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鲜肉娘炮之争背后的性别刻板印象

一些网友抨击“小鲜肉”明星画眼线,抹眼影、涂口红、染头发,姿态忸怩,没有男子气概。

中国的“小鲜肉”男明星近年来一直是大众热捧的对象,但是最近这些长相秀气、打扮精致的男偶像却因为一档节目招来骂声一片。

9月初,中国中央电视台面向中小学生的节目《开学第一课》邀请了一些"小鲜肉"明星做嘉宾,引发网友口诛笔伐,他们指责这些男明星化妆、“男不男女不女”,不能作为青少年的榜样。而一些学者认为,这些批评都源于性别刻板印象,他们呼吁社会的包容和审美的多元。

从“小鲜肉”到“娘炮”

最近几年,中国内地出现了一批年轻、帅气的“小鲜肉”男偶像,他们拥有众多粉丝,被视为票房大卖的保证,但他们与传统男性形象不同的气质和风格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感。

最近这些反感上升到了新高度。中国中央电视台一档面向中小学生的节目《开学第一课》请来了新F4、TFBOYS男团成员王源做嘉宾,在大型养成类真人秀节目《偶像练习生》中成名的男星蔡徐坤、朱正廷也在微博上发帖宣传节目。

他们偏柔美的长相与打扮引来网络上骂声一片,批评主要集中在他们的妆容、发型和谈吐举止。网友抨击他们画眼线,抹眼影、涂口红、染头发,姿态忸怩,没有男子气概,更有人直接炮轰他们是“娘炮”、“男女不分”,批评他们上央视节目会带坏小孩,“少年娘则国家娘”。

新华社发文称,由"嫩"到"美"进而"娘",是病态审美的递进。当下流行的"娘炮风",是一种刻意强化并扭曲呈现的"人设",呼吁"娘炮"之风当休矣。

中国的几家官方媒体也加入了讨论。新华社发文称,由“嫩”到“美”进而“娘”,是病态审美的递进。当下流行的“娘炮风”,是一种刻意强化并扭曲呈现的“人设”。

《人民日报》和《中国国防报》评论则认为除了外表,更应该关注男性的内在。“精致细腻也好,粗枝大条也好,都是自己审美的选择,一个理性、成熟、宽容的社会理应包容。而关注男性气质的构建,也更应该发扬内在的勇气、坚强和担当等诸多品质,”《人民日报》评论。

其实在这次争议之前,对于“小鲜肉”太“娘”的批评也屡见不鲜。中国导演冯小刚就曾明言,男孩应该阳光,有爷们劲儿。中国男星鹿晗出演格斗题材电视剧也遭到专业人士诟病气质不符,散打运动员方便在微博上公开批评:“搏击不属于娘炮,不男不女的人请走开。”

在"小鲜肉"明星的粉丝看来,外界认为他们的偶像"娘"是对他们的误解。

编剧汪海林还曾表示,男演员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如果中国最红的男演员是一些“不男不女的人”,会威胁国家的审美安全。

性别刻板印象

在“小鲜肉”明星的粉丝看来,外界误解了他们的偶像。有粉丝说,并不觉得自己的偶像“娘”,反而觉得是“一种超越了性别的美”。

21岁的大学生小轩对BBC中文表示,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风格与追求,不一定非要用传统的男子气概来束缚自己,“化妆是男生注重自身形象的一种表现,精致一点没有错”。

在性别学专家看来,网络上对“娘炮”的批评都源于“性别刻板印象”。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副教授丁瑜对BBC中文解释,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说的一些话就属于性别刻板印象,“比如你一个男孩子就应该怎么样,一个女孩子就应该怎么样,‘就应该’后面的那些东西就是刻板印象,它容纳不了半点跟原来的观念不一样的东西。”

近年来,年轻帅气的“小鲜肉”拥有众多粉丝,被视为票房大卖的保证

社会学家李银河认为,每个人的男性度和女性度都有差异,“人性是丰富多彩的,应该让每个人随心所欲地落在极度男性化与极度女性化这两个极端点之间的任何一点上,而不是强求每个人都必须落在极端点上”。

她还呼吁审美标准的多元化,“男生既可以精致,也可以粗犷,女生既可以阴柔,也可以阳刚”。

丁瑜指出,社会应该对不同气质的人更加包容,“人不是一个模板刻出来的,他总是会有不同的样子、性格和气质。凭什么要求男性呈现出全部一样的(气质),就不能有别的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