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5!她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类的贪婪堪比黑洞


今天,小通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故事。


一个“人生开挂”,号称女版乔布斯的硅谷明星公司CEO,正走上人生巅峰时,却又一夜之间“覆灭崩塌”,引发全球轰动的大骗局


根据此故事改编的电影,已经确定开拍,主角由“大表姐”詹妮弗·劳伦斯出演。


这个传奇的故事有点长,但看完你一定会觉得不过瘾,还想看一遍书或电影。

 

 ----------------



说故事前,先问个问题。


如果2019年能心想事成,那你的人生巅峰最好能是什么样子? 

 

首先,肯定得有钱,有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比如身家300亿,公司市值600亿。

 

其次,要有颜,全球的大牌杂志封面,排着队等你上;

 

之后,要有名,电视节目访谈、高端会议论坛轮番邀请你——TED演讲至少也得去一次;


还要有权,有800个手下听你发号施令,唯你马首是瞻——连美国前国务卿的亲孙子都来给你打工;


有人脉,马云同你高谈阔论、克林顿对你赞不绝口,基辛格祝你“生日快乐”,美国总统请你去参加国宴,传媒大亨默多克上赶着给你投钱;


要有爱,每一个家人都全心全意支持你的事业,心爱的伴侣身家过亿,却甘心来给你做二把手;


要有魅力,谁见到你,对你的第一印象都超好——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如果这是你的样子,你会不会觉得自己混得还不错?

 

好了,醒醒。

 

这个人不是你,而是她——

 

她曾经同时拥有这一切,现如今,她离锒铛入狱只有一步之遥。


所有人弃她而去,她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她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伊丽莎白·霍姆斯 (Elizabeth Holmes)。

 

  伊丽莎白·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


所以,伊丽莎白到底经历了什么?


这一切恶果的种子,都还要从她在斯坦福辍学的原因讲起。



1


肤白 貌美 富家 名校

不爱科研 只爱钱


伊丽莎白1984年出生在华盛顿,父是政府官员,母亲曾在国会山担任助理。


7岁时,她就想做一台时光旅行机,然后她把详细的设计图纸画满了一整个笔记本。


9岁那年,姑姑问她:“长大了你想干嘛呀?”


伊丽莎白一点儿都没犹豫:“我想做亿万富翁(billionaire)。”


姑姑又问:“你不想当美国总统吗?”


伊丽莎白说:“不想,总统会娶我的,因为我手里有 10 亿美金。”




如果想做一名成功的企业家,选择斯坦福攻读理工科是最好的选择。


从高一开始,她就是全A的优秀生。17岁那年,她如愿以偿考上了斯坦福工程学院,还成为总统奖学金的获得者

 

和其他考上名校的人不同的是,伊丽莎白很清楚,她的目标远不止是名校这一站。


在上大学期间,她废寝忘食地做科研,斯坦福工程学院的院长钱宁甚至破例,让她到实验室给博士生帮忙。


△ 钱宁教授


2003年暑假,她跑到新加坡实验室做项目,那年正是非典(SARS)在亚洲肆虐的时候。她觉得当时对血液里SARS病毒的检测手段太落后了,一定有更好的办法。 

 

从新加坡回来,她把自己关在家里,闭关5天,每天只睡1、2个小时,穷尽她所学知识,写出来一份专利申请,是一种可以穿戴在胳膊上、释放药物的贴片。

 

当她把这个东西拿给钱宁院长看的时候,院长就震惊了。

 

他说:“我见过成千上万的学生,没有人像她这样,能把理工科杂七杂八的知识融会贯通,用一种我都想不到的方式,创造出一个东西来。”

 

院长鼓励她说:出去追求你的梦想吧!

 

2004年,她选择了辍学,离开了斯坦福。


那一年,她19岁。

 

爸妈同意她把教育基金里的钱都拿去创业

 

于是,她创办了一家微量血液检测公司,名叫“希拉洛斯”(Theranos),是英语里面的“治疗”(therapy)和诊断(diagnosis)捏合出来的一个词,董事会顾问是钱宁院长。


△ Theranos 标志


这个创业项目,一句话说就是,让你抽血的时候,少抽点血。


通常去医院做血液检测,得通过大针头在胳膊静脉上抽,有时一抽就是好几管,疼还不说,检查结果还出来的慢。


而伊丽莎白发明的这个东西,只需要轻轻扎一下手指头,取几滴血,就能测出几百项生理指标



而且,它还很便宜,随时随地可以测十几分钟就能得出结果,还能和医院联网进行诊断,提醒你尽早治疗。

 

这就是伊丽莎白的创业项目。


一个非常美好,但从最开始就注定不可能成功的项目。


因为,在目前的医学技术条件下,这其实是无法实现的。


仅凭指尖的一滴血,是没法对大多数疾病做出准确检测的。


血液检测是精密检测,而手指属于末梢血,扎手指时会刺破细胞,挤出的血会混有皮肤组织液,导致检测结果不准。

 

此外,血检过程中需要对血液样本添加各种不同化学试剂,添加后的样本也不能再重复使用。需要检测的项目越多,需要的血液样本就越多,这就是平时血检要抽一大管血的原因。


但伊丽莎白和钱宁院长却坚信,她的创业能够成功。


就这样,一家有着15年历史、最高600亿市值和800名员工的硅谷创业公司,就此拉开大幕。


也正是这个生意,让她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



2


名校生创业,飞一般的感觉

 

想创业,尤其是技术创业,需要大笔的启动资金。


和很多创业者一样,伊丽莎白第一轮的融资,就来自身边的朋友。


她的邻居的父亲,是硅谷一位著名风险投资人,曾经投过Hotmail和埃隆马斯克的SpaceX,还投过中国的百度和分众。


两家人关系很好,再加上伊丽莎白优秀的履历,所以投资人一出手,就给她投了100万美金。


通过有影响力的人不断的背书,伊丽莎白只用一份26页的商业计划书,就成功融到了600万美金。


接下来的事情就像开挂一样,她把600万美金,变成600亿人民币。



有了启动资金之后,伊丽莎白开始组建团队,进行产品研发。


可她大大低估了做出这个东西的难度。


最开始,她想做的是一个粘在胳膊上的小巧的贴片,用微针取血,她要测至少几十项身体指标。

 

结果做不出来。

 

只做出一个大个儿的、血糖检测仪一样的机器,还真就只能测血糖。

 

如果想测量更多的指标,仪器就会更大、更笨重。

 

最后,是造了一台只能在实验室里用的大机器。抽出来的血,收集在一个厚厚的小盒里,就像一沓厚厚的信用卡,把它塞进机器,可以开始分析。


△分析仪器和血盒 


但由于采血太少,样本不足以支持多项化验,只能用生理盐水进行稀释。


稀释后的血水很难精准分配,还容易相互污染,无法保证数据检测的准确。


到了2005年底,公司成立18个月后,600万首轮融资很快就烧光了。


项目却没有任何进展。



那她就不能稍微多取点儿血吗?

 

当然不行。


取的血变多了,就跟医院做血检差不多了,她开创的事业就没有意义了。

 

她还拿什么故事去跟投资人讲呢?


所以她坚持要求团队,只取一两滴血。



怎么办?


答案只有一个:造假。

 

于是,她一边接受媒体的采访,继续跟人鼓吹她的愿景:让天下没有难抽的血!一边去忽悠新的投资人,又融来了900万美金。


在更换了研发团队后,新团队花了3000美金,从市场买来一台点胶机器人,稍加改装后就能全自动完成采血后的血液稀释、分配,再给装上一个全新外壳,让它看起来来很有科技感。


就这样,新的分析仪就“研发”完成了。


伊丽莎白将它起名为 “爱迪生”(Edison)。


于是,“点胶机器人”摇身一变成了“大发明”,成了一款“划时代”的产品


但解决血液稀释带来的诸多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所以,她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计划,叫“迷你实验室”(miniLab)

 

△ 像电脑主机的Edison


这时,市面上已经出现了竞品,可在12分钟内测出31项结果。

 

迫于压力,伊丽莎白只能继续造假,马上对外宣称:我们的产品所有项目都能测。 

 

就在这危机关头,伊丽莎白和她的团队迎来了转机:大客户登门拜访。

 

美国最大的连锁药店,沃尔格林,想把希拉洛斯的血液检测项目搬到他们的门店里。


原来,此前伊丽莎白曾给沃尔格林发邮件,毛遂自荐了希拉洛斯的血液检测产品。


在展示PPT的时候,伊丽莎白表示:“我们只需要1、2滴血,就能做300多项检测,包括血糖、电解质、肾功能,甚至癌症的筛查。


实验室里能做的全套检查,用我们的设备,能完成其中的98%以上。


很难想象,沃尔格林大药房的人,连产品演示和检测结果都没有实地去验证,就直接跟希拉洛斯签下了5000万美金的设备采购大单,还给希拉洛斯贷款2500万美金,要在全国的药店网点全面铺开。


紧接着,沃尔格林风风火火地,把一批门店都装修了一番,专门辟出来一块地方,作为门店里的“健康中心”,其实就是给希拉洛斯预留的宝地。

 

他们希望这种血液检测设备入驻门店之后,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流,让药店的生意更好。

 

△ 沃尔格林的健康中心


沃尔格林并不知道,当他们一切准备就绪时,希拉洛斯的产品,依旧还只停留在想象阶段。


眼看着健康中心开幕的倒计时越来越紧迫,伊丽莎白成立的“迷你实验室”(miniLab)依旧毫无进展。

 

在又一次的危机面前,伊丽莎白想出了新办法,做了两手准备。


表面上,还是用“爱迪生”的进行“检测”。


实际上,偷偷准备了“B计划”——买别人家现成的机器,来应付药房的检测:比如,西门子的“ADVIA 1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也正是这件事,为希拉洛斯后来的崩塌埋下了伏笔。


 

 西门子“ADVIA 18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是一个1200斤重的大家伙


但,哪怕价值10万美金西门子分析仪,也无法解决指尖取血,血细胞破裂的问题,血检结果依旧不准。


当开幕倒计时把伊丽莎白逼疯的时候,她再次做出了一个决定——


在药店里改成静脉抽血吧!


对,就是跟医院里从胳膊抽血是一样的。


所谓的创业,所谓的改变世界,所谓的血液检测——


就是用别人家的机器,用医院老套的静脉抽血,用快递以后变了质的血样,给老百姓送上不靠谱的检测结果。


即便状况百出,药店的项目还在继续。


伊丽莎白通往成功的脚步丝毫没有停下。


她继续招揽更多的投资人,继续夸下海口。

 


为了满足投资人的参观、体验需求,伊丽莎白还提前剪辑、录好采集过程的录像,并电脑屏幕上“实时”显示


就像科幻电影一样,你都能看到血液一点点流过血盒,进入分析舱的过程,数据是怎么无线传输到服务器云端,又从服务器返回输出结果的。

 

简直完美。


而当她给投资人展示PPT的时候,她拿着在买来的机器上做的“自己家”的检测数据,跟医院里的化验数据进行比较,两条线几乎重合。

 

她说:你们看,我们的检测结果多么完美。


到2010年底的时候,希拉洛斯获得的投资已经超过了9200万美元。

 


2013年9月,《华尔街日报》登出了关于希拉洛斯的详细报道,这是这家公司第一次在美国主流媒体公开亮相。


希拉洛斯的血液检测过程,被描述成“只需要几滴血,就能得到比传统化验更便宜、更快、更准的检测结果。”

 

从那天开始,伊丽莎白就成了全美国主流媒体的“掌上明珠”。

 

人们太喜欢这个故事了。

 

大美女,名校,辍学,19岁,创业,害怕打针,于是用一滴血来改变世界,迅速成为估值10亿美金以上的独角兽公司……

  

硅谷需要这样一个故事,美国人需要这样一个故事。

 

接下来,主流媒体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造星运动。

伊丽莎白 公司 创业 投资人 检测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