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去过香港的人,都有一张背景是中银大厦的打卡照。
到苏州游玩,必看的景点,绝对少不了粉墙黛瓦的苏州博物馆。
至于到巴黎卢浮宫,耀眼的玻璃金字塔边,也总会有人驻足欣赏:
“真是美到令人眩晕!”
然而,设计了这些美妙建筑的贝聿铭老先生,却在5月16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被巴黎骂了两年的华人建筑师
在许多怀念贝老的文章里,都只说他是人人敬仰的建筑大师。
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才华横溢如他,一路走来,亦经历过许多艰难时光。
他曾被巴黎人,骂了整整两年多,甚至连走在街上,都会被法国女人吐口水。
“怎么可以由一个华人,来修复法国最著名的建筑,贝聿铭会毁了巴黎!”
三十多年前,当法国总统密特朗宣布,要让贝聿铭担当卢浮宫重建项目的建筑师时,整个巴黎都抓狂了。
“当时的法国人,简直是目瞪口呆。”
傲娇的法国人,一开始根本不敢相信总统的决定。
到后来,眼见着总统铁了心站贝聿铭,他们开始没日没夜地搞抗议。
民众天天哀嚎:“我们的卢浮宫,干嘛要找个中国人来重建啊啊啊啊。”
法国的政客和建筑师也很不爽,各种明里暗里搞攻击。
一直到贝聿铭把设计方案,交到法国历史古迹最高委员会时,那些委员们依然毫不客气地吐槽:
“这金字塔什么破玩意儿?看起来像颗寒碜的钻石!”
当时,贝聿铭翻译被气得全身发抖,根本没法好好搞翻译了。
贝聿铭却很淡定:“幸亏我不懂法语,刚好落得两耳清静。”
但出门走在街上,少不了被人翻白眼。
有一次,还被一个巴黎女人恶狠狠地朝他脚上,吐了口痰。
贝聿铭也只是无所谓地笑笑,转身走开了。
最难熬的时候,他也没有想过要投降:
“批评是需要历史的,需要时间,要过几十年再看。今天做了,明天就说不好,这个评价我觉得没有价值。”
这样不被人待见的屈辱时光,持续了两年多。
贝聿铭一直都是用笑容,来应对所有来自外界的压力和指责。
他的助手说:
“我从不记得贝聿铭曾经沮丧过。他是位非常冷静的人,每次看到他的时候,脸上总是保持着那种独有的迷人微笑。”
直到贝聿铭将1:1 的“金字塔”模型做出来,放在卢浮宫门前,邀请 6 万巴黎人前往参观并投票。
看到这个高大上的模型,之前还疯狂吐槽的人,竟神奇地转变了态度,暗戳戳投了赞成票:
“真香!”
因为金碧辉煌的玻璃金字塔,不仅是美那么简单,它引入大量光线,让博物馆瞬间被点亮。
“金字塔和巴黎的夜空一样,是鲜活的。”
金字塔落成那天,终于有人看到贝聿铭发自内心的自信笑容:
“他的脸亮得像金字塔”。
整个卢浮宫改建项目结束后,参观卢浮宫的人翻倍增长。
法国人都没有想到,曾让他们寝食难安的金字塔,居然会成为他们的骄傲。
“令人嫌弃的金字塔变得可爱,就像卢浮宫里飞来的一颗巨大宝石。”
就连之前批评贝聿铭最凶最毒舌,宣称“绝对不能接受”的《费加罗报》,也主动在报纸头条打脸自己:
“金字塔真的很美”。
情商超高的富十五代
让巴黎人输得心悦诚服的贝聿铭,绝不是只会忍气吞声的书呆子建筑师。
人家都说,富不过三代,但出生于一个显赫世家的他,却是传说中的富十五代,不仅智商超高、眼界开阔,社交能力也是一流。
贝聿铭于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祖籍苏州。
早在乾隆年间,贝氏家族就成了苏州四富之一。
如今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世界文化遗产、AAAA级旅游景区——狮子林,就是贝家的祖宅。
因为父亲是银行家,贝聿铭从小都被带着在省会城市到处跑。
10岁时,贝聿铭去了上海读书,但每年放暑假,还是会回到苏州的狮子林。
“儿时记忆中的苏州,人们以诚相待,相互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日常生活之首,我觉得这才是生活的意义所在。”
17岁时,贝聿铭去了美国留学。
从宾夕法尼亚大学转到麻省理工学院学建筑工程,毕业后又去了哈佛大学建筑研究所。
在美国变成了学霸的他,依然经常读《论语》、《孙子兵法》,习惯用小楷给家人写家书。
就连他看一眼就爱上的人,也是个气质优雅的中国妹子。
说起来,年轻时的贝聿铭,就是个“勇敢率直的大男孩”。
他在波士顿(专题)车站偶遇了卢爱玲,就对她一见钟情,主动上前搭讪:
“要不要搭顺风车啊?”
没想到,却被对方拒绝了:
“谢谢,我已经买了火车票了。”
不过,贝聿铭没有轻言放弃,经常跑去看她,终于用诚意让卢爱玲相信,他就是那个对的人。
在卢爱玲研究生毕业后,他们就注册结婚了。
就这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他们在一起时,总是笑得很开心。
爱情各种甜甜甜的贝聿铭,事业上却只能靠加倍努力。
从哈佛毕业时,却逢国内战乱,一心想回国的他,不得不留在美国找工作。
在当时,美国建筑界还没有中国建筑师,贝聿铭凭着自己的设计天赋、高情商和拼命,才慢慢有了一席之地。
不像其他设计师,只会挑项目,贝聿铭从一开始就会挑客户。
“选择一个好客户比选择一个好项目来得重要的多,因为客户的支持,你才能将你的理想实现。”
情商超高的他,为了拿下肯尼迪图书馆这个项目,不仅重新布置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还特意摆放了杰奎琳·肯尼迪最喜欢的花。
杰奎琳拜访时,果然注意到了,对贝聿铭的细心非常赞赏。
贝聿铭信心满满地对杰奎琳说:
“我并不出名,现在没有什么很厉害的作品,但如果有机会,肯尼迪图书馆一定会是我的好作品。”
所以即使当时有另外几位大咖建筑师候选,只是小有名气的贝聿铭,还是用自己的设计理念“场地、环境应是建筑先决条件”,打动了杰奎琳。
“他很自信,是一位有风度、优雅、有效率、运筹帷幄的绅士。”
建成肯尼迪图书馆一举成名后,贝聿铭又接下了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的大单,妥妥地成了建筑界大师。
后来重建卢浮宫,贝聿铭那么淡定,除了作品厉害,也是因为他早就搞定了法国最有话语权的甲方——密特朗总统。
他们二人相聊甚欢,为了能让贝聿铭顺利接单,密特朗甚至顶住重重压力,打破政府所有工程需公开竞争的规则,执意选定了华人建筑师贝聿铭。
“对你有信心,无条件支持。”
这样社交力max的建筑师,也是让人很服气了。
曾有甲方对贝聿铭抱怨:“贝爷你真的好贵啊!”
他笑眯眯地回答说:“因为我们事务所叫PEI,就是让你PAY PAY PAY呀。”
活干得好,说话又好听。甲方能说什么呢,只能乖乖付钱咯。
“我永远都是中国人”
一路打怪升级,贝聿铭拿奖拿到手软,“赢得了艺术中任何结果的每一个奖项”——
美国建筑师协会金奖、日本(专题)帝赏奖、法国建筑学金奖、英国皇家金质奖章、被称为诺贝尔建筑奖的普利兹克奖……
德国历史博物馆
美秀美术馆
但斩获了无数国际大奖的他,却始终强调自己的中国人身份。
“我在中国度过了吸收能力最强的少年时代,因此有种中国性,深深地留在我的身上,无论如何也很难改变。我仍是一个十足的中国人。”
在美国住了很多年,贝聿铭依然深深热爱着中国传统文化。
他给三个儿子的名字,分别是定中、建中、礼中,而唯一的女儿,取名“莲”。
香山饭店
他们一家人会很接地气地在家里种豌豆,家具风格也很中式,热衷钻研中国美食,喜欢吃凤爪、鸭头……
中国银行总部大厦(月亮门)
“我在美国住了七八十年,中国就在我血统里面,不管到哪里生活,我的根还是中国的根。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1983年,贝聿铭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后,就果断拿出10万美元的奖学金:
“为有抱负的中国建筑师提供学习机会。”
在国外设计了那么多建筑,贝聿铭总是能想办法让甲方高高兴兴地接受预算超支。
但在设计香港中银大厦时,他却在家里绞尽了脑汁,想着怎么样才能省钱办大事。
因为在当时,已经知道了香港97年回归,在高楼林立的香港,这个建筑必须能代表“中国人的雄心”。
但当时国家并不富裕,只有1亿8千万美元的预算,而旁边的汇丰银行有10亿美元……
冥思苦想后,贝聿铭终于拿出了一个犀利的方案——用几何结构勾勒,不仅气派又现代,还省了一大半建材。
中银大厦建成后,他特别开心:“我必须说,我感到骄傲,这是我一生中的一件大事。”
过了这么多年,这座楼依然是香港的地标。
除了为香港回归设计的中银大厦,同样让贝聿铭倾尽心力的,是为故乡苏州设计的苏州博物馆。
他的小儿子贝礼中,也是建筑师,当初很想设计这个博物馆,却被贝聿铭果断拒绝:
“这个设计要是我做不了,我的儿子更不能做。这可是块‘圣地’啊,他们还年轻,不了解苏州的文化。”
为了设计好家乡博物馆,85岁的贝聿铭,亲自四处翻阅资料,无比认真慎重地做各种准备工作。
“这比我之前在国外做的任何项目都难。
因为东方艺术是非常隐秘的,观看、展览这种艺术的环境必须区别于所有西式的博物馆。”
从假山石头,到墙壁砖瓦,贝老都一一过问,就连庭院里每一棵树都是他亲自选的。
据说因为工人们把竹子种得太齐齐整整,为了打造错落有致的自然美,都是在贝老的监督下重新种过。
这个苏州博物馆,也成了贝老退休前的谢幕之作,他宠溺地称之为“我的小女儿”。
在开馆仪式上,贝老激动得都有些哽咽了:
“我73年前离开中国,但根在中国、在苏州。
这个博物馆新馆,就是我对家乡的一点小小贡献。
有生之年还能有机会,为故乡留下一个纪念,我倍感感恩荣幸。”
如今,为我们留下美好纪念的贝老离开了。
真的很想对他说一声感谢。
谢谢你留给世界的美。
图片来源:网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