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获救,官媒罕见警示企业休再要挟政府

美国商务部长6月7日正式宣布与中兴达成了,协议取消了对中兴的制裁。虽然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挽救中兴,但是中国官媒也罕见地批评了中兴。

综合媒体6月8日报道,美国商务部长罗斯(Wilbur Ross)6月7日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说,华盛顿和中兴达成了协议,取消中兴购买美国供应商的零部件的禁令。

罗斯还说,按照这份协议,中兴将在30天内更换其董事会和管理层,交10亿美元的罚金,将4亿美元交给第三方暂时保管,同时保留一个美国挑选的合规官员团队。

罗斯的表态意味着,美国此前对中兴实施的为期7年的禁售令正式解除。

但是在中兴遭受美国制裁的过程中,中国官方媒体也并非一边倒地站在中兴这边,也有声音批中兴违规,导致中国政府买单。

中国官媒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刊文说,中兴所付出的代价可谓相当沉重惨痛。但是,客观来讲,这是一家跨国企业因为违背契约精神而必须买的单,因为对法律法规的轻视而必须承受的后果,值得中国企业乃至所有跨国企业引以为戒。

文章还说,中兴事件只是一起企业违规的个案,但中国政府出于以民为本的考虑,投入大量资源与美方严正交涉,终于换回了中兴一条活路。中兴犯错源于2010年,因为受到商业利益驱使,不惜涉险破坏与美方合作的基本规则,违反美国的法规,受到了商业交易规则与法律法规的惩罚。

文章指出,不过,中兴企业作为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上市公司,其生死存亡,关乎该企业8万职工、2万家庭的生计,也关乎产业链上下游上千家企业、数十万职工的前途命运,可以说关系重大。中国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一家公司决策的错误不能累及广大无辜的员工和家庭,正是基于这点,中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资源,从北京到华盛顿再到北京,与美方进行了多轮严正交涉,终于把中兴给救了回来。

文章还称,国际型企业就要有国际范儿,不要当“巨婴”,不要用商业利益来裹挟政府。上面提到中国政府为了民众考虑,力挽狂澜,帮中兴从生死线上救了回来,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企业以后出了事都找政府来扛。国际市场做生意,讲究的是契约精神与规则法律,而不是政府的行政介入。

文章还指出,中国企业这几年走出国门的越来越多,但出门在外,关键要靠自己把国际规则法律吃透弄明白,给自己撑起一把坚实的保护伞。国际企业就要有国际范儿,走出去就不能当“巨婴”,自己的事儿还要自己做、自己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