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在沙漠的中国人:不会种地不看电视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克里雅河末端,世代居住着原始牧民克里雅人。因交通不变,当地居民生活保持相对“原始”的状态,使它成为当今世界罕见而独特的沙漠腹地绿洲。图为村民买提吐迪平时在村子收购野生大芸和羊皮,然后装车运到于田县。由于有些人家在河对岸,买提吐迪需要脱鞋蹚水,把羊皮和大芸背到车上来。

当地人在打水。克里雅河水水质氟含量高,外面的人喝了会觉得肚子胀。外地援建的净化水工程,由于每年河流无序改道,已经废弃。

图为好久没见的二个女孩儿。克里雅河流域一共居住了1400人,居住在村里中心地带的有20多户人家,居住很分散,距离最远的有80多公里。

乡里的汽车摩托车修理部,堆了很多村民报废的摩托车。20世纪50年代后的文献资料表明,达里雅博依绿洲生态环境不断退化,已经威胁到脆弱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当地居民生活。

图为艾比布拉的老解放卡车。他和家人花了四万元买了一辆第一汽车制造厂的老解放卡车,把4个轮胎换了,换成康明斯8平柴的发动机,跑起了运输。虽然经常抛锚,但一路上大家约定从俗的规矩是相互照应,无论谁误车,大家都会帮他修好才继续前行,所以从没有延误过。

每次跑运输的越野车不但车上装满了货物,车里车外也都坐的满满当当。热杰普、艾力、图达洪三兄弟和一些年轻人,每次用12个小时的时间走完这段艰辛的道路。他们用的车子是来此地进行环塔拉力赛淘汰的旧车,和各种老掉牙的进口越野车。

15岁的库瓦汗在于田县上初三,她一直光着脚在房子和外面走动。在合影时,她偷偷地把脚藏到后面。她的父亲麦吐肉孜56岁,照看着家里100只山羊和5只骆驼。

乡政府的墙上,贴着2010年第一批享受低保的村民名单。由于援建的光伏电站已经不能工作,所以转播站没法转播电视节目。乡里买来了发电机,但也各种原因时常不能工作。

图为在巴扎上发放结婚请帖的村民。由于村民是沿着克里雅河两边的天然胡杨林散居,每一家相距在10公里到40公里不等,所以提前很早就要给大家发请帖。

肉孜·吾斯曼江家宽大的房子都围着彩色的围裙,他的小店里面的商品品种最齐全,他是村子里唯一种植了蔬菜的人,以往克里雅人从未有过种植的经验。

一个老汉牵着一匹骆驼,在把老伴送来坐车,由于克里雅河的阻挡,离乡里两公里的路也是需要摩托车和骆驼代步。2017年,达里雅博依到到于田县的道路,有一半铺上了柏油。2018年,村落开始陆续迁往距离于田县92公里的新区,原来的乡里只留下一小部分放羊的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