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永远做太平洋岛国人民的真诚朋友”;四年后,“让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关系扬帆再启航”。
据央视11月16日消息,当地时间16日晚7点,正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以下简称巴新)访问并参加APEC峰会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与南太平洋建交岛国领导人会晤并举行工作晚宴。
这是第二次安排集体会晤,第一次是在4年前。
图片来自央视新闻
南太平洋地区幅员广阔,目前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外,还有八个岛国与中国建交,按先后顺序分别是:斐济、萨摩亚、巴新、瓦努阿图、密克罗尼西亚、库克群岛、汤加和纽埃。
目前与中国建交的8个南太平洋岛国 截自谷歌地图
这些南太平洋岛国大多陆地面积小,人口稀少,拥有丰富的海洋、森林、矿物和旅游天然资源,但也面临着气候生态威胁;尽管“存在感”不强,但都与中国关系匪浅。
与太平洋岛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是中国外交工作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中国信守承诺,本着平等互利原则推动积极举措,在该区域赢得广泛赞誉。中国已成为太平洋岛国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它们的自然资源和我们的市场、资金、技术优势,有着较强互补性,相互合作有利于双方共同发展。
从1989年起,该地区最重要的组织之一——太平洋岛国论坛开始邀请中、美、英、法、日、加等国家出席论坛首脑会后的对话会议。中国更是在2005年10月第17届太平洋岛国论坛会后对话会上,倡议建立“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以下简称‘中太论坛’)”。这一倡议,得到了太平洋岛国的广泛响应。
2006年4月,“中太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斐济召开,与中国建交的8个岛国领导人及相关部长均出席开幕式。澳大利亚、新西兰也派代表与会。
会上,中国同8个建交南太岛国共同签署《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行动纲领》。该纲领涉及贸易、投资、农业、旅游、运输、金融、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领域,各方同意在平等互利、优势互补、互尊互信的基础上建立经贸合作关系,为全面深化双方的经贸合作描绘了蓝图。
“中太论坛”建立后,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贸易额年均增幅高达27.2%,直接投资年均增长63.9%,在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的合作也蓬勃发展。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一直把环保作为双方合作的重要前提。
2006年以来,中国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举措,帮助南太岛国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2010年5月,中企在萨摩亚承建的光伏电站项目正式签约。这是中国在南太平洋岛国的首个光伏合作项目,过去一直依赖燃油发电的萨摩亚开始转向太阳能。
2012年9月,中企承建的南德瑞瓦图可再生能源项目在斐济竣工,有效缓解电力供应紧张局面,也减少了斐济对燃油进口的依赖。
2013年11月在广州举行的第二届“中太论坛”上,中国政府再次宣布支持太平洋岛国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向建交岛国提供总计10亿美元优惠贷款,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设立10亿美元专项贷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继续为岛国援建医疗设施,派遣医疗队,提供医疗器械和药品;继续为岛国援建一批小水电、太阳能、沼气等绿色能源项目,支持岛国保护环境和防灾减灾等。
此外,当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2015年央视发布“一带一路”版图,首次加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线——从南海到南太平洋,这意味着“一带一路”倡议将揽起南太平洋岛国。今年6月,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奥尼尔访华期间,双方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框架文件,巴新成为第一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太平洋岛国。
当然,中国对南太平洋岛国的支持,还包括应对气候变化。当美国特朗普政府试图强行退出《巴黎协定》时,中国仍坚决履行减排承诺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力量”。
图片来自央视
事实上,今天习近平与太平洋建交岛国领导人集体会面一事,已有先例。2014年11月21日,习近平在斐济进行国事访问时,就首次安排了集体会晤行程。
2014年,习近平与8个南太平洋建交岛国领导人会晤。
当时,习近平在斐济媒体发表文章《永远做太平洋岛国人民的真诚朋友》,其中特别提到,中国与太平洋岛国要做“同甘共苦、守望相助的好兄弟”。在那次集体会晤中,相互建立“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习近平强调,太平洋岛国地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
2014年访问、会晤结束后,中国同太平洋岛国文化联系、媒体合作大幅增加,每年超过10万的中国游客前往岛国旅行,为当地带来经济增长。
四年后的今天,习近平再次前往南太平洋访问之前,在巴新媒体刊发署名文章《让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关系扬帆再启航》。当地人也期待再次会晤将开启中国与岛国关系发展的新篇章。
外媒的“焦虑炒作”
不过,随着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交往合作日趋深入,国际局势也正在经历复杂变化,在该地区的“传统势力”频频对中国表示不满,发出指责中国威胁的声音。
一方面,美、澳、新、英、法等一批历史上在此殖民开拓的“原宗主国”突然“重返”,通过增加援助力度、增设外交机构、强化安全防务联系等方式加强经营,以维持“既有秩序”;另一方面,日、印等过也试图在该地增加投入,甚至支持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构想。近年来,“太平洋成大国角力场”、“制衡中国在南太平洋影响”等论调也频繁见诸外媒报端。
比如,2016年中企华为与所罗门群岛签署协议,兴建一条从悉尼到所罗门霍尼亚拉的光缆,以改善通信,但该项目最终被澳大利亚“搅黄”。今年5月,澳大利亚政府承诺将拨款承建电缆项目。特别是巴新作为一个贫穷岛国承办APEC峰会后,澳大利亚也多次表示将出钱资助。
当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用“我们的地盘”(our patch)来直呼南太平洋地区、并要在该区域注资20亿美元时,外媒似乎认为是澳大利亚慌了神。
截图来自外媒
BBC11月12日称,澳大利亚的大支票是给南太平洋岛国的,掏钱的动力却是来自中国。澳洲智库洛伊研究院(Lowy Institute)研究员普莱克(Jonathan Pryke)分析称,“这一切(澳大利亚加大对南太平洋岛国的投资)的背后,一个明显的推动力是中国。中国在太平洋的存在已经让我们非常明确的感觉到了。”
自二战后,澳大利亚一直扮演着南太平洋地区托管人的角色,靠着美国的保驾护航和岛国的前殖民地宗主国英、法等国的帮衬,这里似乎仍保留着过去的“秩序”。
其实,澳大利亚对南太平洋岛国的援助一直都有,且总投入仍大于中国。但BBC认为,澳大利亚的援助主要集中在教育、医疗、保健和政府服务等领域,而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则通过亚开行等国际机构,不少南太平洋岛国抱怨澳大利亚的投资缺乏效益和效率,很多时候都浪费在官僚机构和咨询公司上。相比之下,中国的合作者干脆利索,除了能提供贷款,还能负责从设计修建到运营管理的一条龙服务,修桥铺路,建楼盖馆,一砖一瓦,看得见摸得着,立竿见影。
BBC曾援引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记者杰齐茨(Stephen Dziedzic)的举例称,中国在汤加兴建的政府大楼(约1233万美元)和在萨摩亚建造的法院大楼(2670万美元)引起的注意,“必然会高于澳大利亚政府在当地搞得数十个小型保健与教育项目”。
不过,外媒总能找到批评角度,比如给中国套上“债务陷阱”的帽子,又或者偶尔拿中国大陆与台当局在此的“外交角力”做文章,尤其是如今民进党在岛内执政之际。
一个小插曲就是,今年9月,中国——太平洋岛国论坛对话会特使杜起文赴瑙鲁参会,本想要谈气候变化问题,却遭瑙鲁总统制止,最后离场抗议;而同场美国代表却大谈“美国承诺”。在另一个会场,台当局外事部门负责人吴钊燮被安排为首位嘉宾发言。
截至目前,基里巴斯、马绍尔群岛、瑙鲁、帕劳、所罗门群岛和图瓦卢仍与台当局保持“外交关系”。
注:帕劳即帕劳,截自谷歌地图
对中国而言,始终秉持平等互利开放合作态度,太平洋从来不是谁的“后院”,太平洋岛国人民完全有智慧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外界不应该也无法“干预”,中国与澳大利亚等国也完全可以在该区域合作,不存在零和博弈,为地区繁荣和太平洋岛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共同打造包容共赢的未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