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旬老翁智力仅剩7岁 拿到硕士学位

91岁林添发17年前失智,智力退化仅剩7岁,但他正面迎战,每天参加活动甚至求学,今年拿到硕士学位。另一名病友刘仁海则说,失智就像感冒,要和平共处,同病相怜者别害怕。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会近期推出3支"与失智共舞"影片,讲述失智症者林添发、白婉芝和刘仁海的生命故事。看他们及家属一路从确诊的徬徨无助到接受、面对并积极治疗,虽然失智却从不失志,活出令人赞叹感动的人生。

林添发在70多岁时被确诊失智症,他的媳妇杨春茶分享,当时林添发出门总会忘东忘西、一下子忘记戴帽子,一会儿又忘记拿资料,来来回回走好几趟。想打电话给朋友也打不出去,每每按了3码就停顿。

家人发现不对劲,带林添发就医,就确诊失智,且智力已退化到仅剩7岁。

林添发说,面对这种状况"要我怎么办?"他还记得小时候念日语,还记得怎么说,决定靠教社区老人日语来复健,每天备课也动脑。加上运动,他早上起床就去打太极拳,没打拳就在家门口前散步半小时,尽量参与活动,慢慢恢复生活的功能。

想帮助人也是林添发的动力,他17年前帮助弘道老人基金会成立嘉义大林三和社区照顾关怀据点,关怀独居长辈,也到学校求学,今年更拿到硕士学位。

杨春茶说,林添发给人的感觉是"根本没失智",只是忘东忘西,因为他一直坚毅向前,从未因生病停止,家人也会被带动。看过很多失智家庭面对冲击会紧张,但"病人要好,家属必须放下",很多时候都是家属放不下。

今年70岁的刘仁海则是在5年前失智。当时他载太太到医院,想找停车位,明明停车场就在不远处,他却绕了4、5个小时还找不到地方,搞得满身大汗、神情紧张。就医检查,就发现罹患失智症。

刘仁海的太太杨菊凤说,刚开始听到这个疾病,心情很紧张,加上生活有了重大改变,如刘仁海同一个问题要问好几次,"今天几号?""星期几?"且常常迷路、找不到路回家,"当时完全不能接受"。

杨菊凤说,后来参加很多活动,缓解了夫妻紧张的关系,刘仁海把生活弄得很充实,一直不断用脑想事情,也愈来愈进步。

刘仁海已经退休,闲暇之余就会旅游,也参加很多团体活动。他说:"我知道我有病,但没有让生活缩减,有能力还要成为别人的祝福。"与失智共存5年,觉得失智就跟感冒一样,会有一些症状,"同病相怜的人不用害怕啦!"

另一名失智症者白婉芝过去是老师,曾得到师铎奖,刚开始确诊失智时很难接受,自我封闭了半年。但她明白要照顾自己的身体就必须转念,祈求上天给她勇气面对。她开始注意饮食、规律运动,且走出家门。

白婉芝的支持力量是一群好姊妹,彼此互相关心、提醒,且让她不郁卒,更有力量面对生活的转变。

"失智不是传染病,也没有什么可怕。"白婉芝说,就像生老病死,要走过这条路,事情忘记就忘记了,走出来才能不退化。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会执行长邓世雄说,亲友的良性互动对患者非常重要,可协助患者在病程轻度即积极介入生活型态改变,可有效改善症状,情绪稳定,让失智者生活从以往的悲情看到另一种生命曙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