特别是现在中美在经贸领域出现大的摩擦,这些更迫切需要面对,而不能多头作战。
老实讲,我在五角大楼的很多朋友都被中国在科技领域大步赶超以及大肆窃取美国技术成果的举动吓坏了。因为美国的军事强大靠的是高科技。是的,我们愿意说我们有更聪明的军队,但是科技是真正使武器和部队成功的关键。如果我们丢掉了这个领先地位,就再也追不回来了。
所以,中国不仅仅是要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而且要成为最强大的军事大国。虽然这些不可能在几个月或者几年内就实现,但这是大趋势。特朗普总统现在所做的就是要阻止中国进入美国的科技技术领域。(3月23日,接受BREITBART新闻网的采访)
十大高参综合述评
综合来看,以上十个高参具备以下几个不容忽视的特征:
1.从照片上一望便知,这十人都是“老白男”,即老年、纯白种、男性。
不要小看这一特点,它实际上从侧面展示了特朗普执政方针的大致走向。特朗普是打着经济民族主义的旗号走上政治舞台的;支撑他当选的两大政策立场,一个是强化美国的移民政策,一个是纠正不合理的国际贸易秩序。这两点,都直接迎合了美国白种劳工阶层的诉求。
另外,特朗普自身一个不便明说但是美国人都心知肚明的倾向是:带有一定种族主义色彩的白人至上主义。在特朗普的核心智囊和内阁成员中,基本上都是“WASP”, 即白种、盎格鲁-撒克逊的新教徒。这一毫不掩饰的种族宗教特点,与前几任美国总统截然不同。
而从年龄上看,上面十个人最大73岁,最小55岁;65岁以上八个人,七十岁左右六个人。这个年龄段预示着,在这些人的脑海里,在面对全球的世界观上,都将自觉或不自觉地沿袭以“冷战”、“意识形态划分切割”的模式。这一点,从道博斯随时挂在嘴边的“共产主义中国 (Communist China)”、林堡的“共党佬” (ChiCom)这种在美国几乎很少听到的“古董级词汇”中就能感受到。
2.从收入上看,这十个人绝大多数属于美国的超级富豪阶层,一半人属于真真正正的亿万富翁。
跟特朗普本人相似,他的核心圈子里,很多主要人物也都是亿万富翁。包括现任的商务部长罗斯、离职的国务卿蒂勒森、离职的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科恩,都是资产过亿的超级富豪。这种富豪云集白宫的景象,在美国二百多年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
这些预示着什么呢?首先,他们很难被收买;第二,他们都超级自信并在自己原来的领域独当一面;第三,他们的阅历经历比一般人丰富得多,看问题的角度与一般人也截然不同。
这些特质,使得自信、强硬、犀利、老道成为了特朗普政府自然而然的风格特点。反映在特朗普的一系列政策上,从信奉单边主义,到主张公开动用美国的强势力量来不择手段达到目的,其实都不难看出这些影子。
3.所有十人都有着深厚的“里根情节”,推崇里根的政策,效仿里根的做法。
包括特朗普本人在内,他的核心智囊圈子的主要成员,都是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忠实追随者和推崇者。像白邦瑞、莱特希泽、库德洛等,更曾在里根政府里担任重要职位——说起来,那已是35年前的事情了。
在他们的心目中,里根的成就主要有两点,一是通过大规模减税使得美国经济复苏,为90年代的飞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是通过“星球大战”、针锋相对的强势立场,逼迫苏联走上谈判桌,并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和美国赢得冷战胜利。
现在,任职不到两年,特朗普已实现了里根的一个政策里程碑——大规模减税,并使得美国的经济活力再次得到释放。接下来,特朗普的另一个“里根第二”需要做的就是:摧毁下一个“邪恶帝国”。当时的邪恶帝国,是美国的冷战对手苏联;现在的“邪恶帝国”,自然而然就是中国这个“新冷战”的对手了。
4.十大智囊中,大部分人与媒体有关系,或是直接投资管理媒体,或是主持人、评论员。
特朗普自己是靠着在媒体上的真人秀,走红美国甚至是全世界的。他的个人生活,包括他的几任妻子,也都来自影视和媒体圈。可以说,特朗普在当选总统以前的主要社交圈子,包括大量的媒体人。这也就不奇怪,他会把那些成功的媒体人作为心腹高参。
在这十个人中,五个人是媒体总裁或者主持人(林堡、汉尼提、道博斯、班农、库德洛),一个是电影投资人(姆努钦),三人曾任职专业媒体当专职评论员(纳瓦罗、博尔顿、白邦瑞);唯一没有跟媒体沾边的是莱特希泽,但作为著名的律师和美国前贸易谈判副代表,莱特希泽在媒体前同样如鱼得水。
为什么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特朗普非常看重一个人在媒体镜头前的表现和口才形象。特朗普喜欢直来直去,开起话头来往往滔滔不绝;他自然喜欢身边的人,也都是如此,正所谓惺惺惜惺惺。
这种个人好恶,从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内阁成员就是跟特朗普走不近,最终导致分道扬镳——比如,前国务卿蒂勒森、前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科恩、前白宫主管麦克马斯特等等。这些人相对拘谨严肃的个性风格,与特朗普大大咧咧、口若悬河的风格特质太不合拍了。
5.强烈的爱国情怀,使得他们对美国现状不满,是不折不扣的美国“老愤青”代表。
“愤怒”乃至“疯狂”,是美国“主流精英媒体”评价以上十个人的常用词。无论是在电视节目上,还是在出版的书籍中,还是他们的一些做法,都让人感到一种几乎令人窒息的愤怒与激情。随便听听林堡、汉尼提的脱口秀,每天晚上看上十分钟道博斯的经济新闻报道,或者是纳瓦罗接受媒体采访时的滔滔不绝,哪怕一个从来没有接触、了解过他们的普通受众,都能即刻、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而这一点,非常像他们现在的老板——特朗普总统。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郁闷与愤怒,不仅仅代表的是这几个人或者是特朗普个人,而它实质上反映的是美国民意中那种压抑许久的愤怒火山——这些人,包括特朗普,都这是宣泄突破口,正好迎合了美国底层大众的普遍情绪。
特朗普能够当选总统,林堡、汉尼提、道博斯都是美国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主持人,其实这已经很说明问题了。他们要重振美国精神,要重塑美国梦,要让美国再次伟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一条流传很广的新闻可以精妙地概括这种情绪和心态:在被媒体问及什么是“特朗普信条”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级白宫官员的回答,简洁干脆:“我们是美国,怎么着?!”(原文更重口味:We are America, bitch!)
愤怒给人力量,但疯狂也会将人引向灭亡。是福是祸,被美国愤怒民意所推选出的愤怒的特朗普,在一群愤怒的高参辅佐下,将把美国和中美关系带向何方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