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取消中国铁路项目 嫌隙渐增的中马两国关系

马国发行量最大的中文报《星洲日报》25日报道指出,由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CCCC,简称中国交建)承包的”东海岸铁路计划”(简称东铁计划)在2018年7月遭马国新政府冻结后,马国内阁在24日已议决终止该计划。

《星洲日报》引述内阁成员消息称,虽然内阁在24日议决终止东铁计划,但没有讨论赔偿额的课题,而中国驻马大使馆也拒此事置评。不过马国首相马哈迪24日早上出席财政部活动时,回应媒体表示他刚从国外访问回来,他对内阁的决议并不知情

波折不断的东铁计划

自从2018年5月马国实现首次政权轮替后,新政府称已进入了“新马来西亚”时代。与此同时,2019年也是中马建交45周年,但中马两国可能因“一带一路”项目问题而进入了关系倒退的“新时代”。

中方在马国政权轮替后,对于“既熟悉又陌生”的马国新政府,多“听其言,观其行”,认为担任首相22年的马哈迪,及其他希望联盟成员党在选举期间针对中资的言论,多是竞选语言,终究会随着执政而“重回正轨”。

尽管马国新政府曾宣称要限制中国公民购买马国当地产,影响了碧桂园等中国房地产集团在马国的投资,但最终无诉诸实行,其影响层面难以和东铁计划匹比。对中马两国政府而言,造价不菲及涉入马国前首相纳吉贪腐案的东铁计划,始终是两国难以跨越的坎。

马国政府在2018年7月冻结了东铁计划,接着首相马哈迪同年8月17日进行5天的访华行程,但在返国前,马哈迪21日在北京向媒体宣布,他已取得中国政府的理解,不反对马国撤销东铁计划和油气管工程。

不过最让国际媒体关注的,是马哈迪20日在北京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面时,提出了警惕“新殖民主义”,称穷国难跟富国竞争,需要公平贸易。各方认为,“新殖民主义”呼应了近年西方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会带来“债务陷阱”的质疑。

尽管马哈迪在北京宣布会取消东铁计划和油气管工程,但接下来几个月的发展,外界对马方在是否会取消东铁或缩减成本的不断变化立场上走马看花。

不过就在今年1月2日,马哈迪接受《星洲日报》采访时称因马国财力无法继续东铁计划工程,为免最终得赔偿中方“天文数字”的金额,因此马国会寻求中国同意缩小工程规模,但如今却传出马国内阁可能已决定取消东铁计划。

马哈迪在2018年8月访华时,在中国总理李克强前提出了“新殖民主义”,被视为是对“一带一路”的警告(图源:Getty)

马中关系嫌隙生

虽然近日马哈迪也表达了不加入西方国家封杀中国科技公司华为的行列,而中国电商龙头阿里巴巴集团参与马国“数字自由贸易区”(Digital Free Trade Zone, DFTZ)、马中关丹产业园区的发展也没受影响,中马两国关系看似不会太坏,但实际上已出现嫌隙。

例如,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11月到马国出席第18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后,所提出的“中国-东盟交流专项奖计划奖学金”计划,原本供马国每年有50份奖学金的配额,但近日马国媒体报道中国政府已告知马方这为期三年的计划在2018年结束后不再发出新的奖学金,然而同样在2018年到期的印尼却依然获得每年60份的奖学金.

因此各方猜测是奖学金计划的生变不脱受到中马关系趋冷的影响,因此负责招生到中国的马来西亚留华同学会等团体,纷纷要求马国政府应积极跟进奖学金停发的问题,否则将影响马国学生赴华升学的意愿。

另一中马关系陷入僵局的现象,则是对马国经济发展影响甚大的棕榈油出口。马国是生产与种植棕榈油的大国,棕榈油收购价格与出口量的增减会影响广大种植户、园主的生计。根据马国棕榈油局的统计,2018年前9个月对华的棕榈油出口量为120万吨,比2017年同期减少144,777吨或10.8%,因此中国减少进口量后已引起民怨,棕榈油业者要求马国政府应改善马中两国关系。不过马国政府坚称这是因为马国棕榈油出口价格竞争力不如印尼,出口量减少不受马中外交关系影响。

无可否认的是,当前的马中关系短期内不会如前朝政府般密切,毕竟现在的马国执政党过去在选举期间操作了不少中资课题,对其政策支持者必须有交代。同时,马国在国家财政考量及担忧“一带一路”带来的“债务陷阱”疑虑下,对东铁计划始终采取强硬立场,然而为维持经济的稳定,马国与中国的关系仍须有一定维系。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