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吓教育视频火了 有人称“这种方式很管用”

" 不吃饭?打针!"" 不睡觉?抓起来!" 近日,一些短视频应用上出现了这样的视频,护士、警察装扮的人厉声吓唬孩子;还有些视频直接用殴打布偶的方式恐吓孩子。不少人还把这些视频转发到家长群,称赞这种管教孩子的方式很管用。

应该承认,在教育孩子方面,那些具有 " 中国特色 " 的家长们,早就把多数老外甩出去 N 条街了。从传统的 " 不打不成人 " 到眼下的恐吓短视频,科技的发展非但没有改变一些人的思维方式,反而大大 " 丰富 " 了经过代际传承的教育手段。读罢这条具有现象级意义的消息,仅用 " 匪夷所思 " 什么的,都不足以表达由此产生的惊诧与惶恐。

视频中,有人在黢黑的环境下,用吓人的口吻说:" 小朋友,赶紧把作业做了啊,再不写作业的话,叔叔就到你家把你抓走,听到没有?" 作者还说,这是 " 应广大妇女群众妈妈要求,拍的不写作业的视频 ",并表示还要拍不吃饭、不睡觉系列。

有家长还发出了自家童年阴影式教育孩子的视频:一位父亲用调羹喂布偶吃饭,吼道 " 是不是不吃饭?" 而后狠狠地殴打布偶,再用调羹喂一名两三岁的娃娃吃饭,孩子在惊吓中赶紧张开了小嘴 ……

多少年过去了,在不少家长那里,教育孩子的套路几乎与上几辈一脉相承,不过是换了道具或台词而已。现如今让护士、警察来 " 站台 "" 背锅 ",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惊恐于 " 打针 " 或 " 被抓走 ",顿时变得 " 循规蹈矩,老实听话 "。

心理学家霍夫曼在 1982 年的研究中发现,父母的教育风格决定孩子的价值取向。在家庭教育中,如果父母采用诱导的方式,引导孩子辨别是非,那么孩子就更倾向于表现人道主义的价值取向;相反,如果父母经常用恐吓作为管教方法,那么孩子就更倾向于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并逐步变得胆小、自卑、冷漠,直至安全感被吞噬。

由恐吓教育短视频走俏自媒体,或可得出几个不算过于夸张的结论:首先,包括不少 90 后父母在内,很不屑于 " 生命平等 " 这一现代命题,反把 " 养不教,父之过 " 异化成了 " 恐吓主义 "。这些为人父母者,也许从未想过,平等是对孩子生命最好的馈赠。

其次,恐吓教育虽说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暴力行为,但当事者不受现行法律法规的制约、惩罚,至今仍处于我行我素的监管盲区。在某种意义上,不少 " 祖国的花朵 " 实际上成了任由其父母扭曲的另类 " 盆景 "。

再者,两天前,网络短视频管理规范出台:弹幕、评论都要审核。那么,对于频现于微信微博的恐吓教育短视频,莫非发布平台就可以为其大开绿灯,不怕把心智处于启蒙、发育阶段的孩子们,动辄吓得胆战心惊?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