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虫传播新型艾滋病 广州悬赏:捉1只奖8元

昨天,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公众号发文,呼吁广州居民齐齐“找虫、找人”——找到锥蝽,找到潜在的美洲锥虫病患者。据了解,锥蝽是美洲锥虫病的传播媒介,美洲锥虫病会对人类健康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危及生命,目前在全球的扩散不容忽视。

市疾控中心表示,希望通过“找虫”掌握该病的媒介状况,为实施高效准确的防控提供依据;“找人”可以使有需要的人得以及时诊断及时治疗,避免出现危及生命的风险。对找到锥蝽的居民,经确认后疾控部门将提供每只8元的奖励金和健康咨询服务。

美洲锥虫病难被发现

可隐匿长达二三十年

据介绍,锥蝽因头部狭长似锥而得名,成虫体长25毫米左右,椭圆形,尾部尖或平,色黑或暗褐,腹部侧缘有红或黄斑。锥蝽的若虫和成虫都会吸食人血,因为专门叮咬人的面部,喜欢寻找皮肤较薄的区域下口,如唇部、眼睑等,所以也被称为“接吻虫”。

在广州,锥蝽被俗称“木虱王”,经市疾控中心小范围调查了解到,在市内多个区都有市民见过类似锥蝽的昆虫,有被叮咬的案例。2016年,在临近广州的顺德,发生一起锥蝽叮咬人事件,经调查,这是在顺德首次发现并记录红带锥蝽。

锥蝽是美洲锥虫病的传播媒介,须对美洲锥虫病在全球的扩散引起重视。美洲锥虫病以拉美地区最为严重,但随着全球化进程,该病已经扩散到了北美洲、欧洲、大洋洲,亚洲的日本也已出现病例。

而锥虫病的隐匿性极强,隐匿期长达20年~30年,人类感染后不容易被发现,如未能及时治疗,将对人类健康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危及生命。具体来说,锥虫病急性期的表现有发热、颜面水肿、淋巴结炎、贫血等。慢性期常有心肌炎、心力衰竭、巨食管炎、巨结肠及肺、脑栓塞甚至猝死等发生。锥虫病确诊率低,没有疫苗可以预防,并且到病程晚期没有特效的药物,因此,有学者甚至把它称为“新型艾滋病”。

值得注意的是,在有锥蝽分布的地区,锥虫病可经各种途径传播,出入过拉美地区的人员均有可能被感染。市疾控中心介绍,锥虫病传染源一旦输入,极有可能造成本地传播。因此,市疾控中心呼吁“要赶紧找虫找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找到锥蝽用瓶装好

交给疾控可领奖金

锥蝽大多藏身于墙壁或木质物件缝隙等地,比如旧木屋、花盆旁以及在农家乐的木堆旁,在夜间会外出活动。晚上,在有林地或田野的畜舍、鸡窝等处,也易于发现它们的踪影。

市疾控中心表示,通过此次调查,希望清晰了解锥蝽在中国的分布情况,配合相应的措施,争取将危害降到最低。如果居民们看到锥蝽,请拍照后用矿泉水瓶或其他带盖容器装好,记好采集时间和地点(如20180626,22:00,海珠区海幢街30号608房),联系所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如若确定为锥蝽,疾控部门将提供每只8元的奖励金和健康咨询服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